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抗美援朝您一定會想起,那首「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的旋律,就是這首「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激勵著無數的英雄先輩,跨過鴨綠江保家衛國。除此之外「上甘嶺」、「我的祖國」、「黃繼光」等都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可是還有很多英雄,我們叫不上名字,但值得我們銘記。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戰爭初期,韓國軍隊節節敗退。6月3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布命令要求美國陸軍參戰,對朝鮮人民軍作戰。聯合國隨即通過83號、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參戰。可朝鮮人民軍士氣如虹,先後占領漢城、大田、木浦、晉州等城市。韓軍和聯合國軍被逼退到釜山附近。聯合國軍總司令美國麥克阿瑟將軍,提出仁川登陸計劃,美軍7萬餘人在仁川港登陸後,切斷朝鮮人民軍的退路,對朝鮮人民軍形成南北夾擊,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10月19日聯合國軍美軍攻進平壤。當天,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2軍率先渡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半島作戰。抗美援朝戰爭開始。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首戰僅用一個多小時便擊退聯合國軍,占領了溫井。歷經多場戰役,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穩步推進,取得多場戰役勝利。自1952年10月上甘嶺戰役後,志願軍發動了夏季戰役和金城戰役。從1953年2月到7月間,志願軍先後在石峴洞北山發動4次拔點作戰,這裡被稱作「300高地」, 美軍步兵第7師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3軍第67師進行了多次激戰。
1953年7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制定了夏季總反擊計劃,6日晚間,志願軍第23軍第67師集中13個步兵連,包括第200團的4個連,第199團的6個連,第201團的3個連,全線出擊進行拔點作戰。19時30分,第200團參戰的步兵連隊雨夜中在96門火炮、16輛坦克的支援下,向美軍步兵第7師第17團所部據守的石峴洞北山主峰、次峰發起猛烈攻擊。
第200團第九連第二班突擊排戰士許家朋,跟隨突擊排突前在接近美軍第7師的一座前沿暗堡時,敵暗堡機槍突然掃射,突前爆破手應聲倒地,突擊排所在山坡距離暗堡20多米遠,不等排長下令,許家朋便沖了上去,一把抓過犧牲爆破手手裡的炸藥包,接近暗堡,猛拉導火索。但由於下雨炸藥包已經淋濕沒能爆炸。
眼見第9連突擊排的戰友沖了上來,千鈞一髮,許家朋向敵軍暗堡射擊孔撲去,雙手牢牢抓住敵人的機槍架,用血肉之軀頂住了美軍暗堡的射擊孔,用自己的犧牲掩護突擊排炸毀了暗堡,犧牲時年僅22歲。1953年10月27日被追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一級國旗勳章。1954年2月1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給許家朋追記特等功,追授「一級英雄」稱號。有人叫他黃繼光式的英雄,可他就是他,他就是他自己,他就是英雄,他的名字叫「許家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