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0年9年期間,全國粗離婚率在2.29‰-3.36‰之間。
「爸爸還是那個好爸爸,媽媽依然是你的好媽媽,但我們在一起不是好夫妻」,這是一位男士和妻子離婚後,對孩子說的話。
不管夫妻是因何離婚,孩子對爸爸媽媽的愛不會有太大改變。大人之間有想避嫌的行為,孩子並不懂得。
夫妻離婚後還應該保持聯繫嗎?這個問題不止關係著兩個人,如果雙方都組建了家庭,想要聯繫要有所考慮。
糖媽在網上刷到一名小女孩和爸爸的對話,爸爸的回覆引起爭議,許多人感嘆:「只有孩子受傷的世界完成了」。
媽媽過生日,8歲的女兒用電話手錶給爸爸發消息,想讓爸爸給媽媽慶祝,不然媽媽會傷心。
但爸爸拒絕了,他告訴女孩:「媽媽有很多朋友祝福她呀,不會傷心的」。女孩被拒後仍沒有放棄,只不過最後她的願望沒有實現。
一開始看到這段對話時,糖媽翻到好多人說這個爸爸冷血,不僅傷了女孩的心,也對前妻做得太絕,當初離婚是對的。
但後來女孩的媽媽出面回應,讓事情有了變化,事情或許和大家看到的不一樣。
女孩媽媽表示,前夫是個很好的人,對待孩子既溫柔又有耐心,且懂得分寸感。
二人離婚後,孩子撫養權是歸前夫的,因為女子還在本地生活,平時看孩子照顧孩子也比較方便。平時和前夫,除了孩子的問題基本不會聯繫。
女兒和爸爸的對話,是媽媽經過孩子同意後發到網上的,女孩知道很多人在誇她後,還讓媽媽轉達說謝謝大家。
其實在這事情中大家都沒有「錯」,女孩只是單純想讓媽媽得到生日祝福。她4歲時爸爸就分開了,內心有些敏感但沒有惡意。
而爸爸雖然拒絕了女兒,語氣卻很溫柔,而且還在安慰孩子,確實像女子所說是個溫柔有耐心的人。
至於爸爸為什麼會拒絕女兒,其實換個角度看待就能理解了。
代入這位爸爸的現任伴侶的視角,如果發現自己的老公(男友)給前妻發消息,就算不吵架心裡也會有一些不舒,說不定對女孩的態度也會有所改變。
因此,他絕了女兒,從另一個角度也驗證了寶媽所說的,他很有分寸感。
從前面的對話能看出,這對夫妻算是「和平離婚」。女方有機會照看孩子,二人不常聯繫,但是關係沒那麼僵。
夫妻離婚的原因,可能是性格不合、可能是一方犯了很嚴重的錯誤,甚至只是覺得沒有感情了。
當種種情況發生,夫妻結束這段婚姻的感受是「解脫」、自由了,卻讓孩子陷入了悲傷中。
孩子並沒有做錯什麼,卻要承受爸爸或媽媽有一個人,不在自己身邊生活的事實。
好不容易適應了單親家庭生活,還可能會面臨爸爸媽媽都再婚生娃的情況。若是繼父繼母對他們視如己出還好,否則孩子的日子只會越來越難過。
所以說,一段婚姻的開始、經營和結束都要慎重再慎重,否則到最後,只有孩子受傷的世界完成了。
我國的單親家庭數量超2000萬戶,就算每對夫妻只有一個孩子,這些孩子的處境仍然令人憂心。
離婚不是罪過,若是夫妻因為離婚而傷害到孩子,就要及時反思和做出改變。
不剝奪孩子和非監護人的相處機會
在對方人品不差、脾氣也很好,且夫妻離婚時矛盾不多的前提下,若孩子很想念「非監護人」,不能強加阻攔。
雙方可以約定與孩子見面的頻率,例如寒暑假、生日等比較重要的節日。用另一種方式,讓孩繼續體驗著父愛和母愛都在的生活。
對孩子的愛只增不減
離婚是成年人的決定,孩子只是在被動承受。可許多人在離婚後心情煩悶,竟然把孩子當出氣桶非打即罵,卻沒有想過孩子本不該承受這些的。
夫妻離婚後,對孩子的愛不該減弱。監護人用心履行照顧孩子的責任,加倍疼愛孩子。
非監護人將生活費給到位,讓孩子的生活有所保障,不要讓孩子替大人的錯誤買單。
糖果媽媽心裡話:
成年人離婚後不再是夫妻的身份,但父母的身份沒有改變,應該履行的責任不能逃避。
孩子感受到關心和幸福,在單親家庭也能生活得很開心,別讓她從小就對婚姻失去信任和嚮往。
【今日話題】你認為夫妻離婚後,還有必要在生日時祝福對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