北方人好麵食,可以做出上百個花樣的麵食種類。在山東,有一種抻面技藝,隨著漕運的發展,這項技藝逐漸傳入了天津。然後,在天津這塊土地上,抻面經過許多廚師的改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津沽雪花龍鬚麵。
津沽雪花龍鬚麵,是天津有名的麵食之一。它的特點就是細,要問有多細呢?天津人會告你,細如髮絲,能穿過針鼻兒。
津滬雪花龍鬚麵
聽著是不是很玄乎?不過,這面可不是機器加工出來的,而是靠面點師的真功夫製作出來的。
那麼,它為何稱作"雪花龍鬚麵"呢?原來,這種面特別適用於溫油炸食,炸後酥脆可口、入口即化,再撒上白糖、京糕和果脯等,味道香甜。因為撒上如雪的白糖,故起名"雪花龍鬚麵"。
面點師做津沽雪花龍鬚麵,先是在手中不斷抻轉一塊麵糰,接著韻律感極強地上下飛舞,如龍鬚交織纏繞,因此,有人說叫它"面絲"更為確切。
據說,將一塊重量只有兩斤的軟塌塌麵糰,反覆摺疊,拉抻,最後變成三萬多根兒麵條,而且每根兒面長約一丈左右。拉好的龍鬚麵看似軟弱無骨,但卻有韌性,不易折斷。這樣的面,別說吃了,光是看它的製作過程就能讓人驚得合不攏嘴了。即便是外行,也能一眼看出,沒有長時間的歷練,沒有刻苦的鑽研,沒有無數次的失敗與不計其數的"加班加點",是不可能抻制出令中外食客稱絕的津沽雪花龍鬚麵的。
商洪芳製作雪花龍鬚麵
然而,除了技藝本身,津沽雪花龍鬚麵得名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水。天津地處九河下梢,水質比較"硬",所以和出的面也有勁兒。
除此之外,優秀的面點師在抻龍鬚麵時也是一個兼具藝術性的過程。這就要求抻面的姿勢,要達到"人面合一,行雲流水"的境界。
然而,抻龍鬚麵全憑手上功夫,需要一定的功底,不是任意哪個廚師都可以。抻龍鬚麵最關鍵的是必須要勤練、苦練。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細如髮絲、細能穿針的地步。
龍鬚麵在傳入天津的這些年,經過許多廚師的改良和傳承,終於在2017年,津沽雪花龍鬚麵在第四代傳人、國家級面點大師商洪芳的努力下,這一製作技藝被認定為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併入選天津市首屆向海外推介的十大"非遺"品牌項目。
雪花龍鬚麵
雖然津沽雪花龍鬚麵這麼有名,但只有幾位廚藝高超的師傅會做。為此,商洪芳決定把雪花龍鬚麵製作技藝傳承下去,讓更多的消費者品嘗到,研製出更為多樣的口味、更為便捷的製作與保鮮工藝,一方面多帶徒弟,不加保留地傳授技藝,另一方面積極尋找有意向的企業合作研發。
我們期待著,津沽雪花龍鬚麵,這一舞動在指間的面點技藝,有更多的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