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20日在內地上映後,電影《灌籃高手》的熱度便一直高居不下,連續多日霸榜微博熱搜榜單,也曾創下過「引進動畫預售票房冠軍」的紀錄。
同時截至上映的第三天,該新作的票房還一舉突破3億大關,超越新海誠在前不久靠《鈴芽之旅》用7億多票房刷新的「日本動畫在華票房紀錄」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甚至有不少媒體已經給出預測,揚言電影《灌籃高手》的票房能夠突破20億大關!
這是屬於二次元的一次大勝利,同時它也是中年漫迷們的一次對青春的完美補完。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電影《灌籃高手》票房和口碑一路突進的時候,網絡上又不斷湧現出對它的批判。在不少相關資訊的評論區中,我們總能看到一些言語激憤的網友。
他們有的說「不看就不會失望,重點都在宮城的回憶不在比賽,連櫻木和流川楓都成打醬油了」。
「這畫質直接勸退,要是原畫風票價高兩倍我都願意去消費」
「不去看,免得破壞我的回憶」
「搞不懂,有什麼好看的?」
「好?回憶支離破碎」
「好?拉倒吧,情懷碎了一地毀三觀」
有的則批判起了「青春」二字,怒斥一部日本動畫有什麼好青春的?
而有的則乾脆說「好在給人撈錢,炒冷飯系列」、「現在的電影、音樂劇等都只能打情懷牌,真是悲哀」。
看到了嗎?這群怒噴者的觀點本身就是極其分裂的,一邊怒斥電影《灌籃高手》不夠還原,怒斥井上雄彥標新立異沒有按照原作漫畫來敘事,即繼續以櫻木花道為主視角,即將故事的重點繼續放在全國大賽的比賽身上。
但在另一邊又有怒噴者認為電影《灌籃高手》本身就是「情懷收割」,是一種「炒冷飯」的舉措???
我看到這些分裂的言論時,內心是特別莫名其妙,甚至還想過出錢租個擂台或者拉場直播讓這群鍵盤俠先打上一架,在意見統一之後再將槍頭指向井上雄彥。
當然,如上構想是不太可能的,而如果從我的角度來評判的話,我是認為這群怒噴者至少可以分為三個等級。
第一級是相對值得重視的,即上面說到的「還原黨」。
從偏好的層面來說,我不認為他們表達的「不夠還原」、「換了主角不喜歡」等等觀點是有問題的。畢竟偏好是個人的,而每個人都有表達喜好的權利。
但他們的說的那些「畫質勸退」、「回憶支離破碎」、「櫻木不是主角很勸退」等等評論那就不是所謂的是實事求是了,純屬雞蛋裡挑骨頭、罔顧事實、以及所謂的背叛了當年《灌籃高手》讓自己鍾情的根本原因了。
什麼叫「畫質勸退」?能說出這番話的網友是真有看過老版動畫嗎?無論是90年代的版本,還是後來的重製版,他們呈現出來的不也就是「PPT」水平嗎?哪一場比賽不是大面積的畫面平移?純靠聲響和線條來潤色視覺上的衝擊力?
我敢肯定,這群怒噴「畫質勸退」的網友一定沒有去看過新作,也一定不知道全國大賽動畫之所以會停播20多年,全因為井上在當年對TV動畫的極其不滿意所導致的。
他們只是人云亦云,否則不可能不去承認在最新的三渲二技術加持下的《灌籃高手》畫面,那是將籃球競技的對抗場面以最為極致的流暢感給詮釋出來了。
同時也因為他們沒有去看過新作,所以會將某些鍵盤俠以抹黑角度截取並嘲諷的「肥胖晴子」照片奉為極致槽點,而根本不知道當你真正坐到大銀幕前的時候,壓根就沒有哪個角色的樣子會給觀眾帶來違和感的事實。
其實換個角度就好很多了。
至於所謂的「回憶支離破碎」。我想說的是,如果連植入了「宮城良田」故事線,用一整條完整的人生履歷串起全國大賽的電影都屬於支離破碎的話。
那按全國大賽漫畫劇情那般,連一條貫穿始末的主線都沒有,直接在比賽過程中不斷穿插各個球員回憶的安排,難道應該叫做「粉身碎骨」嗎?
是的,電影《灌籃高手》的回憶穿插是有點頻繁的,但這種頻繁不是「支離破碎」,因為在它背後是有一條名為「宮城良田人生」的主線在串聯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井上的創意挽救了大電影。
在此基礎上,那些噴「不是櫻木做主角」的網友的觀點也是立不住的。
一個原因是上面說到的宮城主線的貫穿,另一個原因則是「炒冷飯」和「情懷收割」這本身就是有違井上信念的事情---在27年前井上就是因為不肯妥協於將《灌籃高手》的故事繼續續更下去,不願意看到它成為另一部《龍珠》式的犧牲品,所以才毅然決然與老東家翻臉,讓動畫中的湘北球員在全國大賽面前止步了27年。
在過去多年以來,井上雄彥的這份勇氣曾被無數漫迷視作為「初心」,並將他視作為日本匠人的代表人物,是那位手持屠龍寶刀屠宰資本家惡龍的勇士。
也因為這番經歷,方才讓《灌籃高手》成為一等一的日漫經典,即便它的銷量遠不及《龍珠》和《海賊王》,但在漫迷眼中《灌籃高手》和井上雄彥方才是當之無愧的日漫代言的存在。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也能夠明白為何那群怒噴炒冷飯的「情懷收割黨」是相對低級的存在了。
一個原因在於他們切切實實冒犯了數以億計漫迷們對青春情懷的呼籲,他們不喜歡將《灌籃高手》視作為情懷那只是他們自己個人的事情,沒必要拿到網上去怒噴,也沒必要將擁護者視作為憨憨,這種操作只是在彰顯自身的憨憨而已。
再一個原因在於電影《灌籃高手》壓根就沒有半點的「情懷收割」考慮。井上明明可以直接讓東映照著27年前的PPT風格,直接將全國大賽的劇情一比一搬進大電影,然後自己坐在後台慢慢數錢就可以了。
但井上偏不,在27年後依舊保持當年的狂熱與創新的鬥志,於是也就成功給我們帶來了這一部糅合全國大賽和外傳漫畫《耳環---宮城良田篇》,並且在最大限度保留二維人設風格的基礎上,用最先進的三渲二技術來填補純2D動畫在競技對抗上的流暢與張力不足的表現。
就憑這份孜孜不倦的勇氣,和不吃老本的信念,還有人敢說井上雄彥「情懷收割」嗎?
當然,「情懷收割黨」還不是最可恨的,真正讓人看不起,乃至會讓國人覺得蒙羞的還得是那群「扣帽子黨」。
可恨的扣帽子黨
在電影《灌籃高手》於內地上映之際,作為原作者,同時也是新作導演和編劇的井上雄彥就在社交平台發布了一條對中國朋友的問候,並感謝國內影迷對作品的熱情支持,同時還配上了電影主角宮城良田的動圖。
這本身屬於常規的宣發問候,然而在某些網友眼中卻成為了「辱華」的證據,原因就出在CHINA英文的配色上---認為井上雄彥是有意將「H」用黃色斷開,讓剩餘的四個英文字母組成一個帶有辱華意思的英文詞組。
這件事情如今仍在發酵,在怒噴者看來這就是實打實的實錘證明,然後還將澄清的同胞視作為「跪不起來」、「骨子已經酥麻」、以及所謂的「二鬼子」。
同時在本應該對《灌籃高手》有著強烈支持度的虎撲論壇,如今也有不少用戶發文抨擊,直言井上在「夾帶私貨」。
事情發展到這裡,那網友對電影《灌籃高手》的怒斥就不單單是「不喜歡」和「毀青春」的表達了,而是實打實想將該動畫罵下架的誅心攻擊。
那井上雄彥這回是真翻車了嗎?我的答案是:這完全就是子虛烏有的扣帽子,完完全全就是扣帽子黨的不負責任的口嗨而已。
事實上類似的「宣發問候」,早在之前于越南上映的時候就出現過,而那時候對越南英文「vietnam」的顏色搭配也是用到紅黃兩色,同樣只安排了一個英文字母和後面的感嘆號變黃色。
所以從「風格一致」的角度來說,此次井上對中國影迷的問候海報也只是一種風格延續而已,不應該去扣所謂的辱華帽子。
同時從理性和邏輯層面來說,所謂的扣帽子其實就是一種陰謀論的操作,而陰謀論能達到的目的也只是讓自己口嗨一下而已,沒有任何值得認真對待的價值。
因為陰謀論者只會揀選能夠滿足自己歪歪的材料,如他們認定井上的問候就是想噁心和諷刺我們,但內涵這東西如果不能讓我們知道的話,那又是一丁點的諷刺力都不具備的,純屬自嗨的操作了。
然後一個關鍵的問題就來了:如今正是電影《灌籃高手》在內地熱映的時間窗口,而內地影迷究竟具備何等恐怖的票房購買力,以及內地影迷究竟具備何等誇張的對《灌籃高手》的熱情,包括井上雄彥在內的一眾創作人和投資人都是一清二楚的。那他可能愚蠢到在這個關鍵時刻詆毀我們嗎?
一個被扣帽子黨認為毫無道德可言,只有唯利是圖,只想賺取我們的金錢的日漫作家,可能不等到票房已經收割到差不多的時候再伸出內涵之手呢?
這本身就是一個連三歲小孩都能夠想明白的事情,但奈何對某些已經被某某理念遮蔽眼睛的人來說,已經成為了情緒奴隸的催化劑了---陰謀論不值得重視的原因就在於,陰謀論者得一邊設想對方是聰明狡詐的,一邊又得將對方當做是憨憨的。
是的,對於社會上的很多事情,如果我們能用「蠢」來解釋的話(注意,這裡蠢不是說智力上有問題,而是對某些文化、某些地方的情況不熟悉),那就不要用「惡意」。
尤其對井上雄彥這位在過去數十年間作風坦蕩,且從未向資本妥協過的匠人創作者來說就更是如此。
最後
如上便是我想對那些怒噴電影《灌籃高手》的國內網友說的一些話。這絕不是一部炒冷飯的作品,甭管是畫風的革新,還是劇情的重新演繹,我們都能夠看到井上賦予的滿滿匠心。
同時這也不是一部毀情懷和故事支離破碎的新作,只要你能剝除固有偏見,將「只要不是還原漫畫故事就是毀青春」的觀念撇除,只要你能將電影完整看一遍,那定然能發現它故事的「完整」,以及漫迷期待的那一系列超級經典場景的一一重現
如三井壽的瘋狂三分、流川楓在澤北榮治面前瞬移投射、櫻木花道最後的絕殺、以及那世紀擊掌...幾乎所有的感動點都完好保留了下來,且在新穎的三渲二技術加持下得到了最為淋漓盡致的詮釋就是了。
是的,如果硬要扯電影《灌籃高手》不足的話,那可能就是包括《好想大聲說愛你》《直到世界的盡頭》等等經典戰歌的缺失了。
但換一個角度來說,井上雄彥敢於將最容易讓觀眾落淚的BGM都通通刪去,通通用全新的歌曲來替代,這不也是在詮釋他那強韌的初心嗎?
明明只要讓動畫組照著漫畫來製作就可以了,明明只要簡單的輪放那幾首BGM就能讓大批大批觀眾落淚掏錢了。但記住了,容易的感動其實就是一種「媚俗」,是一種低級的討好。
明明只要打開播放器就能聽到,明明只要翻開漫畫就能看到的東西,為啥還要再度演繹一遍呢?
你們這群怒噴者,是有多看不起井上雄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