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啟源A05的對手定為秦PLUS,這是極其狹隘的想法。
還是最初的那個觀點,中國緊湊型轎車市場太需要優秀的產品團隊來支撐,在朗逸、軒逸、寶來、卡羅拉等包裹的10萬-15萬級傳統合資家用矩陣面前,單單一台秦PLUS是無法挑翻龐大的合資陣營的。
很簡單,中國的消費文化、品牌認知、用車需求以及企業情節是完全分層的,我們要允許日系粉的存在,也要允許一部分不喜歡比亞迪的人群存在。
中國品牌正在憑藉著電動、智能化迅速搶占合資品牌外圍市場,對它們形成了多方位、多角度的蠶食、分割。
前有銀河L6主打6.5秒加速,後有更便宜的啟源A05搶占10萬以內消費市場。
我的意思是,秦PLUS多的不是兩個敵人,而是兩個能夠快速將中國品推向更大市場份額的核心盟友。
乘聯會的數據非常清晰的告訴我們,10萬-15萬的家用轎車市場主導者,依然是外資品牌。
排名前五的車型分別為是秦PLUS、朗逸、軒逸、速騰、思域,從占比上來看秦PLUS的市場占比為25%,的確很高,但還有繼續反撲的空間。
這個前提是,比亞迪已經很努力的調整秦PLUS的價格,過去一年頻繁降低價格,努力做到了TOP5級的25%市場占有率。
月銷4萬台已經是比亞迪秦PLUS的極限,但從中國國產車型反撲的高度來看,還需要更多的車型、企業來填充細分市場,打出完美的差異化、品牌化、價格化競爭。
啟源A05的確會和秦PLUS形成直接或者間接對抗局面,但更多的責任感和客戶來源一定是外資品牌。
因為電動化的滲透率在今年年底將會達到40%,整個燃油車市場將會被繼續擠壓,啟源A05的市場份額一部分可能會從秦PLUS手中搶奪,但更大機率還是從軒逸、朗逸、寶來、卡羅拉等產品背後分割。
一方面,啟源A05擁有更好的賽道優勢,號牌、購置稅、動力結構依然非常優秀, 這必然是面對傳統合資車的巨大殺手鐧。
另一方面,產品空間、尺寸、安全性、科技感乃至購置稅同樣優秀,當我們真切對比同尺寸外資品牌之時,啟源A05的優勢一覽無遺。
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根據預期,在2025年將會下滑到30%左右,也就是說整個中國品牌必然會憑藉著10萬-15萬工薪階層最容易接受的入門市場,調轉和外資品牌的高低位置。
在我看來,啟源A05既是一台能夠拉低秦PLUS單車價格的中國車,又是一台能夠繼續逼退外資產品的新能源車型。
也就是說,秦PLUS也好、啟源A05也罷,其實中國市場需要的是越來越多這樣的產品, 一方面推動中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市場占有率,保證企業擁有巨大的盈利和營收,另一方面讓新能源車型的價格繼續回歸合理化,有競爭才有進步,更不會存在壟斷。
對於外資品牌來說,單純依靠所謂的品牌價值來在中國躺贏的局面已經不復存在了,想要在未來的市場中生存,單純的降價可能會換來短期的成長,但長線立足的根本,還是要靠著跟得上中國車發展的產品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