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在父母的修為,不在分數。四種教子之道,值萬金!

2019-08-20   菜菜談教兒育女

在我們越來越注重分數的這個時代,親子關係顯得尤其微妙。

按理說,親子關係是所有關係當中愛的最濃烈,最深刻的一種關係,可以穿越生死,卻跨不過低分的門檻。反觀我們身邊的一些真實的案例才發現,很多親子關係早已淹沒在成績的呼聲中,由孩子的成績來決定。

存在這種現象,是由當代父母過於焦慮造成的。定力越差的父母,表現的越嚴重。

分數讓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一道鴻溝,無法逾越,卻又真實存在。

出現這種情況,有挫敗感的不僅僅是孩子,父母同樣會受到傷害。

特別是有些父母在給孩子輔導功課的時候,每次都會氣得火冒三丈,還不時的在心裡寬慰自己說:「親生的、親生的,忍住,一定不要發火!」

但是,每次還是以失敗告終。

有人說,親子關係怎麼樣,讓父母給孩子輔導一次作業都可以看出。

在大多數父母與孩子相處過程中受分數控制的今天,也有部分父母能夠跳出這個怪圈兒,與孩子和平共處,共同進步。

家庭教育,是愛,還是馴服?成熟、和諧的親子關係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

【1】相互成全——孩子讓父母看到自己的不足,教育孩子的過程,更是自我完善的過程

不得不說,與孩子相處的過程是父母修行的一個過程。很多有悟性的父母都會覺得,孩子是上帝派來拯救自己的,是讓自己進步的,是讓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而提升修為的。

在一次家庭指導師的課堂上,一個父親曾經百感交集的分享其與女兒之間的故事。

在給大家分享的過程當中,這位父親幾度哽咽,對女兒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最融洽的親子關係莫過如此,孩子是上天派來度父母的,而不是氣父母的。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父母如何做到這方面呢?

首先,對孩子的舉動不要忙著下結論,等他做完了以後,再作出判斷。

正所謂一葉障目,父母很容易誤解孩子的意思,武斷的對孩子的某一行動做出自己的判斷,而這種判斷往往是錯誤的。

其次,要有自我改變,提升的意識。

父母有意念提升自己,從親子關係當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而不是以家長自居,即使自己做錯了,也不願意向孩子低頭。

最後,多關注孩子的優點,拒絕挑毛病

有句話說的好,一個人的內心是怎樣的,你看到的世界就是怎樣的。

父母用欣賞的目光去看待孩子時,你會發現孩子真的很優秀;父母一味的用挑剔的目光去看待孩子,再優秀的孩子在您的眼裡也是庸才。

【2】角色轉換——父母與孩子,不僅僅是親子關係,亦師亦友

只有父母不把自己當父母,而是把自己當做孩子的朋友,或者是孩子的老師時,親子關係才能融洽。

因為朋友之間是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彼此信任的。

並且當一方遇到困難,或者是心情不高興的時候,可以向另一方敞開心扉,以求慰藉。

這種關係讓彼此相處的時候,處在一種很自然的,很舒服的狀態。

所謂親子關係是師生關係,有時候父母是孩子的老師,而有時候孩子,孩子也可以是父母的老師。

誰做的對聽誰的,誰觀點正聽誰的,而不是不管父母說的對不對,孩子必須聽父母的。

【3】依附獨立——血濃於水,彼此是最親近的人,又各自獨立

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報道,一些青春期的孩子無故逃學,上網,自殘,甚至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這些孩子都是有「空心病」的孩子。

孩子的內心極度缺乏愛,缺乏溫暖,缺乏父母的認同和關注。

他們無處發泄,只有去其它地方找心靈的慰藉。

有些精神壓力過大或無望的孩子,就會出現輕生的念頭。

最和諧的親子關係一定是父母與孩子相互依賴,又彼此獨立。

人與人相處要有一定的距離,不僅適用於夫妻關係,也適用於親子關係。

【4】彼此欣賞——眼中看到的大都是對方的優點,幫助對方克服缺點

兩個人相處,如果彼此都能看到對方的閃光點,用一種欣賞的目光看對方,兩個人的關係想不融洽都難。

親子關係糟糕,通常是由於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孩子又不能滿足自身的期望造成的。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個在別人眼中很優秀的孩子,在孩子的父母的眼中不一定優秀。

其實,哪有什麼完美的孩子,所謂乖巧的孩子,只不過是父母用另一種眼光去看待孩子罷了。

因此,孩子有問題,首先是父母的問題,做出改變和退讓的,也應該是父母。

智慧的父母懂得欣賞自己的孩子,即使別人認為自己的孩子很糟糕。

我們會經常發現,那些在外人眼裡資質平平的孩子反而長大以後更有出息。

這種結果,離不了父母對孩子的堅信和精神營養的給予。

心靈感悟:

家庭教育,在於構建孩子健全的人格,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獨立靈魂的真正的人,而不是父母心中期望的模樣。

父愛或母愛不是對孩子恆久的占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愛和滿足,不霸占孩子的身體和靈魂,讓他們自己擁有身體和靈魂,充滿主動性和安全感地去探索體驗世界。

這就是教育的全部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