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對一家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機構而言,長時間不掙錢的部門,終究要被解散、裁撤,這才是正常的商業邏輯。
然而在華為內部卻有這樣一家部門,2021年,收入驟降81%,如今市占率更是被邊緣化,淪為「others」,份額趨近於零,但就算業績如此不堪,華為也沒有放棄這個部門,華為高管更是直言不諱,公開力挺,表示會一直保留這個部門,而這個部門就是負責華為晶片業務的海思半導體。
徐直軍說:「就算晶片部門不賺錢,只要華為養得起,華為會一直養著海思這支隊伍。」根據2020年的消息,華為海思的員工人數有7000人左右,可想而知,養活這群員工,對華為來講並不容易。
就在日前,一個搭載麒麟KC10晶片的華為mate50 Pro在網上曝光,亮點是這顆神秘的麒麟KC10晶片。華為mate50 Pro大家都很熟悉,是華為去年發布的一款高端旗艦機,採用了高通驍龍8gen1+ 4G版晶片,首發了衛星緊急通信功能,崑崙玻璃版本曾一度一機難求,而這個麒麟KC10版本的華為mate50 Pro是怎麼回事?
根據網友分析,這個華為mate50 Pro應該是一款工程機,用來校驗麒麟KC10晶片的性能,根據國外博主特米的爆料,這顆麒麟KC10的安兔兔跑分超過了130萬,性能參數超越了高通驍龍8+,高通驍龍8+安兔兔跑分111萬,已經接近高通驍龍8gen2的水平。
與此同時,特米還爆料,華為不只有KC10,還有一顆KC20,只不過並不知道KC20的性能參數。
很多人好奇這兩顆晶片從何而來?
簡單說,海思把晶片設計好後,交給第三方公司,讓第三方公司接洽晶片代工廠(極有可能是台積電)代為生產,由於不會上市銷售,量非常小,於是繞過了老美的禁令,也不會被禁止,歸根結底,麒麟KC10和麒麟KC20完全就是華為為了驗證內部晶片設計而誕生的晶片。
雖然說這兩顆晶片數量不會很多,不會上市銷售,但卻從側面證明,華為海思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研發精力,仍然有高超的晶片設計能力,回擊了外界對海思晶片業務能力下滑、骨幹流失的傳言。
要知道,如果某一天,老美突然轉彎取消了對華為的制裁,那華為就可以憑藉這幾年矢志不渝的晶片研發經驗,馬上就可以恢復晶片的設計、生產,並推出性能不輸於同期同業競爭者的高端晶片;而且就算老美不取消禁令,國內只要突破了光刻機的瓶頸,華為也能進行晶片製造,而此刻,這些不能量產、上市的麒麟晶片,就是為了華為日後「王者回歸」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