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分析,哈弗猛龍這台車將會重新定義家用SUV。
過去我們定義家用SUV,是建立在經濟、可靠、耐用、安全的基礎上,所以預算不足的用戶會選擇哈弗H6,預算充足的用戶則會選擇途觀L、CR-V。
傳統燃油車時代,國產車沒有話語權,因為技術壁壘太高,發動機、變速箱、四驅系統的核心供應鏈都在外資手中。
我們只能忍受高價格低價值商品,但電動化以後,格局卻完全不同。
根據產業分析,2025年前後電動化滲透率將會超過60%,自主品牌占有率將會達到70%左右,而智能座艙的裝備率將會達到90%。
另一組數據是經濟層面,一直以來80%中國消費者只能消費起20萬以內的乘用車。
這兩組數據疊加在一塊,投射在猛龍上是一條更寬廣的發展路線,因為從產品角度分析,猛龍是一台典型的「電為主、油為輔」的PHEV動力架構,同時裝備了智能座艙,並且開創了SUV+時代。
城市使用操控感保留在SUV層面,PHEV架構保證了一個普通家用轎車的水準,日常油耗穩定在7L左右,並且開創了更多SUV所不具備的玩兒法,比如說輕度越野、戶外露營、開放式改裝DIY文化。
以上的這些競爭力,都是電動化之前的燃油車市場所不具備的。
但猛龍的價格還維繫在傳統燃油SUV的高度,指導價16.58萬起,頂配車型價格18萬左右,大定、預售兩大條款可以重疊使用,再加上購置稅可以減免的行業福利。
中配猛龍的落地價格,其實只有17萬左右,而這樣的預算去選擇燃油SUV,只能買到15萬左右的合資SUV。
即便是最低配、最傳統的RAV4、 途觀L、CR-V落地價格也會超過18萬,從價格角度來看,猛龍的新能源賽道已經跑出一個身位。
因為對用戶來說,價格、產品力、生活方式預期,猛龍都是更好的,所以上市當晚大定訂單破萬台,並且高配車型占比超過85%。
高配車型占比更高,我們能剖析一些另外的點。
一個是,高配車型更走量,是企業調研成功的一種表現,同樣也是用戶對產品的一種肯定,因為往往高配車型更能將整車的用車場景完全激發出來。
另一個是, 猛龍吸收的一定是燃油合資SUV市場,過去手握18萬預算選擇途觀L、RAV4、CR-V的用戶群體一定會被精準轉化,這不僅僅是長城的一次成功,同樣也是中國電動化轉型的一次成功。
從產品端分析,猛龍身上的確有很多值得分析的特點。
比如說,提供至少100km的EV模式行駛能力,能保證日常上下班繞開發動機出行,經濟性能出色,再比如說,其「方盒子」設計帶來的視覺美感,一定能夠帶來不錯的視覺刺激力。
最為關鍵的是,Hi4四驅既提供了不錯的科技感,同時帶來了傳統SUV所沒有的輕越野生活和泛露營體感,退一步來看價格,高配落地也不過18萬。
定價低,核心原因是電動化轉型,讓中國企業繞開了外資封鎖,能夠造出來和傳統燃油SUV不同的產品。
首先,電四驅就繞開了博格華納這個四驅巨頭的技術封鎖,帶來了更有開拓性的四驅生活,另外,電動化的電池、電機、引擎、變速機構、智能座艙是外資品牌所不具備的競爭力,逆轉身位自主品牌成為了上位。
外資品牌更具有溢價能力,這在中國乘用車市場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電動化之後,外資品牌的溢價能力減弱,價格低呈現出來的產品力同樣羸弱。
從用戶視角來看,反而自主品牌更值得選擇。
並且從根本上來說,自主品牌的服務、質量、安全、性能以及可玩性,都已經以六邊形戰士的形象出現在市場面前,反而讓用戶放棄猛龍這種國產車,需要合資SUV拿出充足的理由。
所以,猛龍開拓出來的全新SUV發展路線,是能夠在20萬以內乘用車市場中再一次激發國產動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