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網絡購物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生活習慣,跨境電子商務平台為國人足不出戶購買境外商品提供了技術支持,海外代購也同樣發展得如火如荼。但是有人卻利用了這一便利,通過以假亂真的方法購買假貨再以真品的價格賣給了消費者。
4萬元買的包轉手就賣出了16萬元,25歲的男子於某在某網絡平台上將自己包裝成一個在法國生活的獨立女性,因受疫情影響才做起了代購的買賣。
2022年10月,張女士無意中瀏覽到於某發布的愛馬仕包的信息,便與對方聊了起來,於某主動表示可以低價出手某款愛馬仕包賣給張女士,還能隨時拍視頻接受對方驗貨。
張女士相中的這款愛馬仕包,市場價在20萬元以上,而於某報的代購價位約16萬多。為了取信對方,於某還給張女士發來大量的視頻和圖片。
眼看於某發來了刻印和編碼這些防偽細節,並且承諾不符退全款,張女士不疑有他,在看到於某發來的發貨訂單後先後向其支付了人民幣16萬元。
警方經過調查後發現受騙的還不止張女士一人,2022年9月於某以同樣的手法騙取被害人楊女士購包款人民幣兩萬七千餘元。
2023年6月27日,被告人於某涉嫌詐騙罪一案在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於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公私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之規定,應當以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目前,被告人於某退賠了全部違法所得。當天,法院當庭作出判決。
記者:張航 攝像:劉航
編輯:龐梓萌 責編:水母
若您有徵拆糾紛、刑事案件、房產糾紛等問題
專業律師為您免費解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0b34896e3f8986094fffd2637acb3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