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看懂劉全妻子因何自縊而亡,才明白閻王為啥向唐王要南瓜

2023-06-13     楊角風發作

原標題:西遊記:看懂劉全妻子因何自縊而亡,才明白閻王為啥向唐王要南瓜

在《西遊記》中,描述陰曹地府的場景有好幾次:

比如孫悟空三次去地府,一次是在花果山的時候被黑白無常勾去的,一次是取經路上為辨別真假美猴王去的,還有一次則是去地府索要寇員外的魂魄。

但要說描述地府場景最詳細的一次,還屬唐王李世民去的那次,不僅詳細介紹了鬼門關、森羅寶殿、背陰山、十八層地獄、奈何橋、枉死城……等等等等。還引出了陰曹地府的一個秘密,那就是,這幽冥之地,竟然沒有南瓜!

更讓人意料不到的是,十殿閻王和崔判官給了唐王李世民足夠的尊敬,不僅當面向其行禮,還給其增壽二十年。但作為回報,十殿閻王只提了一個要求,那就是進獻南瓜。

楊角風談西遊系列文章第322期:聽懂了如來佛祖的話,才明白十殿閻王為啥向李世民要南瓜?

一、

唐王李世民去地府走了一遭這事,細算起來,還得怪長安城的那個算命先生——袁守誠!

袁守誠這人做事確實不太地道,如果僅僅是給漁夫算命從涇河抓魚也就罷了,關鍵是每次都點名要一條金色鯉魚。

大唐是李姓的天下,金色又代表皇族,金鯉其實就是水族中的帝王家族,再說白了點,就是龍王、龍子、龍孫、龍女、龍婆。在西遊記中,也多次出現金色鯉魚,比如唐僧的父親陳光蕊當年就是因為救了一條金鯉(洪江龍王),才會在被劉洪打死並沉江後,被龍王所救。

要知道這條魚可是花了陳光蕊一貫錢哦,在火焰山,孫悟空買糕才花了一文錢,在黃獅精那,沙和尚買一頭豬,也不過兩貫錢。

就算金色鯉魚不是龍子龍孫,那在水族裡面也是比較稀少的存在,至少修為這一塊是異於其他常魚的。比如觀音菩薩養的那條鯉魚精,其實就是金鯉,實力如何就不用多說了吧?

正因如此,涇河龍王才會在聽到夜叉彙報後,大怒:

「龍王甚怒,急提了劍就要上長安城,誅滅這賣卦的。」

就這樣,涇河龍王上當了,憑著袁守誠的三寸不爛之舌,三說兩說,倆人就打上賭了,這一賭,涇河龍王把命都搭進去了。

其實涇河龍王也不傻,之所以會上當,完全在袁守誠說的這句話:

「明日辰時布雲,巳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

二、

明知袁守誠會算卦,不然涇河水族也不會快被打撈光了,可是涇河龍王為什麼還有膽量跟他賭呢?

倒不是因為涇河龍王是司雨大龍神,專管下雨,所以才有恃無恐,其實是因為袁守誠說的下雨點數有問題!

照袁守誠說的點數下,整個長安城估計都要發大水了,要知道在烏雞國乾旱三年的前提下,也不過求三尺而已:

「寡人只望三尺雨足矣,他說久旱不能潤澤,又多下了二寸。」

同樣,在鳳仙郡,也是大旱了三年,江河水都乾涸的前提下,也沒下這麼多:

「一日雨下足了三尺零四十二點,眾神衹漸漸收回。」

只可惜,涇河龍王還是小看了袁守誠,因為隨後他接到的聖旨就是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這個點數。後面的事情就不用多說了,涇河龍王懷著僥倖心理,剋扣了下雨點數。結果在第二天去長安城的算卦攤砸場子時,被袁守誠嚴厲警告:

「我不怕,我不怕!我無死罪,只怕你倒有個死罪哩!」

如果說這時候的涇河龍王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直接去天庭請罪,或許還有救。可惜,他竟然向袁守誠求救,這不是倒霉催的嗎?

袁守誠能有啥好心眼兒,自然是繼續把涇河龍王往坑裡帶啊,竟然讓他去求一個人間的帝王,也就是李世民求救。理由也很搞笑,是魏徵負責聽斬,而魏徵又聽李世民的。

涇河龍王也不想想,魏徵作為監斬官,敢不聽玉帝的嗎?

三、

所以,涇河龍王之死確實蹊蹺的很,既沒有見到玉帝下旨,也沒有見到其魂魄被地府扣押,還能大搖大擺找唐王李世民索命。

總而言之,因為魏徵做了個夢,便斬了涇河龍王。又因為唐王李世民沒有看住他,所以被涇河龍王記恨在心,幾次索命之後,真就成功了。

就這樣,唐王李世民因為沒能阻止魏徵做夢,從而稀里糊塗的就進了地府,而更荒唐的事情還在後面等著他……

首先,唐王李世民下地府,跟其他人不同,他可是有御林軍開路的:

「卻說太宗渺渺茫茫,魂靈徑出五鳳樓前,只見那御林軍馬,請大駕出朝採獵。」

而且,地府門前,崔判官早早就來迎接了:

「陛下,赦臣失誤遠迎之罪!」

如果說崔判官生前是前朝(李淵)臣子,跟李世民有點淵源,這也說得過去,但是後面十殿閻王的行為,就更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十王出在森羅寶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

十殿閻王對李世民這麼客氣,倒讓他有點受寵若驚,也非常疑惑,為什麼對自己這麼客氣?閻王們倒也實誠,直接告訴他:

「陛下是陽間人王,我等是陰間鬼王,理所當然,何須過讓?」

確實,如來佛祖也曾經說過:

「周天之內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蟲,乃蠃鱗毛羽昆。」

顯然,人王是排在鬼王之上的,當然,這種排行主要還是看實力,李世民的父皇李淵就成了孤魂野鬼。

四、

接下來就回到了本文最重要的地方,那就是更改李世民的生死簿問題!

按照書中的說法,十殿閻王叫李世民前來,主要是為了跟涇河龍王三曹對案。但實際上,在李世民來到地府之前,十殿閻王就已經把涇河龍王拉去投胎了。

之所以他們敢這樣做,閻王們也解釋了原因:

「自那龍未生之前,南斗星死簿上已註定該遭殺於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

既然他們早就知道李世民是冤枉的了,為什麼還把他弄到地府呢,真是為了跟涇河龍王三曹對案嗎?

並不是!

真實原因是,李世民其實是大限已至,壽命到了,他是真死了!

因為崔判官拿來李世民的生死簿後,大吃一驚,原來上面寫著其壽命就是貞觀一十三年。但崔判官前面拿到李世民帶來的魏徵書信後,答應了,願意送李世民還陽,所以大筆一揮:

「崔判官吃了一驚,急取濃墨大筆,將『一』字上添了兩畫,卻將簿子呈上。」

那麼,十殿閻王知道崔判官改了生死簿嗎?

知道的!

一方面,崔判官也沒有藏著掖著,是直接取來筆,添了兩畫的,地府里這麼多人,都看得見其行為的。

另一方面,「一」字改成的「三」字,跟真正的「三」字,多少還是有點差別的,比如中間這一橫的長短問題。

再有,剛畫上的墨跡,哪有那麼快乾掉,閻王們一看就能看出來的。

五、

在西遊記中,關於死亡的設定,在地府里其實是有一整套程序的!

首先那些鬼差們,會根據生死簿中的記載,今天有哪些人壽命到了,然後再去勾他們魂魄。而不是先把人的魂魄勾到地府,然後再去查這個人的生死簿,這個順序不能弄反。

既然十殿閻王知道李世民的壽命就是貞觀一十三年,為什麼要默許崔判官改生死簿呢?

實際上,生死簿這東西,也並非是不能改的,它是一個動態的記錄,隨著時間的發展,記錄也會有所變化。

比如孫悟空下地府的時候,拿出生死簿,上面記載:

「孫悟空,乃天產石猴,該壽三百四十二歲,善終。」

若是孫悟空還沒拜菩提祖師為師之前,打開他的生死簿,就不能記載名字孫悟空了。同理,李世民下地府的時候,上面記載「唐太宗皇帝註定貞觀一十三年」,那若是在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前打開這個生死簿,上面就不會記載稱號,也不會記載年號。

而且,崔判官改了生死簿,其實也不準的,因為李世民駕崩時是貞觀二十三年,而不是三十三年。

像孫悟空這種,毀了生死簿,以為就可以長生不老的想法,也是錯誤的。這玩意僅僅是個記錄,提醒鬼差什麼時候去拿人鬼魂,而不是說可以不死。一旦毀了這玩意,那些猴子們就成了黑戶,被大神們打死後,到了地府都沒辦法登記轉世的。

當然,閻王們不會傻乎乎再造一本的,畢竟這麼多年的爛帳,都可以推孫悟空頭上。

六、

也就是說,唐王李世民下地府,是十殿閻王和崔判官跟他玩的一場遊戲。

要沒有崔判官當著唐王李世民的面更改生死簿,又怎麼能讓他感受到自己受到厚待,跟別人不同從而感恩呢?

而且,送李世民還陽這事,流程也很有問題!

李世民還陽不是投胎,根本就不用走背陰山、十八層地獄、奈何橋、枉死城等等。事實上,在地府中還陽的人又不止他一個,還有後面的劉全以及大善人寇員外:

「行者謝辭了菩薩,將他吹化為氣,掉於衣袖之間,同去幽府,復返陽間。」

至於孫悟空就更不用說了,一路打出去的,根本就不像崔判官說的那麼麻煩:

「陰司里是這般,有去路,無來路。」

之所以特意讓唐王李世民走這麼一趟,主要還是讓他看看下地獄多慘,以及枉死城裡等著他的那麼多鬼魂。

果然,李世民就害怕了,急忙問崔判官,他該怎麼做?

「教他到陽間做一個水陸大會,度汝等超生,再休生事。」

至此,這個做水陸法會的要求便提出來了,可是,讓李世民做水陸法會,只需要十殿閻王跟他說一下便是了,畢竟當時李世民就講了:

「朕回陽世,無物可酬謝,惟答瓜果而已。」

既然,最終目的是讓李世民做水陸法會,為什麼不在這時提出來,偏偏只點名要南瓜呢?

「我處頗有東瓜、西瓜,只少南瓜。」

七、

那麼,十殿閻王要的這個南瓜,跟後面崔判官提到的水陸法會,究竟有何關係呢?

要想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還得思考一下,十殿閻王要想達到警示李世民的目的,為什麼不採取託夢的方式呢?

畢竟魏徵跟崔判官聯繫,都是靠託夢的,比如書信中就提到:

「又承不棄,夢中臨示,始知我兄長大人高遷。奈何陰陽兩隔,天各一方,不能面覿。」

為啥不能給唐王李世民託夢呢?

很簡單,因為唐王李世民根本就不相信這世間有鬼,也不信因果報應之說,不然也不會發動玄武門之變了。

當初他被涇河龍王索命的時候,他就納悶了:

「賢卿,寡人十九歲領兵,南征北伐,東擋西除,苦曆數載,更不曾見半點邪祟,今日卻反見鬼!」

不僅他自己疑惑,連尉遲恭都覺得不可思議,皇上怎麼這樣了:

「創立江山,殺人無數,何怕鬼乎?」

即使他從地府中還魂了,鬼魂一說他倒是信了,但是並不信佛法。雖然他放了一些死囚,以及3000名宮女,還以身作則做好事,甚至貼告示:

「千般巧計,不如本分為人;萬種強徒,怎似隨緣節儉。心行慈善,何須努力看經?意欲損人,空讀如來一藏!」

但本意是只要心存善念,其實不用看經書,如果存心害人,就算讀完了一藏佛經又有何用?

八、

要知道,在地府時,不僅崔判官點名讓唐王李世民辦水陸法會,後來護送的朱太尉也一再囑咐:

「陛下到陽間,千萬做個『水陸大會』超度那無主的冤魂,切勿忘了。」

但是,李世民一開始並沒有著手準備水陸法會的事,而是先貼告示,招進瓜的勇士,再便是在枉死城,李世民曾經向相良借了銀子,還陽後要還給人家。

這兩件事用了多久呢?

很長時間,榜貼出去數日,才有一個叫劉全的揭榜,願意替李世民去陰間送瓜。而尉遲公去河南開封府訪看相良後,在五十畝地上建了一座寺廟,叫「敕建相國寺」。

直到建好了寺廟,劉全進瓜也回來了,李世民這才相信了自己的地府一日游確實不是做夢,這才開始著手準備水陸大會。

之所以會是這個順序,主要還是大唐子民確實不信佛,而劉全之所以揭榜,也是因為妻子的原因:

「只因妻李翠蓮在門首拔金釵齋僧,劉全罵了他幾句,說他不遵婦道,擅出閨門。」

所謂的不守婦道,並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李翠蓮竟然齋僧,是啊,沒想到啊,沒想到,你李翠蓮竟然信佛!

但是,劉全和李翠蓮到了陰曹地府,卻因為信佛這事,得到了好處:

「一壁廂又檢看死生文簿,說我夫妻都有登仙之壽,便差鬼使送回。」

這樣一來的話,大唐子民估計都開始爭著齋僧,開始念佛了吧,畢竟有這麼一個成仙增壽的機會擺在這裡。

九、

李世民見到劉全夫婦有了登仙之壽,那麼他必然會更加信佛,並且爭取將自己延續了二十年的壽命,再往下延遲。

也就是說,劉全進瓜,跟水陸大會的舉辦有著莫大的關係,問題也就來了,這個瓜,為什麼必須得是南瓜?

這就是李世民跟十殿閻王打的暗語了,大唐什麼寶貝沒有,人家閻王給李世民續了二十年的壽命,作為答謝,理應給更好的東西,可是李世民卻說:

「朕回陽世,無物可酬謝,惟答瓜果而已。」

十殿閻王也很有意思,說自己這裡有東瓜,有西瓜,就是沒南瓜,希望李世民給進獻南瓜。這個瓜可不是簡單的水果,就像咱們現在的吃瓜群眾一樣,瓜,其實代表的是信徒!

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我們得搞明白唐太宗李世民地府一日游的前因是啥?

前因是,如來佛祖有一天趁著開盂蘭盆會的機會,突然就宣布了自己有三藏真經:

「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北俱蘆洲者……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凶場,是非惡海。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

這裡的東勝神洲、北俱蘆洲、西牛賀洲都已經皈依了佛門,唯獨南贍部洲還沒有信佛!

那麼,為什麼南贍部洲,也就是大唐子民不信佛呢?

十、

確實,即使有了李世民的死而復生,有了劉全進瓜還陽,大唐子民還是不太相信佛法!

李世民在大殿上都頒布了法令,號召大家信佛,可是還有人提出反對意見呢:

「傅奕與蕭星論辨,言禮本於事親事君,而佛背親出家,以匹夫抗天子,以繼體悖所親……」

最後逼著李世民直接出台法令:

「自此時出了法律:但有毀僧謗佛者,斷其臂。」

即使後來的水陸法會正在舉行,那些前來參會的和尚們,自己都不信這玩意,只把這事當營生,比如面對觀音菩薩叫賣袈裟:

「這兩件粗物,就賣得七千兩銀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長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這許多!」

甚至連兩界山附近的劉伯欽,都罵唐僧是只會念短頭經的和尚,還要給他老虎肉吃。

可是,不信佛,日子就不能過好嗎?

當然不是,唐僧到達天竺國的時候,曾經被一群和尚圍觀行禮,他就納悶了,你們為啥對我這麼尊敬?

和尚們就說了:

「我這裡向善的人,看經念佛,都指望修到你中華地托生。才見老師丰采衣冠,果然是前生修到的,方得此受用,故當下拜。」

而如來佛祖為什麼一心要傳經到大唐呢?

道理也很簡單,因為其他信佛的國家,已經沒啥油水了。比如舍衛國,當年為了迎接佛祖講經,可是金磚鋪地,每講一次,還給三斗多黃金呢,結果沒迎來佛祖保佑,反而滅國了。

即使這樣,佛祖還說經書賣賤了:

「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

十殿閻王點名要南瓜,其實就是要李世民表個態,究竟信不信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5a9e91e6bd628c2eb61910c239110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