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偷蟠桃的水平,孫悟空在此人面前也甘拜下風,連打嘴仗都打不贏

2022-12-29     楊角風發作

原標題:論偷蟠桃的水平,孫悟空在此人面前也甘拜下風,連打嘴仗都打不贏

一提到偷吃蟠桃,恐怕大家首先想到的人物,就是孫悟空,沒有第二個選擇。

但是自從我仔細研讀《西遊記》之後,我(楊角風)才發現,其實就偷蟠桃來講,孫悟空還真算不上大巫,因為整部書中還有一個人,偷蟠桃的本領在他之上。

而且這個人跟孫悟空不同,他並非是作者完全杜撰的神話人物,而是在中國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他就是西漢著名的文學家,大文豪東方朔。

就像趙本山的小品中學的那樣,一個廚師不好好研究做飯,竟然開始研究兵法了,害得大忽悠也被忽悠了。同樣,東方朔作為一代文豪,不去研究文學,改行當賊了,還是偷蟠桃的賊……

楊角風談西遊系列文章第313期:論偷蟠桃的水平,孫悟空在此人面前也甘拜下風,連打嘴仗都打不贏!

一、

孫悟空的一生,其實就是伴隨著桃子的一生,他的所到之處,處處都有桃子。

猴子愛吃桃,就像貓要抓老鼠,狗要吃粑粑一樣,屬於動物的天性,並非靠個人意志力就能抵禦的。

孫悟空剛出世時的花果山,其實就提供了這種便利,讓生活在那裡的那群猴子們,時刻都有好吃的桃子,比如開頭的描述:

「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

甚至於,孫悟空要出遠門,去尋找神仙學習長生不老術,眾位猴子們給他提供的盤纏,也有桃子,且排在第一位:

「次日,眾猴果去采仙桃,摘異果,刨山藥……」

孫悟空跟桃子的緣分並非在離開花果山之後就斷絕了,他所到的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也準備了一片桃林,專門供孫悟空享用。在孫悟空打雜的七年時間裡,他沒事就去後山的爛桃林砍柴,順便吃桃。後來菩提祖師問他來了多久了,他的回答就以桃子成熟的周期計數:

「常去山後打柴,見一山好桃樹,我在那裡吃了七次飽桃矣。」

所以,就猴子而言,桃子的誘惑力簡直不要太大,就像在女兒國,唐僧跟蠍子精同處一室。面對救援不利,豬八戒是一點都不相信師父的定力,他的理由是,貓哪有不偷腥的?

同樣,讓孫悟空去看守蟠桃園,就像讓一隻貓守著一筐魚,怎麼可能不偷腥呢?

二、

可是,如果把偷蟠桃的屎盆子全都扣在孫悟空頭上,也確實有失公允,因為偷蟠桃的背後,還隱藏著一個人。

對,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不研究文學,開始轉行研究怎麼當賊的西漢大文豪,東方朔!

東方朔在歷史上也不是一個特別著調的文學家,別人研究文學一本正經,做學問也很嚴肅。但他不行,雖然也博學多才,能言善辯,但是這人一開口就跟趙本山一樣,很搞笑。連漢武帝這一代雄主,在東方朔面前也是常被逗得哈哈大笑,連司馬遷都親切地稱呼東方朔乃「滑稽之雄」。

據民間傳說,有一次,東郡那邊給漢武帝進獻了一個小矮人,人不大,但是衣著打扮很滑稽。漢武帝很喜歡這個小矮人,經常將其放在案桌上,讓其行走。因為東方朔見多識廣,漢武帝也召他進宮來看看這個小矮人,看他是否認識?

結果沒想到東方朔一見到這個小矮人,就表現出很驚訝的樣子,來了一句:

「巨靈,你為何到此,你母還家未?」

沒想到這個小矮人正眼都沒瞅東方朔一眼,而是轉過身來面對漢武帝,說了一句:

「王母種桃,三千年一結實。這小兒不良,已經偷過三次,因此得罪王母,被貶謫來此。」

意思就是說,東方朔啊,原本是天上的神仙,因為偷過三次王母娘娘的蟠桃,於是被貶下凡,投胎轉世成了東方朔。

漢武帝聽後大驚……

三、

而《西遊記》中的東方朔,就是採用了這個傳說,仍將他刻畫成了偷蟠桃吃的小賊。

在五莊觀的時候,孫悟空一怒之下推翻了鎮元大仙的人參果樹,鎮元子大怒,讓其賠樹。由於幾番逃跑均失敗,師父唐僧又在人家鎮元子手上,萬不得已之下,孫悟空只得四處求助,看看誰能幫忙醫治好果樹。

孫悟空首先想到的就是蓬萊仙島,這裡住著福壽祿三位老神仙,結果他們沒辦法救治果樹。於是孫悟空又來到方丈仙山,這裡是東華大帝君的府邸,在這裡,他遇到了東方朔。

其實書中在描述東華大帝君的時候,曾經提到了一個人物,也就是漢武帝:

「武帝曾宣加壽齡,瑤池每赴蟠桃宴。教化眾僧脫俗緣,指開大道明如電。」

也就是說,漢武帝曾經召見過東華大帝君,還讓其幫自己增添了壽命。這也恰恰說明,東方朔在東華大帝君手下當童子,也不是完全杜撰,一點史實都不顧。

東華大帝君見到孫悟空之後,先是很慌亂的出來迎接,隨後倆人便手牽手進到屋裡喝茶。正在這時,東方朔出現了,他剛一出現就被孫悟空認了出來:

「這個小賊在這裡哩!帝君處沒有桃子你偷吃!」

沒想到東方朔面對跟自己師父手牽手的孫悟空,也是毫不畏懼,回了一句:

「老賊,你來這裡怎的?我師父沒有仙丹你偷吃。」

四、

在孫悟空的眼中,東方朔就是一個小孩子,故稱呼他為小賊。同樣,在東方朔的眼中,孫悟空就是一個老人,故稱呼他為老賊。

孫悟空偷吃仙丹這事,屬於三界的大事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以至於很多年過去以後,太上老君一見到孫悟空,第一反應還是得藏好自己的仙丹。比如在烏雞國的時候,孫悟空被唐僧拿緊箍咒兒威脅,非讓他救活烏雞國國王,他就去找了太上老君,沒想到老君一見孫悟空,先囑咐徒兒看好仙丹:

「各要仔細,偷丹的賊又來也。」

正所謂一朝被偷丹,五百年怕猴子,所以,孫悟空偷仙丹一事,屬於三界大事件,東方朔知道也無可厚非。但是,東方朔偷蟠桃這事,孫悟空又是如何知道的,還能當場認出對方就是個小賊?

吳老爺子寫《西遊記》時,對於歷史人物的把控還是相當到位的,孫悟空在天庭看管蟠桃園的那段時間,正好是西漢時期。所以,東方朔因為偷桃被貶,後來又成了東華帝君的徒弟,從時間線上來講,也算自圓其說。

但孫悟空偷桃、偷酒、偷仙丹,在被九耀星問罪的時候,人家是承認的:

「這幾樁事,實有,實有!」

可東方朔偷桃這種事,他是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反而是倒打一耙,反過來噴孫悟空偷仙丹,是個老賊。

從倆人互相打岔的情形來看,這倆人是舊相識,而且對對方的所作所為一清二楚,那麼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五、

要想解釋清楚東方朔偷桃一事,我們還得回到五百年前,孫悟空偷吃蟠桃一事上,看看裡面有哪些蹊蹺之處?

孫悟空這隻猴子啊,有點只看前,不看後,這是啥意思呢?

意思就是說,他的眼睛只看到比自己強的人,對於比自己弱的,大都不拿正眼瞧一瞧的。這也很好理解,一開始他沒有學藝的時候,整天跟猴子們混在一起。等他奪得一身裝備,成了名副其實的美猴王之後,他整天跟同為妖王的六位大聖在一起。

等到他當上齊天大聖之後,他早就將花果山的猴子也好,六位結拜兄弟也罷都放到了腦後,他的朋友圈已經變成了這樣:

「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

顯然,東華大帝君在孫悟空的朋友圈內,也屬於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的級別。顯然,作為東華大帝君的童子,是夠不上孫悟空交朋友的級別的。

而孫悟空被壓五行山之後,東方朔也沒有機會跟孫悟空交朋友,所以,東方朔能跟孫悟空是舊識,並不是說明他們曾經是朋友,也有可能是敵人哦。

也就是說,孫悟空跟東方朔之間,肯定有一條很模糊的線,讓兩個幾乎毫不相干的人,硬是綁在了一起。

那麼,這條線會是什麼呢?

六、

我們知道孫悟空偷吃了蟠桃,但是對於玉帝來講,他是不清楚的,那麼至少得有人證、物證來證明孫悟空偷了蟠桃,而這個人證就是七衣仙女。

由於七衣仙女並未按時摘到蟠桃,耽誤了蟠桃盛會,在向王母娘娘解釋的時候,她們說了一句:

「及正尋間,不期大聖走將出來,行兇挖打,又問設宴請誰。」

剛才也提到了,孫悟空不是那種乾了壞事後還不承認的猴子,他偷桃子的事是客觀存在的,沒必要推脫。對於七衣仙女來講,只需要一口咬定孫悟空偷吃了蟠桃就是了,為什麼多此一舉,汙衊他對自己行兇挖打呢?

要知道,孫悟空將七衣仙女定住之後,根本就沒幹壞事,而是直接奔著瑤池去了。而等到他完成了偷仙酒,偷仙丹,回了一趟花果山又折回來偷走所有仙酒和仙果後,第二天七衣仙女才回去找王母復命。

而這一天的時間內,蟠桃園裡究竟發生了什麼,沒有人知道,即使是猴子也不清楚,因為從那之後,孫悟空再也沒有回過蟠桃園。

而七衣仙女彙報王母娘娘時,提到蟠桃園內的大株蟠桃一顆也沒有了:

「只有兩籃小桃,三籃中桃。至後面,大桃半個也無,想都是大聖偷吃了。」

其實她們也不確定,為什麼大桃半個也無,所以提出自己的猜測,可能是被大聖都偷吃了。她們之所以用了可能一詞,恰恰是因為,她們自己都覺得,這種事實在是不可思議。

七、

事實上,大桃子肯定多得是,只不過品相好,又恰熟得剛剛好的桃子沒有了而已。

因為按照七衣仙女摘桃的數量來推斷:

「先在前樹摘了二籃,又在中樹摘了三籃,到後樹上摘取……原來熟的都是猴王吃了。」

七個仙女,柔柔弱弱的,一人挎著一個籃子,摘了兩籃小桃,三籃中桃,那大桃原計劃估計就是摘兩籃,這樣一來,正好七個仙女,一人挎著一籃子桃子回去。

也就是說,原計劃她們就是打算摘兩籃子大桃,就她們手裡拿著的籃子,又是大株蟠桃,一籃子裝三十個夠多了吧?

這就是這次她們來摘桃,估計能摘到五六十顆大株蟠桃,這也是本次大株蟠桃從品相上,從成熟度上,最佳的五六十顆大桃,也是孫悟空偷吃的數量。

孫悟空後來離開天庭回花果山的時候,猴子們提到,自己的大王在天上一共待了一百多天,頂多半年時間。而孫悟空沒有看守蟠桃園的日子,能交了這麼多朋友,沒有三個月估計拿不下來。

而他看管蟠桃園的這三個月,至少之前他並沒想過偷吃桃子,而僅僅是把玩:

「自此後,三五日一次賞玩,也不交友,也不他游。」

那這個時間,怎麼著也得有個把月吧,不然才賞玩了三五次,也不能形成規律啊。

也就是說,孫悟空真正偷桃的時間,頂破天了,兩個月的時間,而且也不是天天都去偷的那種。

八、

孫悟空的飯量不大,跟猴子一樣,對於他來說蟠桃是好吃,但吃多了也撐得慌,況且又專門撿大蟠桃吃:

「吃了一飽,卻才跳下樹來,簪冠著服,喚眾等儀從回府。遲三二日,又去設法偷桃,盡他享用。」

估計每次吃個三四個桃子就飽了,三天吃一次,連吃兩個月也就六十多個桃子而已,跟我們前面的推斷是對得上的。

可是,蟠桃園中大株蟠桃有多少棵呢?

一共有一千二百棵蟠桃樹,而且當初孫悟空看管蟠桃園的時候,書中有過一段描述:

「夭夭灼灼花盈樹,顆顆株株果壓枝。」

意思就是說,每一棵果樹,都是密密麻麻結滿了蟠桃,且都將果枝壓彎了的那種。試問一下,猴子再怎麼能吃,他三個月時間能幹掉一千二百棵果樹的桃子不?

更奇怪的是眾神的表現!

按理說,自己的寶貝蟠桃被孫悟空偷吃了,作為王母娘娘本應該第一時間去蟠桃園看看吧,盤點一下吧?

可是並沒有!

王母娘娘也不思考一下七衣仙女的話是否有水分,也不去作案現場查證,單就一句「想都是大聖偷吃了」,就給孫悟空主觀定了罪名,氣沖沖地去找玉帝了。

玉帝的行為更匪夷所思!

王母娘娘來告狀說孫悟空將蟠桃都吃光了,玉帝是毫無反應的;後來瑤池那也來人告狀說孫悟空將仙酒、仙果都吃了,他仍然沒有反應;太上老君來告狀說自己的仙丹也被孫悟空偷吃光了,玉帝也僅僅感到恐懼……

九、

可是,等到赤腳大仙前來告狀,說孫悟空假傳聖旨,哄騙了他之後,玉帝才真正生氣:

「這廝假傳旨意,賺哄賢卿,快著糾察靈官緝訪這廝蹤跡!」

也就是說,在玉帝的心目中,孫悟空偷蟠桃,偷仙酒,偷仙丹,其實都不是什麼大罪過。但是假傳聖旨,這才犯了大忌,觸犯到了玉帝的尊嚴,他惱怒的也僅在此。

也就是說,蟠桃園發生的一切,王母也好,玉帝也罷,他們都不感興趣,對於七衣仙女說的話,他們也不質疑。

那麼,七衣仙女究竟有沒有騙王母呢?

沒有!

因為在她們被定住之前,蟠桃園裡真正的賊就已經開始行動了,而這個賊恰恰就是東方朔!

孫悟空,大家都知道,身高不足四尺,一米二不到,畢竟是一隻猴子嘛,樣子跟小孩子沒有太大區別。同樣,東方朔當時的身高,跟孫悟空類似,也是個小孩子的形象:

「方坐待茶,只見翠屏後轉出一個童兒。」

東方朔只需要稍微打扮一下,其形象就是一隻猴嘛,被人們誤認為是孫悟空,也是有可能的。

事實上,蟠桃園的桃子出現了虧空,並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必然,不然玉帝也不會特意讓孫悟空去看守蟠桃園。他之所以相中了孫悟空,就是相中了他入世不深,心裡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

說白了,孫悟空就是個背鍋俠,準備後面蟠桃帳目盤不清後,讓他頂罪的。

十、

孫悟空其實也不傻,他當弼馬溫的時候,第一件事也是算帳:

「他在監里,會聚了監丞、監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員人等,查明本監事務,止有天馬千匹。」

他去蟠桃園管理蟠桃樹時,第一件事同樣的盤點:

「大聖聞言,歡喜無任,當日查明了株樹,點看了亭閣回府。」

孫悟空當弼馬溫的時候,一匹馬都沒丟,而且都養得挺肥。但是,他管蟠桃園的時候,卻開始監守自盜,偷吃起桃子來,真是忍不住桃子的誘惑嗎?

還真不是!

當初玉帝封他當齊天大聖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那就是齊天大聖府的所在地:

「玉帝即命工干官張、魯二班,在蟠桃園右首起一座齊天大聖府,府內設個二司。」

孫悟空愛吃桃這事,不用多提了吧,玉帝何嘗不知,不然的話,為何非要把齊天大聖府建在蟠桃園邊上呢?

可是,這隻傻猴子當了幾個月齊天大聖,光想著攀親交友了,硬是沒有光顧過一次蟠桃園,可把玉帝給急壞了,最後沒辦法了,硬是把孫悟空強按到蟠桃園,蟠桃面前,就這樣,孫悟空還堅持了很久,沒打桃子主意呢。

因為孫悟空這麼矜持,沒辦法,王母只能派出東方朔了,這才有了安天大會上的一幕:

「今蒙如來大法鏈鎖頑猴,喜慶安天大會,無物可謝,今是我凈手親摘大株蟠桃數顆奉獻。」

等到後來,孫悟空醒過味來,知道自己被陷害了以後,這已經是後話了。

而作為看管蟠桃園的猴子,東方朔再怎麼會偷,又怎麼能瞞得過猴子的眼睛呢,他不過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畢竟第一天上班盤帳的時候,他就發現不對勁了,鑒於東方朔背景深厚,不追究罷了。

「轉迴廊,登寶閣,天上蟠桃三度摸。縹緲香雲出翠屏,小仙乃是東方朔。」

至於東方朔跟王母娘娘又有什麼關係,這是後話了,等我有機會再給大家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bcc12b015f4d18332b9e56bf94e7b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