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後,請過低耗的生活(深度好文)

2023-10-12     富書

原標題:中年以後,請過低耗的生活(深度好文)

作者:進擊的苯(富書作者)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

曾經鮮衣怒馬的少年,如今已是肩負重擔的家庭支柱。

人生至此,如行至半坡,即使再疲憊不堪,也不得不竭力前行。

夜深人靜時,你是否有想過,如何才能讓自己活得稍微輕鬆一點?

作家雪小禪曾說:「人到了一定年紀,是往回收的。三兩知己、一杯淡茶,讓生活成為自己要的樣子。」

學會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才能給自己減壓。

中年以後,最好的狀態,莫過於刪繁就簡,過低耗人生,讓內心回歸安寧。

物質低耗

哲學家馬塞爾曾說:「擁有就是被擁有。」

獲得某樣東西的那刻,我們也被它擁有,需要在它身上持續花費心力。

擁有得越多,花費得就越多。

相反,在物質上追求簡單,就不容易被分散注意力,有更多的時間做更值得的事情。

《斷舍離》一書中有個故事。

一對夫婦喜好購物,家裡堆滿了各色衣服、名牌包包、時興家電。

寬敞的房子變得滿滿當當,兩人每天要花很多時間整理這些東西。

空間的壓抑和精力的花費讓他們情緒低落,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後來,他們意識到生活出了問題,於是開始精簡自己的物品,只留下了必備的家具和衣物。

從此,他們不再為選擇穿什麼衣服而頭疼,不再為整理物品而筋疲力盡。

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在一起散步、看書、研究健康料理。

精簡物質之後,夫妻倆的生活質量反而大大提高了。

生活就是這樣,不必要的物件只會拖累自己。

捨棄之後,人生才能輕盈起舞。

梭羅曾說:「一個人的富有程度,與他能捨棄之物的數量成正比。」

任何多餘的,都是消耗。

盲目追求物質上的富足的人,無法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人到中年,最好的狀態,就是在低耗的物質中,保持內心的清明。

值得過的人生,永遠不會被物質奴役。

情緒低耗

有人曾說:「低落的靈魂,比病毒更容易殺死人。」

人一旦被負面情緒左右,就容易自我消耗,陷入無盡的煩憂中。

作家平開順的父親很熱心,喜歡打抱不平。

一天,他看見有車停在小區門口的人行道上,過往的行人都很不方便。

於是他走過去,勸說司機把車開走。

道理講了一大堆,司機卻不為所動,兩人爭論起來。

最後司機大吼:「我礙你什麼事了,沒事趕快滾一邊去。」

父親聽後很難受,內心充滿了憤怒和委屈,始終不能釋懷。

兩天後,父親就中風了。

平開順後來感慨,如果父親能及時排解自己的情緒,或許也不會生病。

人到中年,我們常常遇到各種煩心事。

或是孩子的調皮,亦或許是工作的不順,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但很多時候,壓垮人的不是事情,而是負面情緒。

學會排解情緒,才能減少情緒對自己的消耗。

焦慮時,就從手頭的小事做起,讓自己行動起來,緩解焦慮;

難過時,就去看場電影,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讓快樂充滿內心;

煩躁時,不妨放空自己,找尋內心深處的安寧。

季羨林曾說:「一個人如果能管理好情緒,消化人世悲喜,就算經歷坎坷也能得到圓滿。」

讓情緒低耗,身心就少一份負擔,生活也少一分戾氣,多一分柔和。

社交低耗

作家麥家曾說:「人生的幸福來源在於一直對生活做減法,社交也是。」

年輕時,總覺得多個朋友多條路,熱衷於結交各種人脈。

等到中年再看,真正能留在生命中的,不過寥寥。

大多數社交,其實都是沒有意義的。

著名主持人竇文濤剛入行時常常被拉到各種飯局酒桌,結識了很多朋友。

一群人不是聊八卦,就是相互吹捧,竇文濤雖然不感興趣,又不得不打起精神來應付。

太多的應酬,擠占了他的空閒時間,讓他身心俱疲。

而當他遇到事情向朋友求助時,他們卻都默不作聲。

於是竇文濤乾脆拒絕了所有應酬,一下班就回家,看書、寫作、畫畫。

只是偶爾和三五至交好友,一同喝茶聊天,交流生活感悟。

社交少了,修煉自己的時間多了。

日子清靜了,他的內心也舒服自在。

作家蘇芩說:「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里。」

生命中太多的疲憊,來源於費心營造關係,應付酒肉之交。

但無效的社交不僅無法賦予你能量,還會消耗你的精力。

與其在觥籌交錯中滿身疲憊,不妨將無用社交捨去。

將時間花在值得的人身上,花在自己身上,過好自己的人生,才更有意義。

身體低耗

艾默生曾說:「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

青年時,我們總仗著年輕氣壯,不注重保養身體。

到了中年,身體開始走下坡路,若仍肆意揮霍,難免出現健康危機。

前微軟全球副總裁李開復,曾是一個工作狂。

他常常工作到凌晨兩三點,平均每天睡眠不到5個小時。

他甚至大量服用一種藥丸,壓縮睡眠時間,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工作。

最多的時候,他曾連續兩個晚上不睡覺,並因此而洋洋得意。

然而,長期的作息不規律,加上工作壓力,他患上了癌症。

直到這時,他才醒悟,在身體健康面前,工作遠沒有那麼重要。

健康,是我們最寶貴,也最容易被忽視的財富。

我們總是認為,自己永遠擁有好身體,即使不那麼注重,也沒什麼大不了。

然而,每一次的折騰,都會給身體帶來一絲隱患。

日積月累,終將迎來一場劫難。

沒了健康,就沒法照顧家人,也失去了實現夢想的可能性。

人生下半場,是時候學會減少身體耗能,讓自己過得健康。

飲食清淡規律,減少腸胃消化的壓力;

保證睡眠時間,讓身體得到充足休息;

堅持鍛鍊身體,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

注重保養,愛惜好身體,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

精神低耗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畫過一幅漫畫,主角是個敏感的女生。

彙報工作時,她無意中看見上司皺了下眉,以為自己工作做得不夠好,惴惴不安。

從辦公室出來,她仍舊苦惱,沒有心思工作。

直到上司走過來誇讚她這周的績效不錯,她才放下心中的石頭。

從廁所出來,發現同事們都在喝奶茶,卻沒有自己的份。

她瞬間感到自己被孤立,覺得大家都不喜歡她。

結果在下班後,同事們約她一起去吃最愛的火鍋。

想起同事讓她幫忙翻譯的資料還沒有完成,她緊張地道歉,同事卻說沒關係,已經不用了。

她深覺愧疚,一直在想是不是讓同事很失望。

心中糾結了很久,編輯了很長的信息解釋和道歉,才知道同事真的沒放在心上,翻譯工作已經讓新招的實習生做好了。

有一句話說:「過多的敏感,像魔鬼一樣,吞噬自信和光芒。」

生活中的大多數精神內耗,都是因為想得太多。

別人的一句話,自己內心就會掀起驚濤駭浪。

別人的一個動作,就左猜右想,白白讓精力浪費。

到了中年,才明白,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只會讓自己的生活陷入內耗。

相比活在別人的眼中,自己的內心的富足和愉悅才更重要。

讓精神低耗,讓自己鈍感,生活終究是自己的。

作家張德芬曾在書中說道:「幸福不是加法,而是減法。」

人到中年,要懂得在艱難的生活面前,給自己鬆綁。

不被物質束縛,不為情緒所擾;

不陷入無效社交,不肆意揮霍健康;

在寡思少慮中,將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願你在低耗的生活中,洗去一身疲憊,好好善待自己。

作者簡介:進擊的苯,富書作者,一個輸入、思考、輸出的閉環之苯,第4本書即將出版,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e2477dd94af84352ec4be68ebf972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