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三萬多座土樓中,她以規模巨大又極富美感的建築藝術稱王

2019-06-20     獨往者

俗話說「深山藏瑰寶」,確實在福建閩西南的山區就有著被譽為「東方古城堡」的土樓群。這些千姿百態,種類繁多土樓就像一座座藝術殿堂,體現了客家的山鄉文化神韻。土樓是原生態的綠色建築,是以當地豐富的土、木、石、竹為主要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循環利用,以最原始的形態體現了現代人們所追求的綠色建築。土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大家庭,小社會和諧相處的典範。

土樓是中華傳統家族文化的集中體現,每一座土樓,如同一個「大家庭,小社會」。在土樓內,同宗同祖同血緣的幾十戶上百人,居住在同一屋頂下,廳堂、水井、糧倉、畜舍、廁所、澡房、私塾、講堂等等一應俱全,形成自成體系。樓內無貴賤等級之分,平等聚居的小社會。這種既有節約、堅固、防禦性強,又極富美感、壯觀的民宅,反映了客家人典型的傳統家族倫理和親和力,也反映了客家人融洽和睦的家風和平等團結的傳統。這種獨一無二的土樓起源於唐代,到元末明初已蔚然成風,歷經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積澱了獨具特色的模式和她特定的文化內涵。

福建現存三萬多座土樓,而在龍岩市永定區的永定土樓就有二萬多座,占福建土樓的三分之二,其中有著名的圓樓360座,著名的方樓達4000多座。永定是福建現存土樓最多,最集中的區域。 永定土樓千姿百態,種類繁多,以方形、圓形為主,還有八角形、五角形、萬字形、交椅形和橢圓形等等。永定土樓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水」理念,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禦的要求,依山就勢,布局合理,自成體系,又極富美感的建築藝術。

說到永定土樓不得不提福建的土樓王——承啟樓,她是土樓中規模最大的圓樓,圓土樓在眾多的土樓形狀中,被認為是最為神奇和最有魅力的,因為在遠古時代,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古人以圓和方代表天和地加以崇拜。尤其認為圓具有無窮的神力,給人帶來萬事和合、子孫團圓。

承啟樓以她高大、厚重、粗獷、雄偉的建築風格和庭園院落端莊秀麗的造型藝術,與周圍如詩如畫的山鄉風貌融合,讓無數人嘆為觀止。承啟樓始建於明崇禎年間,至清康熙年間竣工,歷經 3代,長達半個世紀,其規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她是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

「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套圈,歷經滄桑三百年」 。承啟樓直徑73米,外圍周長1915米,走廊周長229.34米,全樓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層,高16.4米,每層設72個房間;第二圈二層,每層設40個房間;第三圈為單層,設32個房間,中心為祖堂,全樓共有400個房間,3個大門,2口水井,整個建築占地面積5376.17平方米。全樓住著60餘戶,400餘人。

「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後子孫讀與耕。」這幅承啟樓門前的門聯形象地說明了承啟樓名字的緣由。福建土樓的選址都非常講究風水,承啟樓樓前面是一片開闊的田野,附近有數十座大大小小、或圓或方的土樓,他們錯落有致高低起伏,組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土樓畫卷。承啟樓以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風格,宏大的規模、精巧的結構,在1981年被收入中國名勝辭典,號稱「土樓王」,與北京天壇、敦煌莫高窟等中國名勝一起競放異彩。2008年7月,又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永定客家土樓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各個時期的建築藝術、建築風格都積澱了獨具特色的模式和文化內涵。她們以自然村落為單位,錯落有致、和諧協調地與藍天大地、青山綠水融為一體,組合成氣勢磅礴、壯麗非凡的土樓群體。土樓的結構充分體現了客家人世代相傳的團結友愛傳統。試想數百人居住在同一幢大屋內朝夕相處,和睦共居和睦相處是非常重要的,從這一點可看到客家人淳樸敦厚的秉性。一進入土樓,你立即就能感覺到那種厚重的的人文歷史感和溫暖和諧的生活氣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kn2mwBJleJMoPM0EY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