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幸虧我看過西遊記,不然真想不通紂王犯錯,為啥百姓遭殃?

2023-08-30     楊角風發作

原標題:封神:幸虧我看過西遊記,不然真想不通紂王犯錯,為啥百姓遭殃?

看了看最近發生的事情,心裡不是滋味,歷來都是神仙掐架,百姓遭殃,放在現實社會也是如此。但是,不管是人類社會,還是神魔滿天飛的神話世界,都有一條躲不開,理還亂的規則,那就是愛恨情仇!

俗話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同樣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裡面都有著因果關係的。

同樣,在封神世界,始終貫穿整個故事脈絡的,也是這個邏輯。因為紂王在給女媧娘娘進香時,一時蟲子入腦,寫了首詩,惹下大禍。女媧娘娘看到詩後,勃然大怒,隨後便召喚出了軒轅墳三妖,禍害人間……

可是,既然是紂王犯錯,為什麼最後遭殃的卻是老百姓?

楊角風談《封神》第4期:幸虧我看過西遊記,不然真想不通紂王犯錯,為啥百姓遭殃?

一、

就像上文講的那樣,有因才有果,有果必有因,那麼在《封神演義》中,武王伐紂,周代商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在普通人看來,那是因為商紂王荒淫無度,殘害忠良,荼毒生靈,最後周武王看不下去了,舉起義旗,替天行道。

但既然是替天行道,那就代表上天不容大商,不容紂王,那麼上天為什麼要滅亡大商呢?

有人說,那屬於天機,天機不可泄露,是天意所為,因為大商的氣數已定。再加上紂王昏庸無道,大商民不聊生,也在無形中加快了這個步伐。

如果再問下去,為什麼紂王要荒淫無度呢?

是因為被妲己迷惑,喪失了理智,沖昏了頭腦,最終釀成大錯。

那麼妲己為什麼要去迷惑紂王呢?

是因為紂王在女媧娘娘的廟裡作詩,惹怒了娘娘,最終降下了災禍:

「殷受無道昏君,不想修身立德以保天下,今反不畏上天,吟詩褻我,甚是可惡!我想成湯伐桀而王天下,享國六百餘年,氣數已盡;若不與他個報應,不見我的靈感。」

可是,按照女媧娘娘的說法,大商的氣數早已註定,那麼她派不派狐妖(後來附身妲己)去迷惑紂王,這個結局都是已經註定的,她為什麼要多此一舉呢?

是啊,按照女媧娘娘的說法,紂王還有二十八年命數便會滅亡。既然是註定的事情,那麼紂王褻瀆不褻瀆女媧娘娘,都會導致這個結局,這樣妲己迷惑紂王的動機就不成立了。

二、

也就是說,按照《封神演義》中的說法,整本書的因果關係就會陷入一個死循環:

武王伐紂是因為大商氣數已盡,大商氣數已儘是因為紂王昏庸,紂王昏庸是因為妲己魅惑,妲己魅惑是因為女媧娘娘被褻瀆,女媧娘娘被褻瀆是因為大商氣數已盡……

原本女媧娘娘很生氣,想直接一巴掌拍死紂王,可惜又不能這樣干,為啥不能這樣干?

明面上是說,女媧娘娘不願違背天命,至於違背了天命後果是什麼,書中沒說,估計不會太好。但我們看書,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然就會跟前面提出的疑問一樣,陷入了邏輯陷阱,出不來了。

因為就算是神話世界,也並不存在天命這種事,所謂的天命,不過是更大的天神所下的命令而已。不然的話,整本書中也有那麼多神仙支持紂王,難道他們不知道天命這種事?

是啊,若天命如此,女媧娘娘腦袋被張果老的驢踢了嗎,是讓紂王勤勤懇懇,累死累活過二十八年有報復感呢?還是讓他快快樂樂,跟三個美女天天談情說愛,非常爽的過完二十八年有報復感呢?

畢竟,紂王在女媧娘娘廟裡寫詩之前,國家治理的還算是井井有條的:

「紂王坐享太平,萬民樂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賓服,八百鎮諸侯盡朝於商。」

從這裡看,紂王也不像昏君,為什麼面對女媧娘娘的神像,竟然蟲子上腦呢?

三、

還是那句話,神仙掐架,百姓遭殃,表面上看是紂王跟女媧娘娘的恩怨,其實不過是掩人耳目的幌子罷了。

首先第一點,女媧娘娘廟,紂王即位的前七年里,一次都沒祭拜過,甚至他都不知道有女媧娘娘這個人。所以,他才會在首相商容提出明天是女媧娘娘誕辰,希望大王去降香時,直接反問:

「女媧有何功德,朕輕萬乘而往降香?」

既然是女媧娘娘三月十五日的誕辰,那就等於每年都有這麼一天,為什麼商容在紂王登基的前七年時間裡,不講,偏偏今年想起來給女媧過生日了?

很簡單,因為今年的朝堂之上,聞太師不在,紂王七年的二月,北海叛亂,聞太師帶兵征討去了。正因為聞太師不在,才給了商容機會,提出給女媧娘娘上香。

有人可能又有疑惑了,按照商容的說法,女媧娘娘乃上古神女,生有聖德。而且,曾經補過天,拯救過萬千百姓,是福國庇民之正神,理應上香,聞太師為什麼不讓紂王去呢?

其實就是所仰仗的靠山不同,或者說信仰不同!

聞太師乃截教弟子,通天教主門下,雖說截教有萬仙來朝的美譽,其實更貼切的說法是萬妖來朝。相對於女媧娘娘把妖族當奴隸使用,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用不著的時候棄如敝履,參考軒轅墳三妖下場。通天教主則給妖族們指了條明路,給他當徒弟是可以修仙的。

四、

除了通天教主保護大商以外,成湯還是皇帝軒轅的後代,在大商也有隨處可見的軒轅廟,後來截教被滅門之後,對抗西岐的都是人皇軒轅的勢力。

當然,商周都是軒轅的後代,他們之間互相殘殺,對於火雲洞的三聖來講,都是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因為通天教主麾下籠絡了大量妖族,自然女媧娘娘這裡便成了弱勢,這也導致,她用「招妖幡」招妖時,招來的大都是實力較弱的小妖:

「不一時,悲風颯颯,慘霧迷漫,陰雲四合,風過數陣,天下群妖俱到行宮聽候法旨。」

你看這個描述,悲風颯颯,慘霧瀰漫,陰雲四合,足可見都是混的比較慘的妖怪。作為對比,比如截教的龜靈聖母這類高級妖怪,出行都是祥雲籠罩,足可見修為之高。所以,她要改變這個現狀,沒有比禍害支持通天教主的殷商更快捷了,這也是為什麼她不幫通天教主的原因所在。

言歸正傳,其實紂王拜不拜女媧,並無大礙,畢竟頭七年也沒見他拜過,大商不是照樣風調雨順,一點事兒都沒有?

那麼,這個商容的葫蘆里究竟裝著什麼藥,為什麼要讓紂王去拜女媧呢?

很簡單,就是為了讓紂王出錯,給女媧娘娘一個降罪於他的理由。也就是說,不管紂王作不作詩,女媧娘娘是肯定要挑他錯的。或許是進門先邁了右腳不夠尊敬,或者是祭拜的時候咳嗽了兩聲不夠嚴肅,亦或者祭拜的時候竟然沒有抬眼看神像……

五、

既然女媧娘娘一心要挑紂王的錯,那她直接懲罰紂王就是了,為什麼還白送美女給他玩樂,讓他爽,最後遭殃的卻是老百姓呢?

幸虧我楊角風熟讀《西遊記》,不然的話,這個問題在《封神演義》中根本就找不到答案,或者說答案會隱藏在所謂的天命裡面。

在西遊記中,也有類似的場景,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凡是大神,向來脾氣古怪,甚至會小肚雞腸,睚眥必報,一點都不留情面。

比如烏雞國國王曾經怠慢過野和尚,結果先是國家大旱三年,隨後自己也被推井裡泡了三年;比如朱紫國國王小時候曾經射過孔雀,結果便是長大後愛妃被搶走,宮女被頂缸,整個國家籠罩在恐怖之中三年之久;比如鳳仙郡郡守家的一條狗,好死不死的吃了一口供奉玉帝的貢品,結果便是整個郡大旱三年,哀鴻遍野……

也就是說,西遊記中的大神們,沒有一個是心軟的,大都心狠手辣!

孫悟空也一樣,剛開始拜師學藝的時候,面對菩提祖師的詢問,他還說呢:

「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

等到掌握一身本領之後,剛回到花果山就滅了混世魔王一家,後來取經路上還回去過一次,又一口氣滅了傲來國一千獵戶,對待小妖們更是不會留情:

「領眾殺進洞中,將那大小妖精,盡皆剿滅……」

六、

連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在西遊記中,也是一直以狠人角色示人,比如剛去長安城尋找取經人時,去的土地廟:

「行至大市街旁,見一座土地神祠,二人逕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膽戰,知是菩薩,叩頭接入。」

後來她養的鯉魚精在陳家莊吃童男童女,還不是一樣被她收走了,轉身就將通天河生靈全給滅了:

「原來那裡邊水怪魚精,盡皆死爛。」

如來佛祖也一樣,別看收服孫悟空的時候,看起來慈悲為懷,沒有傷他性命,其實是他傷不了猴子。但是回去後,這佛爺就潛心研究起箍兒了,五百年後就讓菩薩送了一頂給孫悟空。說的還挺好聽,要是遇到神通廣大的妖魔不願意皈依,就用箍兒箍兒他:

「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如來佛祖貌似有慈悲心,比如在靈山搗過亂的孔雀精啊,金鼻白毛老鼠精啊,黃毛貂鼠精啊,他都沒有殺掉,甚至還拜孔雀精為佛母。

但是,這些都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千萬別得罪了佛祖。孔雀若不是眾佛求情,也是死無葬身之地,畢竟當時孔雀的脊背都被剝開了。而老鼠精是跟李天王有關係,貂鼠精又跟靈吉菩薩有關,不看僧面看佛面嘛,佛爺也得懂人情世故。

而另一個蠍子精就沒那麼好運了,就因為扎了佛祖一下,逃到最後,還是喪命於昴日星官之手。

七、

就連三界的大主宰,也就是玉皇大帝,也有發狠的時候,跟女媧娘娘有相似之處!

原因嘛,前面也提到了,因為鳳仙郡的郡侯不敬上天,趕上玉帝下凡的日子裡推翻了供桌,讓狗吃了貢品,惹了大禍:

「那一日正是玉皇下界之日,見你將齋供喂狗,又口出穢言,玉帝即立三事記汝。」

可是,既然是郡侯得罪了玉帝,為什麼跟紂王如此相像,卻是鳳仙郡的老百姓遭了大罪,替他承擔了過錯呢?

「一連三載遇干荒,草子不生絕五穀。大小人家買賣難,十門九戶俱啼哭。三停餓死二停人,一停還似風中燭。」

是啊,按照這個記載,整個鳳仙郡大旱三年,已經是十室九空,三分之二的人已經去閻羅殿排隊轉世了。難道郡侯也有大神當靠山,就像不斷私自下凡的神仙坐騎一樣,惹了大禍,也無礙?

並不是,郡侯就是個普通人,如果說他有靠山,頂多也就是天竺國的國王,還到不了玉帝都忌憚三分的程度。

難道郡侯雖然乾了不敬玉帝之事,但是他是個好官,為民做主,玉帝不忍心害他?

別說,如果沒仔細看原著的話,還真容易被他的外表所蒙蔽。是啊,他為了求雨,是沒少給唐僧師徒磕頭,正所謂情真意切。這種行為,連作者吳承恩都被騙住了,還誇了他幾句:

「那郡侯原來十分清正賢良,愛民心重,即請行者上座,低頭下拜道……」

八、

還是那句話,我們要想發現事情的真相,就不要被人的表面行為所蒙蔽,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按照郡侯所寫的告示,整個鳳仙郡早已陷入饑荒,老百姓沒有食物吃的地步:

「……斗粟百金之價……十歲女易米三升……鄉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顧命……」

可是,唐僧師徒當晚在郡侯家,可是受到熱烈款待的,更重要的是,豬八戒竟然吃飽了。豬八戒的飯量有多大,就不用我(楊角風)多說了吧,當初在駝羅莊,他可是一口氣吃光了七八百人開山的口糧。

但凡豬八戒少吃一頓,就能救活至少七八百個百姓,可惜,郡侯並沒救。而且他家不僅有糧食,還有錢呢,動不動就是千兩黃金的送:

「願以千金奉謝,絕不虛言……」
「願奉千金酬厚德……」

更過分的是,這雨求下來後,他是連夜召集工人幹活,蓋祠堂,修道場的。大家也知道,莊稼成熟還是需要時間的,明明民間已經青黃不接了,他還天天擺酒慶祝:

「一日筵,二日宴,今日酬,明日謝,扳留將有半月……」

為此,他還向孫悟空邀功,說自己為了建道場,是讓那群工人們日夜不停,原本好幾個月才能完工,在自己的催促下半個月就完工了。

當時孫悟空就傻眼了,這樣催促,也不知道多少工人死於道場下啊:

「果是賢才能幹的好賢侯也!」

九、

就像烏雞國國王一樣,自己國家還大旱著呢,護城河卻有滿滿一河水,只知道用來泡和尚,不知道拿去賑濟災民。

而文殊菩薩也好,如來佛祖也罷,亦或者玉皇大帝,在他們眼中,百姓的死活不重要,能控制住百姓才重要。

說白了,他們降禍給這個國家,這個郡,真是為了懲罰統治者嗎?

不是,他們其實是在警告其他沒有降罪的地方,你們以後啊,一定要尊敬我,不然的話,烏雞國、朱紫國、鳳仙郡,甚至再殘忍一點,獅駝國就是你們的下場!

這是在嚇唬統治者的,而不是黎民百姓,畢竟他們死都不怕,還怕神靈嗎?

說到這裡,我(楊角風)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兩個路人,在走路的過程中,突遇洪水,一時慌亂不已。其實一個人,見旁邊有一佛像,於是他將佛像墊在了腳下,趟過了泥水,到了高地。另一人呢,則慌忙將佛像撿起來,拚命游過泥水,將佛像用布擦乾淨,並放置在高地供奉起來。

沒想到這事竟然讓佛祖知道了,佛祖也不知道咋想的,竟然讓供奉佛像的那個人肚子疼了好幾天。其他菩薩們不解啊,問佛祖,明明是第一個人對您不敬,您怎麼處罰第二個人呢?

佛祖擺了擺手,他都不信佛,你說我懲罰他有個屁用?

同理,紂王不去拜女媧娘娘,啥事都沒有,就算在宮裡天天意淫,也沒人找他毛病。可是,一旦他去了,還拜了,這時候再意淫,可不就被人家抓住小辮子了。

可是,如果僅僅降罪於紂王,百姓沒有遭遇過啥罪,又怎會知道和平的來之不易?

也只有遭遇過刻骨銘心的苦難,才讓大商的百姓知道,原來得罪了女媧娘娘,下場如此之慘,那麼以後的女媧娘娘的廟,不就香火更加旺盛了嗎?

畢竟女媧娘娘與火雲洞的三聖一樣,他們都屬於功德成聖。說白了,他們也需要世人的崇拜信仰、香火祭祀,也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保持修為。

就像西遊記中的佛爺,面對孫悟空質問為什麼手下弟子索要人事,還給無字經,他來了一句:

「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

可惜,舍衛國的趙長者家,既花了金子,也沒有求得保佑,阿彌陀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553ed82808737dc2fd0b5a15d42dc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