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選擇做「丁克」,人到中年殺了「回馬槍」,最終決定生孩子

2021-10-18   兩口育兒

原標題:年輕時選擇做「丁克」,人到中年殺了「回馬槍」,最終決定生孩子

「丁克」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但並不了解其背後的含義。這個概念是上世紀80年代,傳到中國的,英語表述為DINK。表達的意思是一個家庭中夫妻2人都有收入,但都選擇不生孩子。在中國有許多高知家庭,對這一理念,很是推崇。

根據一些大數據統計,我國單身的人有2.2億,「丁克」家庭大約有60萬,其中還有一些大家熟知的明星,其中有周潤發、葛優、康輝、李建等。

那是什麼原因,使得現代的年輕人選擇「丁克」呢?

養兒防老的舊觀念,年輕人並不買帳

年輕人覺得養兒防老是一種親情綁架,在親子關係中會產生很多問題。他們認為,中國的父母太累了。

你選擇生下一個孩子,就要從孩子出生、結婚、生子,一刻不停的操心。如果你的孩子在成年後,不能獨立,那你將會一直被拖累。孩子一出生,你就要對他負責,如果不能負責,就不如不生。

經濟條件受制約,不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

環境對一個人的人生有很重要的影響,出生在貧窮家庭和富裕家庭的孩子,未來的成就和性格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如果自身的經濟實力不好,就不能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作為父母,自己人生踩過的坑、吃過的苦,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再遭一遍罪。現在的年輕人,更願意享受生活,把錢花在自己身上,所以也不會生孩子。

年輕人更願意過浪漫的二人世界

老一輩的人把「老婆孩子熱炕頭」當作自己的人生追求,年輕人壓根不喜歡孩子,小孩子的哭鬧、任性讓自己心煩。

他們不願意把屬於彼此的時間花在孩子身上,甚至有些人的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很多苦難,他們不願意自己的孩子有一樣的遭遇。

年輕人更嚮往隨心所欲的生活方式,願意以自己的方式和愛人走完一生。

年輕人自我意識的覺醒,以自我為中心

選擇「丁克」的家庭中,有很多高知、高收入家庭,他們有自己獨特的人生觀、婚戀觀,他們嚮往自由,不願被孩子束縛。有些高學歷的女性,認為懷孕是很艱辛的,生孩子自己的身材會變形,他們不願意花時間生孩子、養孩子,更希望實現自己的價值。

現在的年輕人選擇做「丁克」,只是希望自己生活的更幸福,有一些青年過渡到中年時,又後悔了,央視知名主持人康輝,表示:如果可以重來,我會生一個孩子。

在一些網上論壇,可以看到一些故事,看出人到中年思想的轉變。

李先生和妻子都是研究生,他們在讀大學時認識、相戀。兩人婚戀觀相同,都有「丁克」的想法。結婚後,雙方老人反覆勸說,兩人仍然堅持「丁克」計劃。這也使得,夫妻二人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相對也賺到很多錢。

就這樣,夫妻二人為自己的家庭打拚了15年,也享受了15年的幸福 「丁克」生活。十幾年夫妻二人,也賺了很多錢,為自己家裡添置了車子,更換成了300㎡的房子。

隨著自己家經濟實力的提升,身邊的同學也都羨慕不已,有的同學感嘆道:「我要是當初不生孩子,我的車子、房子也就到手了,哪像現在我爸媽和孩子擠在一個屋子裡了。」

有的同學建議道:「你們房子、票子都有了,趕緊生個孩子吧,現在還有機會。」

朋友的真心建議,夫妻兩人也聽了進去。其實,在裝修房子的時候時,設計師就建議設計一個兒童房。李先生的父母也在耳邊嘮叨著,周圍鄰居都有孫子帶,享受天倫之樂,你趕緊生個孫子給我帶吧。

人到中年思想也就改變了,夫妻兩人覺得自己的人生,如果有個兒子,才是圓滿幸福的人生,於是,在42歲時生下了個兒子。

人們在年輕時追求自由,嚮往沒有牽掛的生活。但人到中年以後,喜歡孩子、需要孩子的陪伴。當看到身邊朋友,生活的熱熱鬧鬧時,自己奮鬥了幾年、十幾年後,也會漸漸迷失了方向。有些家庭嚮往自由的二人世界,有些家庭追求多子多孫,但都是人生的各自選擇。

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馬拉松,不是一個50米的短跑。對於「丁克」,有人選擇了yes,有人選擇了no,每個人的人生感悟不同。生孩子還是「丁克」,是兩種不同的觀念。任何一個選擇,都是你的自由意志,無關正確或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