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突然衝上熱搜,看哭無數人:人這輩子,最怕看清這件事

2023-08-06   十點讀書

原標題:他突然衝上熱搜,看哭無數人:人這輩子,最怕看清這件事

提到孫悟空,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降妖除魔,金剛不壞?

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確實,小時候讀《西遊記》,覺得孫悟空可真厲害啊!

好像這人世間,就沒有他解決不了的事。

可如今長大了,再看《西遊記》,對孫悟空卻滿是心疼。

他的心中,有太多割捨不下的情愫。

他的身上,有太多我們成年人的縮影。

那一年,孫猴子從石頭縫中蹦出。

無父無母,自然也無人照顧和教導。

但他膽識過人,又很有擔當。

在花果山稱王后,看到身邊的猴子年老體衰、氣絕身亡。

他明白了: 倘若沒有長生之術,自己和其他猴兒們也會步了老猴子的後塵。

於是,心中便有了尋求長生之術的想法。

那一年,他還不會筋斗雲,只能划著木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開始了漫無目的地尋找。

從東勝神洲走到南贍部洲,又盲漂到西牛賀洲。

這一路上,他風餐露宿,在眾人一句句「妖怪」的喊打聲中,不知吃了多少苦,才終於進入方寸山,來到了菩提祖師身邊。

海面寬闊,波濤滾滾,襯托著他的身影愈發渺小。

好在,菩提祖師真的對他很好。

得知他無父無母,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

祖師並沒嘲笑,而是說了一句「原來你是天生地長」,頓時讓人感覺到了悟空的威風。

又看他相貌舉止像個猢猻,抓耳撓腮地沒個安靜樣。

卻也有教無類,還賜他姓名。

「你就姓孫,法名悟空,好嗎」。

自那之後,孫猴子終於有了名字。

方寸山中那幾年求學,或許是悟空這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他無憂無慮,和師兄們一起茁壯成長,更是每日苦練,將所學技藝牢牢掌握。

但他並不知足,他始終記得,長生之術才是他內心所求。

在一次「坦言」過後,菩提祖師拿出戒尺,打了他幾下後拂袖而去。

身邊的弟子們都以為菩提祖師生氣了,只有悟空知道,師父另有意圖:

「師父白天打我三下,關閉中門,明明是要我三更的時候進後門,前來學道。」

後面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

祖師教授了悟空七十二變,傳他騰雲駕霧,將自己壓箱底的功夫,盡數交給這個徒兒。

孫悟空,終於學到了能護佑他一生的功夫。

見他已經學成,菩提祖師便忍痛將他趕下了山。

臨走前多番囑咐: 「多行善事,不可做惡,不然,我不饒你」。

可生性難馴的悟空還是闖下了大禍,大鬧天宮一番後,被壓在了五行山下。

一壓,就是五百年。

電視劇《寶蓮燈》中還有一個場景:

悟空過生日時,總會有一個陌生人煮一碗長壽麵給他。

火眼金睛的悟空,怎麼會看不出眼前人的真實面目呢?

「你特別像一個人,就是他的鬍子沒你那麼黑。

可當對方問及是誰時,悟空卻牢記師父的教誨。

「俺老孫不能說,不能說。」

「別人的話可以不聽,但是他的話,俺老孫不敢不聽啊。」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祖師一定是掐好了時間來看悟空,看著他一口口吃下長壽麵。

眼裡滿是心疼。

很多人都說,如今重讀《西遊記》,才能看懂菩提祖師對悟空的諄諄教導。

年少時,只知道那是悟空的一段求學時光。

長大後才知道:

那段時光,竟是他為數不多的一段無憂無慮的日子;

那個師父,也是為數不多,願意在他還是「小人物」時,扶他起來的人。

而之後的時光,多的是「弼馬溫」式的騙局,多的是「大聖,手下留情」的潛規則;

之後的人,也多是巔峰時慕名而來,亦或是高位者的「刻板」印象。

原來,人這一生,能有一兩個被稱為「師父」的人,已是幸事。

那唐僧呢,那個他喊了一路,共同歷經八十一難的唐僧呢?

在我看來,他或許只能算作「師傅」。

雖然裝滿了仁義道德,但唐僧似乎從未真正關懷過悟空。

餓了,他會指使悟空:

「悟空,去找點吃的吧。」

不管這個地方是荒無人煙還是深山老林。

妖怪太厲害了,悟空沒打過,唐僧的抱怨立刻就來了:

「你不是說,你有降龍伏虎的本領嗎,如今怎麼降不住他了?

就連悟空偶爾犯點小錯,他也會立馬喋喋不休:

「你的本事哪去了?

怎麼辦,怎麼辦?」

每次看到唐僧的要求和抱怨,都會感嘆悟空真是個好性子。

他不光得能文能武,還得能忍。

不由地懷念以前在菩提祖師那裡時,悟空的無憂無慮。

菩提祖師知道他野性難馴,卻從未想過給他戴上金箍。

而唐僧呢,不僅會當眾說他長得丑,觀音教他的緊箍咒,更是動不動就念。

逼得那個上天遁地無所不能的孫悟空,只能眼淚巴巴地求饒「師傅,我不敢了……不敢了」。

在菩提祖師那裡,悟空再頑劣,祖師也只會說他一句「你個猢猻」。

可到了唐僧那裡,悟空只要一件事沒辦好,或是沒符合唐僧的心意,唐僧立馬怒目圓睜。

「你,頑徒」。

更不要說取經途中,唐僧永遠是給悟空找麻煩的那個人。

悟空打妖怪、打壞人時,他會埋怨悟空沒有善心:

「你手上有3條人命,我怎麼向佛祖交代啊。

反觀菩提祖師,卻是為徒兒積極解決問題的那個人。

在悟空推翻了鎮元子的人參果樹時,四處尋人醫樹卻無人幫忙,不得已只好跑來求助菩提祖師。

雖然嘴上說著「不見」,他還是為心愛的徒兒指明了醫樹方向。

這樣的區別,悟空內心又何嘗不懂呢?所以:

菩提趕他走時,他是依依不捨地流淚,想著要回報師父傳授技藝的恩德;

唐僧趕他走時,他卻是憤怒地、毫不猶豫地轉身,恨不得立刻回到花果山,過自己的快活日子。

知乎上有個問題:

猴哥明明一開始就很強,連如來佛祖、玉皇大帝都不放在眼裡,怎麼取經路上就變弱了呢?

其實,猴哥不是變弱了,而是成長了。

成長後,身上就有了不可不承擔的責任。

四下望去,身邊都是要依靠你的人,卻少有能讓你依靠的人。

所有的難關,都被推到最前面;

多的是指使你干這干那的「領導」,或者說「師傅」;

而缺少的,是給你指路,替你扛事的「師父」。

成長到一定年紀就知道了,原來是師父和師傅,真的不一樣啊。

但即便如此,悟空卻依舊是個「優質偶像」。

那麼熱血、那麼令人感動。

被五指山壓了五百年,他沒有因為「憤怒」入魔入邪,內心依然純凈如初。

遇到牧童給他摘果子。

明明曾是「蟠桃吃一口就丟」的齊天大聖,可面對牧童摘來的小小的、帶著毛的澀桃子,依舊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

每次牧童離開,都目不轉睛地、想要把他的樣子刻入腦海。

數十年過去,當和牧童再次重逢時,悟空開心地衝上前打招呼:

「你小時候上山砍柴,我還見過你呢。

即便這時候,牧童早已變成了步履蹣跚的老人。

更是冒著「會和唐僧心生嫌隙」的風險,出手幫牧童解決了一直侵襲他們的山賊。

他是在報答,那個當年給他摘桃兒的人,那個會因為他被放出來而真心高興的人。

後來途經鳳仙郡時,百姓請求悟空幫忙解決「三年乾旱」的問題。

國王也允諾悟空,事成之後願以千金酬謝。

悟空是怎麼說的呢?

「要說千金酬謝,半點甘霖不給,要說拯救黎民,老孫倒是能送你一場大雨。

話畢, 立馬上天找神仙,大罵他們三年不見一個雨點,不管百姓死活。

最終,為鳳仙郡求到了來年的風調雨順。

再來看看唐僧,即便他那麼「刻薄」,悟空也從未真正記恨過他。

《三打白骨精》這一幕,每次看都為悟空心疼。

白骨精前後化成三個人樣來搭訕唐僧,想要引他入洞,好吃了他的唐僧肉。

那可是荒郊野外啊,哪裡有半點人煙。

可唐僧就是信了他們,不光信了,還在悟空一眼識出妖怪要打死時,百般阻攔。

甚至念起了緊箍咒,痛得悟空頭都要裂開了。

或許是始終記得心中要保護唐僧的責任,即便頭痛欲裂,他還是忍痛拼盡全力拿起了金箍棒,打向了妖怪。

那一刻,他得有多難啊。

結果呢?

悟空解釋,唐僧不聽;

悟空請求,唐僧不理。

就是要趕他走。

看實在拗不過,沒辦法悟空只能離開。

但師徒一場,悟空還是想要在離開時拜別。

唐僧是怎麼說的呢?

「不要拜我,我已經不是你的師父了。

半點不顧師徒情分。

你看,就是這麼一個人。

你全心全意為他好,一路為他降妖除魔解決問題。

到頭來他寧願信只有一面之緣的人,也不信你的火眼金睛。

你會怎麼辦?

說實話,要是我,這個經不取也罷,有著這麼一身功夫,去哪裡不能過得很好?

可悟空不一樣。

他明明被徹底傷了心。

可回到水簾洞後,當得知唐僧陷入妖怪的圈套,還是義無反顧地衝出舒適區,去救他的「師父」。

在往後的取經路上,也全然不計前嫌,沒有私心地全力護佑唐僧。

真是一點也不記仇啊。

可也真是令我們心疼啊。

如果說,這一路唐僧要渡的,是佛祖施加的八十一難;

那麼悟空要渡的,除了佛祖施加的八十一難外,還要面臨唐僧時不時的刁難。

雖說輔助唐僧取得了真經,可這一路,又何嘗不是悟空自己的進化之旅呢?

無論是面對妖怪時,想盡辦法地解決難題;

還是面對唐僧時,一邊「自證清白」,一邊「竭力保佑」。

他都真正活成了自己的主角。

有人說,童年時讀《西遊記》,看到的是降妖除魔,是修仙論道。

長大後再看,又何嘗不是我們自己的一生。

年少時,我們在書桌和課堂上學習立身之本,無憂無慮;

長大後,我們鮮衣怒馬少年郎,幻想著能有一方舞台施展自己的才華。

可真正步入社會,才發現:

朝前的路,真的好難走。

你不光要解決各種問題,還要遭受著來自周邊的不解與刁難。

你不得不把傷痛調整成靜音模式,將生活的一地雞毛妥善安放,才能鼓足勇氣,繼續走接下來的路。

而這一路,最難能可貴的,不是你有多麼堅強,而是:

無論你經歷怎樣的苦難,依舊能保持內心的良善。

這一點,悟空做到了。

他不光是我們童年時「戰無不勝」的力量來源;

更是我們長大後,內心深處的那份柔軟與堅強。

誰的心中,沒有一個齊天大聖的夢呢?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

文章最後,十點君想問問你,你還記得哪些和孫悟空有關的情節呢?他曾帶給過你怎樣的力量和感動?

點亮 【在看】,願你:

能和悟空一樣,歷經波折,內心澄澈如初。

作者 | 周美好,食一碗人間煙火,飲幾杯人生起落。

編輯 | 張敬,兩眼帶刀混帳到老。

主播 | 林溪安,喜馬拉雅電台:林溪安,微信視頻號:林溪安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十點君承諾:本問卷僅供調研使用

不會泄露個人信息,請放心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