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經濟數據出爐 消費增速回升

2024-06-18     第一財經

隨著穩增長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5月份國民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運行總體平穩。

國家統計局6月17日發布的5月份宏觀經濟數據顯示,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7%,增速比上月加快1.4個百分點,為去年12月來首次回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比上月回落1.1個百分點。1~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0%,比前4個月放緩0.2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劉愛華同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5月份在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外需有所改善、「五一」假期等因素帶動下,服務業、消費和進出口都有所回升,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就業、物價形勢穩定,轉型升級持續推進。

多位專家分析,5月以來消費出現回升,製造業保持強勁增速,但基建投資、地產投資和銷售、工業生產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出口增長面臨風險,內需回暖面臨堵點,穩增長政策效果有待進一步加力。後續政策應著力穩增長、穩預期、穩地產、穩投資,尤其是要出台更多需求端政策,三季度在政府債券發行明顯提速的同時,降息降准窗口有望再度打開。

消費信心有待提升

在「五一」假期、「6·18」網購促銷提前、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綜合作用下,市場銷售有所加快。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211億元,同比增長3.7%,比上月加快1.4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51%。

文旅部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合計2.95億人次,同比增長7.6%,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28.2%;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1668.9億元,同比增長12.7%,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3.5%。

劉愛華表示,今年以來,消費市場總體上來看持續呈現恢復向好的態勢,這是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體現,同時也是經濟內生動能持續恢復、消費潛力持續釋放的結果。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分析,今年「五一」長假全部落在5月,而去年有2天落在4月,假期錯位效應是5月社零增速較上月回升1.4個百分點的重要原因。

王青同時指出,1~5月累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1%,不及疫情前兩年平均增速的一半,目前來看消費仍然比較疲弱。這背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受房地產市場低迷影響,居民消費信心偏弱;二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下滑的影響不容低估。今年一季度,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為5.3%,雖較去年全年反彈0.2個百分點,但仍明顯低於過去十年平均7.1%的增長水平。

展望下階段,劉愛華表示,儘管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仍待進一步提升,但是支持我國消費市場持續增長的有利因素也比較多。一是促消費政策措施持續發力顯效;二是新型消費快速成長,數字消費、健康消費、綠色消費持續發展;三是消費市場的供給能力和水平在逐漸提升,縣域的商業體系也在不斷完善,多樣化、品質化的消費需求得以有效釋放。

製造業投資維持高增速

受製造業、基建投資增速走弱,房地產投資降幅擴大的影響,前五個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連續兩個月放緩。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88006億元,同比增長4.0%;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6%。

三大領域投資全面下滑。1~5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5.7%,漲幅較前四個月回落0.3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6%,漲幅回落0.1個百分點。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滑10.1%,降幅較前四個月擴大0.3個百分點。

劉愛華表示,固定資產投資從態勢來看,總體保持了平穩增長,同時結構也在持續優化。在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推動下,製造業投資延續了年初以來較快的增長態勢。1~5月份,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6%,快於全部投資增速5.6個百分點,對全部投資增長貢獻率達到57.3%。

西京研究院創始院長趙建對第一財經表示,雖然房地產投資依舊出現一定下行,但製造業投資、高新技術投資顯現出良好的上升勢頭,拉動大量工業企業資本支出的擴大,是值得關注的亮點。

5月下旬開始,房地產政策組合拳密集落地,包括取消全國層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調低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等。

劉愛華表示,1~5月份新建商品房銷售額、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降幅有所收窄。但也要看到,政策效應釋放還需要一定時間,目前房地產市場仍在調整過程中。

劉愛華表示,從近期看,下階段有利於投資穩定增長的因素在逐漸增多。一是要素保障不斷強化。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3%,企業效益的改善有利於增強企業投資能力和信心。二是政策支持持續增強。中央預算內投資下達和專項債發行加快,有利於實物工作量的增長。三是重大項目建設加快。重點領域投資加速,為投資增長不斷提供新的動力。四是從先行指標看,5月份建築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6.3%,處於擴張區間,表明建築業企業對行業發展的信心穩定。

工業增速回落

2024年以來工業生產持續保持較快增長,5月增速出現回落。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增速較4月回落1.1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30%。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7.5%,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0.0%,增速分別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1.9和4.4個百分點。

劉愛華指出,工業保持較快增長,九成地區、八成行業、近六成產品實現同比增長,其中裝備製造業增長7.5%,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6個百分點,繼續發揮「壓艙石」的作用。

數據顯示,5月份,在全國31個地區中,28個地區增加值同比實現增長,增長面為90.3%。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3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增長面為80.5%。

劉愛華表示,總體看,今年以來工業生產增長較快,轉型升級持續推進。下階段推動工業較快增長的有利因素較多。一是企業生產預期較好。5月份PMI中企業生產指數為50.8%,繼續保持擴張;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4.3%,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二是企業效益持續改善。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3%,有利於企業增強生產動力。加上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逐步落實,將為工業生產增添新的動力。

經濟有望延續回升向好態勢

近期,多個國際機構、國際組織上調了對中國經濟全年增長預期。比如世界銀行近期上調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到4.8%,比上期的預測值高出0.3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上調到了5%,比前期預測值提高了0.4個百分點。「這充分表明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信心。」劉愛華說。

劉愛華表示,從下一階段各種因素來看,儘管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國內經濟也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但是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從生產需求、政策支撐等因素分析,經濟有望繼續延續回升向好的態勢。

她提到,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密集出台和抓緊落實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為促進經濟回升向好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大規模的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對工業、投資和消費的帶動作用在最近兩個月的數據中都有所體現。有關部門和地區積極適應房地產市場形勢變化,適時調整和優化相關政策。同時還要看到,一些政策的出台實施時間還比較短,隨著政策的進一步落實落地落細,相關政策效能還將進一步釋放,持續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第一財經表示,隨著外部環境漸趨複雜嚴峻,提振國內有效需求、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仍是政策著力點。

王青也認為,就當前的宏觀經濟運行態勢而言,主要受國內房地產行業持續調整、外部經貿環境挑戰性增大影響,經濟總體上仍然面臨一定下行壓力,物價水平偏低問題值得高度重視。由此,接下來穩增長、穩樓市措施有望持續加碼。其中,三季度在政府債券發行明顯提速的同時,降息降准窗口有望再度打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47a1da24589edd1fa0c8b20ed3931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