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讓他不斷求「穩」

2023-10-09     富書

原標題:廢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讓他不斷求「穩」

作者:慢持(富書作者)

作家李尚龍說:「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在浪費生命。」

但很多人依舊對穩定趨之若鶩,心嚮往之。

因為「穩」暫時為我們隔離了風險,讓人誤以為一切安全。

研究員塔勒布說:「每種事物,每個行業,都遲早會迎來那只可怕的黑天鵝。」

一直求穩,長此以往,將會被困在角落,與外界脫節,適應能力減弱。

一旦社會變化,便會因無法適應、腳步滯後而毫無抵擋之力。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不沉溺當下,才是一個人最大的清醒和智慧。

一成不變的路,都是下坡路

看過一句話:「人生沒有不變的優勢,過去成就你的,現在可能會毀掉你。」

世間萬物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每一天都不一樣。

在萬事萬物更替快速的時代,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黑莓手機曾聲名大噪,巔峰時期占據美國市場份額的48%。

同年,喬布斯推出第一代蘋果,取消了物理鍵盤,配上全觸控螢幕。

面對這個改良,黑莓創始人邁克·拉扎里迪斯輕蔑地說:「不是每個人都能在玻璃上打字。」

接著,網際網路來臨,手機市場也被推著極速前進。

而邁克·拉扎里迪斯依舊堅信手機就是一個用鍵盤打字發郵件的工具。

就這樣,在其他企業一步一步跟隨社會走上康莊大道時,邁克·拉扎里迪斯依舊讓黑莓手機在原來的道路上艱難前行。

幾年的時間,黑莓從占據美國市場半壁江山的智慧型手機領導者下滑到退出市場。

因特爾創始人安迪·格魯夫曾說過:「外界變化永遠比我們預料地快10倍。

在快速發展的時代,穩定早已成為過去。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求穩,等同於自尋死路。只有不斷發展,才能順應時代,順風而上。

同樣是手機業務,雷軍帶領的小米一直走在不斷探索的路上。

小米從成立以來,一直走的是性價比路線。

隨著消費升級,小米開始轉換道路,探索高端,轉換品牌路線。

近幾年,人工智慧興起,雷軍又帶領小米布局人工智慧,讓AI全面賦能產品。

今年,一直走小模型路線的小米又開始主動求變,擁抱大模型。

雷軍說:「一個全新的小米,正在駛向夢想的星辰大海。這條路上,小米永遠和所有勇敢的追夢者們一起前行。」

拓展新的道路,雖然艱難險阻,荊棘滿途,但踏過艱難,跨過荊棘,收穫的才是真正的成長,一個全新的自己。

同一條道路是好走,但沒有誰會在原地等你,大家都在向前,呆在原地的你註定出局。

要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就要主動擁抱未來,去尋找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越追求穩定,越要承受更高的風險

著名作家斯賓塞·詹森曾經說過:「世間萬物皆變化,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

世界每天都在變,環境在變,生活在變,人也在變,甚至行業和賽道都在瞬間消失。

沒有所謂的穩定,不進則退,你以為在求穩,實則是將自己置於危險境地。

曾引起熱議的唐山收費站撤銷事件記憶猶新。

當收到撤銷人工收費時,收費員因不認同紛紛找領導討要說法。

其中一個大姐更是直言:「我今年36歲了,我的青春都交給了收費站,現在啥也不會,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

曾經,他們都認為這是能做一輩子的工作,是最穩定的「鐵飯碗」。

可生活充滿變數和不確定,沒有永不過時的錦囊計,也沒有不可取代的鐵飯碗。

當他們一輩子的希望被打破時,就只剩下悲涼和絕望。

所謂燕雀處堂,不知大廈之將焚者也。

越看似「穩定」的工作,越是風險巨大。因為它讓你在最好的年華沉溺於舒適區,喪失面對風險的能力。

企業家吳曉波曾說:「在充滿不確定的時代,確定本身才是最大的風險。

在快速發展變化的時代,所謂的穩定不過是溫水煮青蛙,慢慢殺死一個人的鬥志,讓你失去應對生活的能力。

看過阿里巴巴一則資深產品體驗師的招聘啟事,要求年齡在60歲以上。

招聘結束後,在線下溝通會中,62歲的曾大爺直接展示自己做的PPT,還現場展示自己的Photoshop絕活;83歲的清華學霸奶奶是十幾個廣場舞的KOL(意見領袖)......

在他們身上,有的人或許會說,60多歲了還要出來幹活,一點都不穩定。

可相比36歲下崗就覺得天塌下來、20多歲就對生活無望的人來說,他們才是真正活出自己、過得精彩的人。

在這個時代,真正的穩定不是來自外界,而是來自自身。行業、專業都在快速疊代,沒有所謂穩定的工作,唯一穩定的只有自己的能力。

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只有在變動中不停進步,才會逆水行舟,因變而成,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主動求變

有一張圖,揭示了幼蠶的兩種命運。

幼蠶如果一直穩定地呆在繭房,等來的是被繅絲人丟入沸水,直接滅亡;如果幼蠶主動改變,破繭而出,便能破蛹成蛾,得到蛻變。

人也一樣。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如果我們一直原地踏步,那就是在退步,最終的結局就是後退出局。

作家瑞·達利歐說過:「一個人真正地成長,就是不斷自我進化。

只有勇於突破、勇於改變,才能適應社會的千變萬化,跟上時代的步伐,抵擋風險,成為更好的自己。

1991年,剛畢業的董卿進入了浙江省話劇院,這是多少剛畢業的人夢寐以求的工作地方。

但她卻不願如此清閒地過一生。

1994年,她主動換工作進入浙江電視台,從話劇演員轉型為主持人。

1996年,已在浙江衛視小有名氣的她放棄所有資源,一個人背井離鄉去到上海,進入了上海東方衛視。

後來的她,依舊鍥而不捨地向前努力,更換賽道,進入中央電視台,成為「央視一姐」。

在央視鏡頭前遊刃有餘、深受觀眾喜愛的她近幾年又開始淡出螢幕,轉戰製片人行列繼續修煉。

看董卿的經歷,她從來不沉溺於自己的每一個當下,而是根據自己的規劃一直在調整職業方向。

也正是因為她不拘泥於「穩」,才樂於不斷突破自己、挑戰自己,讓我們看到那個氣質典雅、積極向上的董卿。

作家邱吉爾說:「欲求新,則求變;欲求完美,求常變。」

一個人,只有主動尋求變化,才能搶占先機、開拓進取。

看過一個調查,很多人不願意改變的原因是害怕未來,寧願在等待中死去,也不願意去改變試一試。

可管理學之父德魯克說過:「未來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仍然沿用舊的邏輯去應對。」

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原地踏步跟不上社會的腳步。

要懂得主動突破自己,站在時代的風口和時代一起進步。

只有未雨綢繆,才能夠下雨無憂;只有主動改變,才能處之泰然。

有一種生長在南美洲的植物——卷柏。

卷柏的生存需要充足的水分,如果它穩定在一個地方生存,水分不足時便會死亡。

當水分不足時,它會自己把根系從土壤中拔出來,讓整個身體捲縮成一個圓球狀隨風滾動。

當滾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它再迅速打開自己,根系重新鑽到土壤里安居下來。

因為它「隨風而動」的生活方式,在極度缺水的南美洲竟能存活100年,被稱為「九死還魂草」。

卷柏能靠退穩求變逆天生存。

人也一樣,求「穩」意味著原地等死,求變才能逆勢成長。

願你餘生不求穩而求變。

作者簡介:慢持,富書作者,90後職場寶媽,用文字激勵自己成長,慢而有持,未來可期,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本文:富書,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0ce4fc80885b3e7ce6358ff834b96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