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個人是否靠譜,就看他有沒有「閉環思維」

2023-12-06     富書

原標題:看一個人是否靠譜,就看他有沒有「閉環思維」

作者:簡單心(富書作者)

如果你問我:「有什麼投資能避免打水漂,且源源不斷地產生複利?」

我想借用抖音上一句高贊的話來回答:「最安全且穩賺不賠的投資,無疑是投資自己的身體、頭腦與心態。」

遇事見人,是我們生活中的處世哲學。

一個人行不行、靠不靠譜,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在《靠譜》一書中,自由諮詢顧問、作家大石哲之說:「所謂靠譜,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

的確,每一個靠譜的人,都有著「閉環思維」。

他們做事有結果,遇事有反饋,把事情交給他們,總是讓人踏實。

凡事有交代,是責任

經濟學家劉潤說過:「凡事有交代的本質,就是給任何事情扣上閉環,有開就必須有結束,避免石沉大海。」

也就是說,做好一件事情的關鍵之處就是要爭取一個好結果。

行百里者半九十,只有一鼓作氣到最後,前期的努力才算有價值。

在影視劇《縣委大院》里,林志為是一個慎終如始、做事有結果的人。

有一次,他要為領導撰寫一篇很重要的發言稿,一連寫了好幾稿,都被領導否定掉了。

他的文稿被批評:要麼措辭綿軟無力,要麼拐彎抹角,描述問題不痛不癢,分析問題不夠深入。

當最後一稿仍被否定後,領導直接將發言稿的撰寫任務交給了其他人。

儘管有些沮喪,林志為並未放棄修改稿件的想法,他認為,自己既然接手了這項重要任務,就必須圓滿地干出一個結果出來。

於是,他認真考慮領導的意見,結合領導的講話風格,堅持修改完了稿件。

等到合適的機會,林志為便把發言稿交給了領導,他的堅持也換來了領導一句「寫得不錯」的讚賞與肯定。

更令林志為沒想到的是,領導在大會上宣讀的也正是他寫的稿子。

自此以後,領導對林志為格外器重。

全力以赴地拼出一個好結果,不僅是對別人負責,而且也是對自己最好的交代。

態度決定成敗,當你心無旁騖地追求一個圓滿結局的時候,成功的大門便會向你敞開。

做事靠譜的人,會在事情推進時持續用力,調動所有的有利因素,保證取得好的結果。

他們在挫折中汲取經驗,以便更平穩地達成目標。

他們在問題中總結方法,以便更高效地獲取成效。

助力也好,阻力也罷,閉環思維的牽引,總能讓事情在矛盾的作用中,得出最優解。

件件有著落,是原則

池莉說過這樣一句名言:「靠譜,說起來簡單,落下去複雜;聽起來像感覺,做起來是原則。」

靠譜的人說到就會做到,始終堅守底線,讓事情有著落,讓他人得安心。

作家和菜頭曾戲稱自己:寫作就是「表演用文字胸口碎大石」。

簡言之,就是能夠一次又一次接受編輯約稿任務,碎掉一個又一個寫作壁壘,產出一篇又一篇質量穩定的稿件。

有一位編輯直接找到他做專欄作家,寫作要求簡單明了:不限主題,只要一路寫下去,保證每天都有話說。

為保證按時保質交稿,和菜頭每天都會進行大量閱讀和長時間思考。

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他一天不落並且保質保量完成了一年的專欄連載任務。

後來,編輯又為他開設世界盃專欄、歐洲杯專欄。

和菜頭通過觀看大量比賽、查閱海量資料,將專欄寫得滿堂喝彩。

後來又為他開設科普雜誌專欄,和菜頭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進行專題研究,也是寫得風生水起。

答應的事絕不打折扣,這充分體現出和菜頭鍥而不捨寫作的優異品質。

他以強大的學習力帶動輸出力,以星火燎原之勢燃燒出一片廣袤的寫作新天地。

他用實際行動向大家展示自己超乎常人的寫作能力:只要有需要,就會一直寫。

穩速與穩質,是靠譜的兩大特徵。

你推進的速度決定著能力的高低。

你輸出的質量決定著口碑的好壞。

你穩定而持久的作戰能力,定會為自己建立良好的做事信譽。

件件有著落,是對每一件事的看重,也是閉環思維的落地,更是靠譜的終極表現。

事事有迴音,是尊重

羅振宇在《奇葩說》里曾這樣說過:「職場最沒有前途的一種人,叫反饋黑洞。」

這樣的人沒有溝通彙報的意識,只知道閉門造車,到頭來非但事情辦不好,還會嚴重影響到別人。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叫小陶的人,身上有一個很令人難以忍受的缺點。

他對公司上級交代的工作,總是嘴巴上說沒問題,卻幾乎沒有任何反饋。

有一次,上司遇到一件特別著急的工作,鄭重其事地安排他製作一個用於彙報的PPT。

第二天上午,上司問他PPT製作的進展情況,下午就要彙報,詢問他是否遇到問題。

小陶滿口回答說沒問題,卻直到午休時間都沒有將PPT交給上司。

上司實在等不及,追著去問才知道,原來小陶被幾個數據卡住了製作進度。

但是,小陶不僅不去求助,而且也不彙報,就在那兒拖著。

一直等到上司的耐心徹底耗盡,拖到幾乎沒有迴旋餘地的時候,小陶才吞吞吐吐地說明原因。

被逼無奈之下,上司只能犧牲中午休息的時間,獨自完成了PPT的製作工作。

小陶因此失去了上司的信任,最終離開了公司。

在工作中,一些事是態度的問題,一些事是能力的問題。

而事事有迴音,就是一種態度問題。

因為,在一個團隊中,每個人的工作都不是獨立存在的;都需要或橫向或縱向的溝通協調,在協作中校正方向、修正目標,最終才能順利交付任務。

及時反饋工作,既是對團隊的重視,也是對他人的重視。

而只顧自己埋頭,就相當於閉門造車,只會消耗別人的耐心,斷送自己的前程。

所以,千萬不要讓自己變成反饋黑洞體,也不要對他人的反饋滿不在乎。

所謂事事有迴音,就是「閉環思維」在語言上的具體體現。

一個人,只有堅持實時動態的溝通,才能在融洽的互動關係中扛住責任、守住初心、走穩步伐,也才能在達成團隊目標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稻盛和夫說過:「在優秀至極的職場強者身上往往能看到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擅長閉環操作。」

閉環思維,是一個人最大的資產。

它會支撐你搭建出攀緣而上的人生階梯,搶抓住稍縱即逝的決勝之機,激發出良性成長的內在力量。

閉環做事的人,會在世事打磨中不斷升值,也會廣受歡迎與好評。

做一件事,成一件事,是一個人對自我的最好詮釋。

做一個靠譜的人,既是成就自己的一種方式,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善待。

作者簡介:簡單心,富書作者,喜愛碼字,熱愛生活,渴望透過筆端描繪別樣人生,一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屏蔽力,第4本書即將出版,圖書《屏蔽力》正在熱銷中,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1eb9f35bfe32ef9e3cdb994c5c8ce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