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孩子們的玩具是越來越多,但隨著玩具種類的增加,背後也是衍生出了很多的安全隱患。兒童是全社會的重點保護對象,所以我們不得不引起對玩具產品檢測的關注。
市面上的毛絨玩具,通常是以毛絨面料與PP棉或其他紡織材料為主要面料,內部填塞各種填充物而製成的玩具。通常造型可愛、觸感柔軟,常常被作為小孩子的玩偶。
不過近日,上海海關卻發布了「3.15」的典型案例,一批進口羊駝玩具「鉻含量」嚴重超標。
這批玩具原產地為秘魯,經抽查發現這一批次的玩具中含有可溶性鉻,鉻屬於重金屬中的一種,一旦兒童接觸含有這類物品的玩具,容易造成皮膚炎症、潰瘍等危害,甚至對肝臟和智力發育也會造成傷害。
數據顯示:我國0-14歲的兒童首要傷害原因是「意外傷害」。而在諸多兒童意外傷害中,兒童玩具及用品造成的傷害比例逐年增加。
玩具中的化學成分對兒童的健康會構成驚人的威脅,玩具中含有的一些微量重金屬,像銻、砷、溴、鉻、鉛等,一旦被兒童接觸,對其呼吸系統到神經發育都會有一系列的有害影響。
借著「3.15打假」的話題,給大家盤點下危險玩具黑名單:
解壓玩具含有「毒硼砂」
解壓玩具是近幾年出現的一股風潮,據說能「捏不爛」、「摔不碎」,還可以隨意捏成各種造型,深得孩子們的喜歡。
但最要命的是,這些玩具在製造的過程中,為了能讓手感上更柔軟,添加了可塑性更強的有毒物質——硼砂。
硼砂輕則會引起兒童產生腹痛、嘔吐的中毒症狀,一旦被誤食,還會引起兒童多臟器的積蓄性中毒。
塑料玩具增塑劑超標
在孩子的童年中,塑料玩具可謂算得上是最不可或缺的玩具了,因造型奇特、顏色鮮艷,而深受孩子們的喜歡。
但家長在為孩子購買的時候可要慎重,因為有的塑膠玩具存在超標的「增塑劑」,長期接觸不僅會感染孩子的生殖系統,導致「性早熟」,還會危害到孩子的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和免疫功能系統。
另外,像曾經紅極一時的水晶泥和磁力珠,易被孩子吞咽導致窒息;雷射筆容易灼傷孩兒童眼睛,導致視力損傷,甚至永久性失明,這類玩具孩子最好都別碰。
玩具伴隨孩子的成長,但是在玩具的選擇上,家長也要注意。
有安全標識的玩具
在購買玩具的過程中,一般外包裝上都會有完整的產品信息、原材料和廠家警示在玩耍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細節,這些都屬於安全標識。
那些沒有所謂安全標識的產品大多都是「三無產品」,家長千萬不要購買。玩具作為孩子日常接觸的常用品之一,還是要優先選擇那些大品牌的玩具,最起碼在安全上更有保證。
肉眼可見的危害要規避
市面上兒童玩具種類繁多,在購買玩具的時候,也要注意那些肉眼可見有危害的玩具要規避。像一些帶有長繩索的、輪廓比較尖銳的、零部件比較多或者容易發生鬆動的,都儘量不要買給孩子。
玩耍之後記得洗手
即使是材料安全的玩具,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很多的有害物質粘在孩子的手上,如果沒有徹底地洗手,就容易導致這些危害孩子身體健康的物質,通過手進入到身體內,影響孩子身體的健康。
事關孩子的安全,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家長在為孩子選擇玩具的時候,萬不能掉以輕心。
最後,家長在給孩子選擇玩具的時候,可以遵循「一看二聞三摸」原則,確保挑選玩具的安全性:
一看:
查看玩具是否是「三無產品」(最明顯的特徵是玩具包裝上是否有加貼強制性產品認證的3C標誌);
二聞:
近距離聞一聞所選購的玩具產品,是否帶有刺激氣味和異味,存在的話就不要買了;
三摸:
用手撫摸玩具的邊緣和邊角,是否有尖端或利邊,或者是玩具上的小部分是否容易脫落,如果是電動玩具,最好讓其先運行一會兒,用手摸一下是否存在異常。
當然,想要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尤其是監管部門更是要加強監督,對那些不法廠商進行嚴懲,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