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籃高手》「盜攝」成災,連央視也忍不住罵人了

2023-04-24     隔夜說動漫

原標題:《灌籃高手》「盜攝」成災,連央視也忍不住罵人了

要說4月下旬以來熱度最高的事件,那一定是電影《灌籃高手》在內地上映這件事。

從4月20日上映至今幾乎天天霸榜熱搜榜,如23日和24日這兩天就至少有「灌籃高手我來考考你」、「假如灌籃高手真人版長這樣」、「扮櫻木花道卻成為赤木剛憲」等等熱搜話題的刷屏。

說實話,要不是我認識《灌籃高手》,我還以為這又是哪一群頂流小鮮肉的綜藝和電影呢。

是的,《灌籃高手》這把火是一個名為「情懷」的事物所燃起的,而在過去幾天時間中,我們是看到了各種「炫情懷」的操作。如在20日凌晨首映場開始前,就有網友用AI繪畫創作了一系列「中老年人在電影院歡呼吶喊」的圖畫作品,座位上的觀眾各個臉布褶皺、毛髮稀疏、牙齒也都基本掉光光了...

如上創作確實有一定的誇張成分,但回到現實,這種誇張又似乎沒有半點兒的譁眾取寵,而只是對觀眾熱情的讚揚而已---沒有哪一場放映不能看到幾個地中海大叔,哪怕是腿傷至一瘸一瘸,觀眾也還是按捺不住觀影的熱情。

當然,高關注度自然也會帶來斐然的票房成績。至今該作上映還不到5天,但票房已然接近4億,預測票房也達到了8億上下。

與此同時,在票房一路走高的這陣子,網絡各處也掀起了一場前所未見的「屏攝」運動---說是運動,但這是去中心化的,沒有任何的組織者,它是群眾自發產生的。

無論是微博還是某紅書。

亦或者是每家每戶的朋友圈,我們都總能看到影迷對電影畫面的拍攝,要麼就是開場時的湘北五虎將的黑白畫面、要麼就是劇中出現的一系列經典和有趣的場景,如「世紀擊掌」和「晴子變胖」等等。

總之是怎麼情懷就怎麼來,包括對晴子的揶揄,其實也只是一種「青春逝去,中年發胖」的感慨而已。

是的,類似的「屏攝」現象,雖然也在其它電影發生過,但這次的電影《灌籃高手》還是將此現象帶向了現象級。如知名的觀察者網就曾發文怒斥過「這是最嚴重的一次」。

那為何需要憤怒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不管拍照還是錄視頻,都通通是對電影版權方的權益侵犯,故屏攝也有另一個比較貶義的叫法「盜攝」。

事實上有關注電影《灌籃高手》的朋友應該知道「盜攝」的情況並不是近期才出現的,早在去年底的時候就可見情況的嚴峻。

去年12月3日電影《灌籃高手》正式在日本上映,而這部被漫迷期待了20多年的續作的上映也引發了無數的騷操作,如有很多在日本生活且搶到了首映場的國人同胞都按捺不住掏手機錄像的衝動,且在觀影過後將影片上傳到網絡,而就在3日當天相關盜攝視頻還一度刷屏內地的社交平台。

甚至還能在某二手交易平台和某多多上看到販賣盜攝片段的商家,據說有很多是欺騙性質的,他們只是打著「槍版資源」來兜售在網絡熱傳的「盜攝片段」而已。

如此情況在過去是從未發生過的。販賣槍版資源的商家是一直都存在,但真沒見過哪部電影能被如此廣泛的傳播盜攝片段---畢竟這本身就是違法的行為,而違法就代表著不光彩。但事實也告訴我們,這次由《灌籃高手》帶來的情懷衝擊,是真將一切的丟臉顧慮都給抹平了。

同時,因為有了在日本上映的前車之鑑,以及在去年12月底就領略過國人同胞對《灌籃高手》那饑渴且貪婪的情懷熱情。於是在4月20日在內地上映的時候,電影方便發布了詳盡的「倡議書」:呼籲影迷能夠理性看片,不要採取任何的錄屏手段,要將熱淚盈眶的青春熱血,身臨其境的超燃感覺,通通留在大銀幕上體驗...

當然,結果我們都知道,倡議歸倡議,現實觀眾那是怎麼隨意就怎麼來了。

而鑒於影迷激情在連日來的居高不下,以及盜攝行為已經發展至有點失控了,在4月23日下午的時候權威官媒「央視網」也發布了一篇糅合調侃和怒斥於一體的文章《我在朋友圈,把<灌籃高手>看完了》。

在文章中央視先是梳理了此次電影《灌籃高手》盜攝現象的嚴峻,將其稱作為「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就連「記者發布會都沒這陣仗」。

同時央視也搬出了曾在自家欄目《今日影評》中邀請曾雯雯律師說過的一段話:「《電影產業促進法》第三十一條明確規定未經權利人許可,任何人不得對正在放映的電影進行錄音錄像,發現進行錄音錄像的,電影院工作人員有權予以制止並要求其刪除,對拒不聽從的有權要求其離場」,來對網友進行普法和批評。

事情能發展到這個地步就特別耐人尋味了。

從一方面來說,盜攝是實打實的違規違法行為。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種行為的背後又是有著可被理解的地方的---在此次電影《灌籃高手》的盜攝事件中,法律和規則不再是「非黑即白」,而似乎變成了一種灰色。

就像在央視的文章中就提到過兩個核心體諒點。一個是所謂的「主動參與感」,央媒採訪了不少觀眾,而這些人也意見一致地予以了盜攝的理解,並異口同聲地說出了背後的一大推動力---想要用錄製來詮釋自己的參與。

還有一個體諒點則是「拍同款」。依據央媒調查,事實上有不少盜攝的影迷都明確表示過「知道很多盜攝的場景,其實在預告片都出現過」,即他們的盜攝行為其實就是一種「用低質量照片,取代高質量預告片截圖」的反向操作。

但「拍同款」的精粹就在於:不追求媲美原作,而是用自己的方式來模擬。從本質上來說,拍同款其實也是一種對主動參與的追求。

上圖是預告片,下圖為網友發布的部分盜攝片段...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也正是因為相關執法者和影院管理者能夠擁有如上理解和共情,哪怕電影《灌籃高手》的盜攝現象已經猖獗至此,相關方也只是在呼籲,而沒有採取強制的禁止---這種操作其實也可被理解成所謂的「區別對待」了。

當然,區別對待也是有個限度的。

對於普通觀眾盜攝發朋友圈的行為,我們確實可以予以理解和體諒,但對於一些自媒體人的操作:如將大段大段影片內容錄製下來,然後再分段發布到各大短視頻平台並以此獲取播放量和粉絲關注的行為,那就得嚴厲打擊了。

而事實上包括某音和某手在內的頭部平台都已經重拳出擊,以至於我在前兩天發布且只用了部分預告片和舊TV動畫和漫畫片段的「影評視頻」也都未能倖免,被從短視頻平台下架,而我也只能乖乖走上「申訴」道路了。

截止到24日這一天,我的影評視頻仍在複審狀態,我雖然不知道它有否能夠被再度上架的可能性。

但這其實也不怎麼重要了,因為對任何一個喜歡電影《灌籃高手》的小夥伴來說(包括我),能看到新作的版權權益得到捍衛,同時又能夠看到影迷們的情懷表達得到一定程度的包容和體諒,那就足夠了。

內容最後我還是想來一回呼籲:

電影《灌籃高手》確實情懷滿分之作,但各位影迷在「服用」的時候還是要記得遵紀守法,不要在電影播放過程中採取任何的屏攝和錄製。

緬懷青春的方式還有很多樣,穿上一件籃球衣,並在觀影后與影院大廳的湘北立牌合照也是一種不錯的詮釋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72ef57ddb77f3158297fc0205c650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