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學會使用「瓜子效應」,養娃的思路就順了

2023-12-29     富書

原標題:當你學會使用「瓜子效應」,養娃的思路就順了

作者:綠蘿(富書專欄作者)

無意中刷到一個視頻:

有一位山東聊城的男生,今年高考取得了700分的好成績。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的爸爸說了這樣一句話:「兒子小的時候特別貪玩,可能很多家長會認為這是缺點,可我把這當作優點。」

據孩子爸爸講,孩子從小就喜歡打籃球,這位爸爸就和孩子達成共識,只要完成作業,就親自陪孩子打籃球。

不得不稱讚,這位爸爸的做法非常明智。

孩子每做完一次作業,馬上就會享受到一次及時回報,這種回報是微妙的,激勵著孩子不停地繼續。

這種激勵方式為何如此有效?

因為它和心理學上的「瓜子效應」不謀而合。

「瓜子效應」指的是:無論你是否喜歡,只要你打開一袋瓜子,就會一顆接著一顆,嗑到停不下來。

放在養娃的思路中,當你將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大目標細化成小目標,讓孩子得到及時地正向反饋,孩子就會不自覺地被推著向前走。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父母往往只有一次機會,當我們學會使用「瓜子效應」,養娃的思路就順了。

接收不到正向反饋的孩子,容易陷入自我否定

育兒專家李玫瑾說過:「渴望被肯定,是人最大的弱點,更是孩子對父母最熱切地渴望。」

父母的一個表情、一個動作、一句語言,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

孩子無法從家長那裡接收到正反饋,就會慢慢失去前進的動力。

一位中學班主任在網上分享過這樣一則故事:

初一時,班上有一位性格開朗的女生,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她。

但初二以後,女生的狀態越來越差,成績也不斷下滑,人也變得愈發沉默。

班主任找來女生了解情況。

女孩哭著問她:「老師,我是不是特別差勁,媽媽每天都說我很笨。」

於是,班主任把女生的母親叫到了學校。

沒想到,這位女生的媽媽邊和老師道歉,邊數落自己的女兒。

在她看來,女兒渾身都是缺點:笨、磨蹭、不爭氣……

班主任內心五味雜陳,她一下子就明白了,女生為什麼在短短一年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位媽媽的嘴裡,沒有一句對女兒的肯定和認可。

孩子雖然拼盡全力,但依舊接收不到母親一點點的正向反饋。

時間久了,孩子開始自我懷疑、自我否定,深陷在「我不行」「我很差」的自我認知里。

《自我覺醒,給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這本書中提到:

「父母對孩子的苛責,以及不合理地期待,都會消磨孩子的自尊感,從而形成一套反自我的內在聲音。」

適度的批評會讓孩子修身克己,但沒有肯定和認可,孩子更容易失去前進的動力。

一個孩子,如果成長路上總被「我很差,我不行」的無力感裹挾得死死的,那他就沒有心思做任何事。

孩子越是害怕失敗,就越容易陷入挫折、自責的負面情緒中。

這些陰影將融入孩子生命的底色,他們要用一生去尋求解藥。

及時正向反饋,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情緒價值

美國心理學家羅斯曾做過一個反饋實驗:

把一個班的學生分為三組,每天課程結束後就進行測驗。

第一組:每天都將學習成績告知;

第二組:每周告知他們一次;

第三組:一次也不告知。

結果顯示,第一組測試成績最佳,第二組居中,第三組最差。

這說明及時反饋比延時反饋效果更大,如果延時過長,反饋的作用就會削弱。

一位媽媽在網上分享了自己和兒子的日常對話,效果很明顯。

孩子說:「媽媽,今天老師教我們打棒球了。」

媽媽:「哇,恭喜你越來越厲害,你又解鎖了新技能。」

孩子說:「媽媽,我今天和同學生氣了。」

媽媽:「是暴風生氣還是一般般生氣呢?」

孩子:「一般般生氣。」

媽媽:「你既然願意告訴媽媽,那說明你是個勇敢的孩子,你願意和媽媽分享事情的經過嗎?」

她發現:只要給予孩子及時正向的反饋,孩子的情緒在她面前始終是能量滿格的。

因為對於孩子的任何要求,她都事事有回饋,所以孩子整個人就很積極、陽光,也願意多傾聽其他人的想法。

評論區里一位媽媽也感同身受:

太懂你了!有次兒子放學回來,要求我陪他搭積木,我爽快地答應了。

兒子撲到我懷裡說:「媽媽,我覺得這是我人生中最開心的一天!」

我很驚訝,問他:「為什麼這樣說呀?」

他說:「我今天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可是你答應陪我玩,我那些不開心都飛走了。」

這件事讓這位媽媽特別動容。

平常這個點,她因為要做飯,一般都會拒絕兒子的請求。

她很慶幸這次的選擇,對孩子的要求給予積極的反饋。

父母對孩子的正向反饋和情緒上的支撐,能消散他們生活上的大半暗淡。

《正面管教》一書說:「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被認可的環境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看見孩子的價值,別吝嗇你的肯定。

正如潘潔在書中所說:「只有心生喜悅才能創造生命的喜悅。」

對孩子的及時回饋,不僅是對他行為上的肯定,更是鼓舞他勇敢地去前行。

「瓜子效應」的熟練運用,可以產生疊加效果

著名心理學家赫洛克說:

「給孩子正向的反饋,就像給他們灌注愛和力量,讓他們變得無堅不摧。」

正向反饋不僅鼓勵孩子勇往直前,還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和健康的心理狀態。

孩子接收到的反饋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

一個是來自外界的評價,包括父母和老師的語言反饋;一個是自我的評價,是自己做了一件事後,看到的結果。

這二者都對孩子的積極性有影響。

1、善用激勵性評價

在語言反饋方面,激勵性的評價功不可沒。

台灣省心理學博士洪蘭,曾在演講中提過大腦和行為的關係——大腦受到環境的影響,產生了思維,思維指導行動,行動產生結果,結果回過頭改變大腦,這種現象叫自我實現。

經常遭到批評的孩子,大腦處於痛苦狀態,他會對遭受批評的事情和時間段,產生牴觸心理。

而犯錯只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如果父母處理得當,孩子反而會越挫越勇。

2、將任務拆解,讓孩子獲得實際的及時反饋

當口頭鼓勵的效用不明顯的時候,父母就要採取具有可操作性的反饋,讓孩子獲得實質性的內心激勵。

比如,孩子寫作業磨蹭,那是因為他覺得作業太多,一眼看不到頭。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使用一些方法。

例如:

有位媽媽就給孩子的每一道題計時,以一道題為單位開始寫。

結果孩子發現,做一道題也就只需要4、5秒,完成一整頁口算才不到5分鐘。

孩子對儘快完成作業就很有信心了。

此外,如果是給孩子額外布置的習題,可以不用等孩子都做完再回頭對答案。

可以讓孩子做完以後,立即核對答案,然後進行修正。

這樣的及時修改,往往可以加深孩子的記憶。

3、給任務的每一步,賦予明確有趣的目標

除了外界主導的反饋,學習中能給自己找到正向的及時反饋也很重要。

通常,就是給自己當下的學習任務添加一些明確且有趣的小目標。

例如,有些抄寫作業對孩子而言非常枯燥。

這主要是因為孩子不覺得抄寫有什麼意義,只是機械地去完成它。

那麼,嘗試每寫完一個字,讓孩子把字體結構拆解開來,再用這個部首分別能組成哪些字,讓孩子一一寫出來。

不僅能提升孩子的識字能力,還能加深記憶,一舉兩得。

樹立目標,努力實現它,外加享受到的及時幸福,是人生難得的良性循環。

池莉說過:「成就感讓人自信,自信帶來光彩,光彩又帶來成就感。」

這也是嗑瓜子嗑出的大道理。

費了力氣,得到獎勵,小小的成就感,卻給孩子帶來了極大的創造力。

正如卡耐基所說:「人生來就喜歡被讚美和鼓勵。」

浸潤在讚美中的孩子,才有可能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教育的方向對了,養娃的思路就順了。

願父母都能及時給予孩子讚美和肯定,鼓勵孩子發揮創造力。

作者簡介:綠蘿,富書專欄作者,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屏蔽力,文章:爸媽進化論,富書重磅推出新書《屏蔽力》,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409b0e213d7a1dfd5d778af560a68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