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人魚》確定引進國內!2023年「口碑最翻車電影」提前被鎖定

2023-03-29     隔夜說動漫

原標題:《小美人魚》確定引進國內!2023年「口碑最翻車電影」提前被鎖定

3月28日,迪士尼的《小美人魚》真人版「確定引進國內」的消息衝上了熱搜,並如無意外般引起了又一輪炮轟式的熱議。

相關評論區還是老一套的辱罵,從「不可能有人看」,到「妥妥的毀童年」,再到「不是說不能是黑人,但能不能找個好看的?」,以及「肯定是宣揚環保,暗示海洋污染嚴重把美人魚染黑了」。

說到底,這一切的謾罵都是源於迪士尼在選角上一意孤行,偏要將原本在大眾認知中是「白膚色」的愛麗兒公主,選用黑人歌星哈莉貝利來替代,而後者除了擁有一身灰黑色的皮膚外,她的那一抹秀髮也具備著非裔人群的標誌性特徵「蜷曲」。

然後曾經有關人魚公主的一切美好想像,如今也遭到了「重置」。

事實上《小美人魚》真人版在3月份已經上了兩次熱搜,一次是現在的「引進國內」,而另一次則是月中時候的北美定檔預告的發布,將在5月26日於美國上映。

那段預告長達近2分半鐘,算是詳細交代了一整個故事經過,如從最開始時人類王子在暴風雨中遇險並被愛麗兒拯救上岸,隨後她也出於不想被追趕來的人類士兵發現而與王子不告而別。

再接著愛麗兒遭到了來自家人的譴責,並責令她不能對人類世界萌生任何的迷戀,但奈何愛麗兒已經認定了人類世界,並找到了巫婆來為自己換取一雙人類的大長腿。

借著它,愛麗兒成功進入了人類世界,與王子成功相見和相吻了。

通過這段預告,可以說《小美人魚》真人版的故事將會與動畫版相差無幾,即代表著這將會是一次故事層面的「神還原」,也代表著在故事的最後愛麗兒將能夠與人類王子幸福愉快的生活在一起,而不太可能是安徒生原著中的「化為一灘泡沫」。

不過在觀眾層面來說,這又是一場「毀原作」式的改編嘗試。

除了前面說到的國內網友的一面倒炮轟和嘲笑之外,國外的輿論也出現了大面積的諷刺,覺得近幾年來以迪士尼為代表的西方影視公司已經在政治正確的道路上陷入魔怔了。

同時在外網上我們也能看到類似的「海洋污染」的嘲笑,網友搬出1994年的真人版愛麗兒與最新預告中的形象作對比,然後那個反差是真達到了一天一地的差距。

注意了,據說這種對比圖是存在後期「P圖」的,即有意放大了雙方的優缺點,但即便如此也能夠說明網友對所謂的影視圈中的政治正確風氣的唾棄。

當然,要說到最強有力諷刺那還得看下面這張異形。在網友眼中預告片里浮出海面的愛麗兒公主,簡直就是對異形誕生場景的致敬---這是一個一旦知道就回不去的類比,如今哈莉貝利所飾演的愛麗兒已經難以擺脫異形的可怕影子了,甚至有不少網友將這部新作成為《異形:深海水怪》、《異形:海怪出沒》。

眾所周知「小美人魚」最早誕生在安徒生在1837年創作的《海的女兒》,在其中作為海王女兒之一的愛麗兒公主,為了能夠與人類王子相守相依,甘願承受苦痛的浪漫故事。

在《海的女兒》出版後的將近兩個世紀時間中曾被多次改編,而其中又以迪士尼於1989年創作的《小美人魚》動畫片為人氣的頂點---該作目前在豆瓣被超9萬人打出8.4高分,而劇中溫柔甜美、勇敢勵志的愛麗兒公主形象也成為了無數8090乃至00後對於「美人魚」的最初認識。

在大眾的認知中,一旦想起美人魚那就必然是愛麗兒公主,也必然會在腦海中浮現那一抹紅色的長髮、動人的聲線、以及那一身白皙的肌膚---可以說這是迪士尼在30多年前給一眾小夥伴們造就的美夢。

只是在30多年後的今天,在不少網友看來,這個美夢即將會被「噩夢」取代了。

當一部在30多年前還被視作為全世界小孩子「公主夢啟蒙」的影視作品,到了現在居然惡化成恐怖科幻片的時候,西方的這群自視甚高的白人們其實也該好好反省一下了。

當然,應然往往和實然是錯位以待的,從現實的層面來說,西方白人對待政治正確的訴求只會越來越激烈化,甚至已經完成了魔怔的進化---這些西方白人是想著用矯枉過正的極端方式來修補自己曾在歷史上對黑人族裔造成的傷痛,包括影視、文學、遊戲等等媒介都遭到了此等極端思想的腐化,手段輕一點的製作人會特地給黑人創造幾個新角色,而手段狠辣的則會像迪士尼這般將原著通通推翻。

同時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在如今的西方社會已經不太能夠接受不支持黑人的言論,你要是敢說一句自己的不喜歡,那就會被扣上「種族主義」的帽子,被輿論狠狠討伐。

這其中鬧得最沸沸揚揚的定屬JK羅琳被孤立事件,她只是因為對英國政府新近頒布的一條法令「只要你的自我性別認知里認定自己是男人或者女人,那麼就算不做手術改變性別,那你也可以認定自己是男是女」,給出了風險質疑,認為可能存在假冒女性的人士進入女廁進行騷擾。

緊接著就遭到了幾乎整個西方輿論界的批判,認定羅琳就是在歧視LGBT群體,包括《哈利波特》劇組成員也爭相表達與羅琳脫離關係,甚至連《哈利波特》粉絲也高調宣布要開除羅琳「作者籍」。

除此之外,西方的這種魔怔式政治正確可謂遍布到生活和工作的各個層面,連象牙塔里的教授們也都不能倖免。

如2005年時任哈佛校長的薩默斯就因為在公開場合發布了一句略帶猜測性的言論「女性之所以更難成為科學家,可能是兩性先天稟賦差異導致的」後,便遭到了鋪天蓋地的譴責,最終以丟掉教職離開學校收場。

繼續回到《小美人魚》,事實上這次真人改編能鬧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並不是偶然,而是早有預兆的事情,因為在過去百年間「小美人魚」就未曾得到過安寧。

如前面說到,「小美人魚」最早出現在安徒生在近兩百年前創作的《海的女兒》,而鑒於該童話影響力之巨大,早在20世紀初的時候就在安徒生的祖國,丹麥的哥本哈根的海岸邊建造了一尊《小美人魚銅像》,用作對童話中溫柔且勇敢的愛麗兒公主的紀念。

然而在隨後的百年時間中,這尊銅像卻接連遭到了花式破壞,如1914年和1964年的時候都曾被盜走了頭部,1984年的時候被鋸斷了右臂,2003年的時候被炸藥炸到了海里。

到了2007年丹麥爆發宗教的頭巾爭議,小美人魚雕像也被披上了頭巾;

在2017年的時候,當地居民為抗議捕鯨行為,於是給銅像潑上紅色油漆;

到了2020年則魔怔至給銅像噴上「種族主義魚」一詞...

可以看到「小美人魚」從1個世紀前開始就未曾中斷過她的背負,而在踏入千禧年後,她需要背負上的東西也直接與政治訴求相關聯。

只是這裡需要補充一點東西:在小美人魚銅像被噴上「種族主義魚」的前一年(2019年),迪士尼其實已經對外官宣了黑人主演的消息,但此消息不僅沒有削弱西方人對政治正確的訴求,相反還加重了他們的推進,從而讓這尊百年銅像面臨到新一輪的「羞辱危機」。

所以說要讓現在的西方人為他們的魔怔式政治正確反省一下,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他們甚至會將外界的「怒斥」理解成一種「殺不死我的東西,將使我更強大」的勵志,妥妥的阿Q轉世了---這也是為何哈莉貝利敢於在社交媒體屢次「回懟」的原因,而事實上她的這份堅定還能在魔怔上腦的西方輿論中收穫多一層美名「女權覺醒」。

類似的經歷我們還能在另一位迪士尼公主身上看到,她就是《白雪公主》真人版的飾演者拉丁裔演員瑞秋·齊格勒,而在選角公布的時候,她也因為膚色稍黑的原因遭到不少網友的怒斥,甚至還被玩梗「這一回我站皇后」(惡毒皇后的飾演者為白人女神蓋爾加朵)。

但瑞秋依舊不為輿論所動,她採取比哈莉貝利還要激烈的手段,直接在社交媒體拋出豎手指的回懟,而此舉也得到不少西方網友的點贊,將其視作為霸氣的女權楷模。

如此種種成就了如今看到的「毀原作」的《小美人魚》以及在不久將來又會再一次辣眼睛的《白雪公主》。只是這兩部作品也只是一個小開端,在未來的數十年時間中,西方影視圈將會越發朝著魔怔方向墜落,直到白人聖母們覺得自己的「罪孽」能夠被償還殆盡方才可能休止。

只是內容最後我想反問一個事情:

如果真用魔怔的態度去審視《小美人魚》的話,那這個故事不就是在講一個女人為了追求男人而放棄一切的「戀愛腦」故事嗎?那這個敘事,在如今的西方社會中難道不該被扣上「褻瀆女性」的罪名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6fdd510dc3aeff8f466db82fd4afd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