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著作權登記的關鍵點「精準」比「量大」更重要

2019-09-27     建築著作權

隨著雲計算、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和普及,大數據應用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與此同時,我國軟體著作權登記率越來越高,覆蓋範圍越來越廣,軟體登記信息逐漸成為能直觀體現我國軟體產品研發情況的重要數據指標。因此,充分利用大數據,從軟體研發創新能力的角度來看歷年登記數據的變化趨勢,可以客觀地反映我國軟體產業的發展變化。在2月24日由中國版權保護中心主辦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數據價值挖掘與深度分析座談會上,與會人員深入交流了對軟體著作權登記進行數據分析的意義與需求痛點,大家一致認為軟體著作權登記:"精準"比"量大"更重要。

意義: 展現行業現狀 提供決策參考

剛剛過去的2016年,軟體著作權登記突破40萬件,連續9年實現爆髮式增長。作為"2017 CPCC中國版權服務年會"中的一個活動,此次的座談會搭建了一座橋樑,讓版權界及各界相關人士共同探尋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數據分析的意義所在。

通過座談,與會嘉賓普遍認為,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數據分析服務是版權公共服務的創新舉措和有效延伸,做好軟體著作權登記數據分析服務工作意義重大,價值珍貴。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軟體登記部主任蘆朝陽說:"通過對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數據分析,可以從軟體研發創新的角度,展現出我們軟體產業的發展現狀,找到現階段存在的問題,並有針對性地提出發展建議,給我們在軟體產業布局、政策扶持、短板提升等方面提供數據支撐和決策參考,有助於政府的各項資源統籌運用,更好地服務於本地軟體產業發展和提升軟體版權保護水平。"

四川省成都市版權協會秘書長王曉珺也認為,為版權產業管理機構和業內人士了解產業發展提供客觀、真實、有針對性的參考資料,是數據分析最重要的價值所在。"大數據本身的目的並不是追求量大,單一的數據也不能反映一個產業的發展狀況,因此需要通過系統式的數據搜集和分析手段,實現數據價值最大化。"王曉珺舉了一個例子,成都2015年軟體登記量達到8864件,在沒有分析和比較的情況下,8864這個數字變得沒有意義,相反在數據細分比較後看到,8864登記量在全國大城市中排名第六,但僅占全國登記總量的2.93%,與排名第一的北京相差近19個百分點,這樣8864的數字就有了意義,不僅反映了成都軟體著作權產業發展狀況,而且為行業管理者構建產業發展政策體系、制定產業發展戰略提供了參考依據。

需求:更加個性化 增加比對性

目前企業希望通過軟體著作權登記數據分析來獲得更加符合自身需求的服務,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推出的定製服務:分析報告、月度和季度快報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企業的這些需求。據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副主任索來軍介紹,從2012年開始,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每年都會組織編撰當年我國軟體著作權登記情況的分析報告。這些報告通過數據分析提供了最直觀、最精準的信息,為產業管理部門、服務部門以及產業主體下一步針對產業發展的各項行為提供可行性、科學性的支撐依據。但是,在這些已有的數據分析中還有哪些痛點可以突破?

上海浦東新區知識產權局管理處處長鮑英認為,有的企業有更加個性化的需求,比如更關注自己在業界的排名情況等,此外,在數據上還要擴大來源、加大數據挖掘和指導,以獲取更有價值的信息,為政府的科學監管提供更有針對性的依據。王曉珺的想法和鮑英不謀而合,也希望數據分析中能更有針對性,就各地區的軟體產業環境和軟體產業發展建議兩部分進行更加細化、更加具體、更加準確的分析。

"以目前了解到的數據為例,從全國範圍來看,軟體著作權登記情況區域化差異非常的明顯,而差異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呢?是由於區域軟體著作權登記工作宣傳不到位,還是產業政策不科學從而導致產業主體缺乏創造力,這個我們不得而知,相對也沒有針對性地去減小地區性的差異。"王曉珺希望能夠更多地看到地區間數據的對比,以及區域數據差異產生原因分析,還有對優勢地區產業政策的借鑑和建議,在數據分析基礎上增加一些通過數據分析延伸而來的地區產業環境、政策分析、區域化產業發展差異分析等內容。

建議:按行業分類 推行"軟體著作權+"

為了進一步挖掘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數據的價值,大家紛紛建言獻策。深圳市版權協會秘書長陳彥認為,將來數據研究的方向可以從行業上進行分析,通訊、家電物聯網、安防、金融、教育、醫療、文化等行業都與軟體息息相關,將其進行分類分析,而不是純粹做嵌入式軟體或者APP,會對當地的政府出台的政策更有指導性。廣州市版權保護中心主任肖東非常贊同陳彥的意見,認為對計算機軟體分析不光是從大的嵌入式或者是APP來入手,"我們廣州的區域布局很明顯,像番禺區就會更關注教育,因此對教育類數據尤為重視,如果這個區域的數據分析能按行業分類,對教育類數據更多一些、分析更細一些,對我們以後提供的決策依據會有更多的幫助"。

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情況下,各行業之間的關聯更加緊密,版權產業國際化也將成為新常態。深圳市智慧財產權服務中心信息中心主任鄧科峰覺得可以推行"軟體著作權+"的理念,把軟體著作權的數據和其他數據進行跨度融合,與經濟等其他數據進行關聯,然後一起進行大數據分析。王曉珺建議數據分析中適當地增加引入國際軟體著作權登記現狀的描述,作為參考對比和學習借鑑,以引進國外在軟體著作權登記及發展方面的優勢經驗,推動國內軟體著作權產業的國際化發展趨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yGqdG0BJleJMoPMa2Y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