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西遊記能成為名著,你看孫悟空在南贍部洲那些年,都學了啥?

2023-07-21     楊角風發作

原標題:難怪西遊記能成為名著,你看孫悟空在南贍部洲那些年,都學了啥?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的絕對主角,也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排得上號的英雄人物。

可以說,從他的出世到拜師學藝,從他的上天到大鬧天宮,從他的出山再到西天稱佛,每一步都精彩萬分,其英勇事跡也被人們津津樂道。但讀了多遍西遊記之後,會發現,在孫悟空的早期經歷中,竟然存在消失的那十年。

也正是這消失的十年光陰,教會了這隻猴子種種本事,也讓他在往後的猴生中受益匪淺。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十年光陰所經歷的東西,都超越了菩提祖師傳授的技藝。

那麼,這消失的十年究竟是怎麼回事,孫悟空又都遇到了些什麼呢?

楊角風談西遊系列文章第335期:難怪孫悟空猴精猴精的,你看他尋找菩提祖師的那十年,都乾了些啥?

一、

孫悟空一共經歷過兩次人生的低谷,一次是眾人皆知的被壓五行山下的那五百年,另一次便是消失的那十年了。

對於孫悟空的猴生來講,他是幸運的,降生在西遊世界的風水寶地。而且一出世便能跑能跳,還能自己尋找食物和結交朋友,好不快哉。

但他畢竟是一隻猴,並沒有人教他語言,也沒人教他該怎麼跟神仙或者人類交流。雖說他也無師自通,一出生就能跟花果山群猴們無障礙交流,但說的都是獸語:

「古云:禽有禽言,獸有獸語。」

這也說明,在孫悟空拜師學藝前的那段花果山時光里,他能正常交流的也就只有那群猴子。好在他確實上進,善於抓住機會,作為猴子中不入流的他,第一個鼓起勇氣跳進水簾洞,並成為了猴王。

那段時間也是孫悟空最快樂的時光,但跟其他的猴子不同,他在享受這種快樂的同時,也預感到了一絲危機:

「我雖在歡喜之時,卻有一點兒遠慮,故此煩惱。」

這種煩惱便是,雖然作為美猴王,不歸獸王或者人王管理,但是閻王那裡卻跑不掉。為了實現長生不老的夢想,他決定去尋找佛、仙或神聖,習得長生不老術。

但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就難了,畢竟哪有人或猴,能隨隨便便成功:

「我明日就辭汝等下山,雲遊海角,遠涉天涯,務必訪此三者,學一個不老長生,常躲過閻君之難。」

而孫悟空這一去便是二十多年……

二、

你敢相信嗎,在孫悟空第一次遇到菩提祖師的時候,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

「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

原本菩提祖師是問他姓什麼,而不是問他性子如何,但孫悟空理解成了自己的性子如何。於是一五一十告訴菩提祖師,我啊,並沒啥性子,別人罵我隨便罵,打我也隨便打,只是賠個笑臉便是,我一輩子都不會耍性子的。

要知道,當初孫悟空跳進水簾洞之後,見眾猴玩歡了,並沒有想拜他為王的打算。當時就拉下臉來,坐在正中間的石座上,大聲喊道:

「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

而且,在孫悟空當上美猴王之後,還對手下的這群猴子進行了冊封,是有君臣之分的。作為一名至高無上的美猴王,要說一點性子都沒有,可能性並不大。

但不管怎麼說,孫悟空這樣跟菩提祖師講,至少代表那一時刻的他確實沒性子。可是,學成之後的孫悟空,可就不是當初的他了。

比如對戰混世魔王,孫悟空不僅有罵必回,還有打必還。幾個回合之後,就將混世魔王的大刀奪了過來,一刀將其砍成兩半,連同洞府里的小妖們一個不剩,全都宰了。

臨走了,不僅將洞府內的物品搬空,還放了一把火,算是徹底抹掉了混世魔王存在過的痕跡。

三、

從那之後,孫悟空更是一發不可收拾,闖龍宮,鬧地府,在無法無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並最終釀成大禍,被壓五行山。

那麼,我們不禁就要問了,孫悟空剛去菩提祖師那裡可是一隻沒有性子的猴子,怎麼在那裡學了幾年,變得如此暴虐呢?

那麼,我們就來看一下,孫悟空在菩提祖師那裡究竟都學了些什麼?

孫悟空拜師的第一天,菩提祖師除了賜了其一個姓名以外,並沒有教任何的本事,而是將孫悟空託付給了其他徒弟,也就是孫悟空的師兄們:

「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

孫悟空除了向師兄們學習這些以外,其餘時間都在掃地鋤園,養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漿……干這些雜活。而且,這種打雜的生活,一過就是七年時間。

七年後,菩提祖師才再次出關講學,見孫悟空手舞足蹈的,便問他想學什麼。沒想到孫悟空一心要學長生不老術,這不學,那不學,最後氣的菩提祖師用戒尺砸了他三下頭。

師父好不容易出來講學,幾句話就被孫悟空氣走了,那些師兄們肯定不高興了:

「你這潑猴,十分無狀!師父傳你道法,如何不學,卻與師父頂嘴!這番衝撞了他,不知幾時才出來呵!」

只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是菩提祖師跟孫悟空的暗語,從此孫悟空就開始在師父這裡開小灶,這一開又是三年。

四、

雖說孫悟空後來是因為愛顯擺才被趕走,但他在菩提祖師這求學的十年,並沒教什麼不好的東西,反而是磨鍊了其性子,怎麼最後卻教成了這樣?

有人說,這太正常了,脾氣好是因為沒本事,有本事的人脾氣都大。

這句話其實並不完全對,事實上,越是有本事的人,就越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反而脾氣很好。有些沒本事的人,怨天尤人的,反而脾氣很大。

因為脾氣這種東西,並不完全跟本事的大小劃等號,有時候甚至相反。像如來佛祖、太上老君、玉皇大帝,都有其脾氣好的一面。當然,也有其脾氣暴躁的一面,而問題的關鍵是,他們都是為了達到目的,有意識的控制自己而已。

換句話說,有本事的人,可以選擇發脾氣,也可以選擇不發脾氣,只要能達到目的,他都有更多的選擇。而沒本事的人,雖然也可以選擇發脾氣和不發脾氣,但效果卻大打折扣。

事實上,孫悟空就是從沒得選,只能好脾氣,到有的選的一種轉變!

而這種轉變,並非是從菩提祖師那裡學到的,而是在他尋找菩提祖師的那十年,學到的。當孫悟空終於找到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之後,他一見祖師便跪倒在地:

「弟子飄洋過海,登界遊方,有十數個年頭,方才訪到此處。」

可以想像,那時候的孫悟空不會說人話,也不懂人情世故,能找到菩提祖師這,是吃了大苦頭的。

五、

而孫悟空在尋找菩提祖師的這十數年時間裡,在哪裡待得時間最長呢?

沒錯,就是菩提祖師口中提到的,從花果山到靈台方寸山,中間隔著兩重大洋,一座南贍部洲。孫悟空在拜師的過程中,在南贍部洲待得時間最長,達到了八九年光陰:

「猴王參訪仙道,無緣得遇,在於南贍部洲,串長城,游小縣,不覺八九年余。」

大家想一下,雖然孫悟空是美猴王,在花果山是老大。但是到了南贍部洲,也就是人類世界,他一個毫無本事的猴,是怎麼活下來的?

顯然,《西遊記》這本書並沒有詳細記載孫悟空的這段經歷,而是選擇了一筆帶過。當初孫悟空撐著小竹筏離開花果山之後,一路靠東南風,吹到了西北陸地。下了竹筏之後,孫悟空發現這裡生活的是人類,捕魚、打雁、誕蛤、淘鹽等等。

於是,他就變了個戲法,通過爛布條子啥的,裝扮成老虎的樣子嚇跑了岸上的人,隨後:

「將那跑不動的拿住一個,剝了他的衣裳,也學人穿在身上,搖搖擺擺,穿州過府,在市廛中,學人禮,學人話。」

也就是說,孫悟空在南贍部洲這段時間,是以人類的裝扮混進人群,偷偷學習人類的生活方式,並試圖融入其中。這也是,他遇到靈台方寸山的樵夫時,倆人能正常對話,樵夫還把他當人看待:

「你這漢子,甚不通變。」

不僅學了人話,連高深的道德真言,孫悟空都懂:

「我才來至林邊,只聽的你說:『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黃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而何?」

六、

當然,孫悟空學習道德經典著作的目的,始終沒有改變,那就是看看能否學到長生不老術。

可惜,孫悟空失望了……

因為孫悟空在南贍部洲待著的這八九年,除了跟人類一樣學習本領以外,他還發現一個大秘密!

那就是,這裡的人根本就不在意長生,而更願意去追逐名和利,為此書中還寫了一首詩:

「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

也就是說,孫悟空在南贍部洲待著的這八九年,實在是太累了。這裡的人為了爭奪名利,是早起晚歸,一點自由都沒了。騎上了驢又去想馬,當上了宰相又想王侯,每天只發愁衣吃住行,根本就不擔心閻王隨時要其命。甚至還有一些人,一心要庇佑子孫富貴,沒有一個肯回頭的。

要不怎麼說《西遊記》乃四大名著呢,這首詩上推一千年,下推一千年都不過時。南贍部洲的人,每天一睜眼,想著的便是活下去。不要覺得,自己已經騎上驢了,就萬事大吉了。要知道騎著馬的人,還是有能力幹掉你的驢的,逼著你一直往上走。

可惜,絕大部分人沒有機會騎到馬,更沒機會拜將封侯,他們不過是追逐名利路上的伴跑者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又有多少人能像孫悟空一樣,堅持最初的夢想,一心修身養性,勇往直前,成就自己呢?

也正是因為見慣了人情冷暖,讓孫悟空成了一個八面玲瓏,善於人情世故的一隻猴。

七、

正因為孫悟空有了這段與眾不同的經歷,才讓他在以後的道路上,懂得審時度勢,在追逐名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就像《水滸傳》中講的那樣,宋江再怎麼努力,在正常仕途晉級這條路上,基本沒戲。同理,孫悟空也一樣,他要想實現最終的目的,也就是進體制,奉仙籙,拿俸祿,得永生。就得學習宋江,先把自己做大做強,最後詔安,一步登天。

一開始孫悟空確實不明白,自己一身本領了,為什麼還受閻王管?

「我老孫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已不伏他管轄,怎麼朦朧,又敢來勾我?」

等到他見識到了閻王的生死簿,等到他意識到,要想真正得長生,就必須當神仙之後。他才突然醒悟,原來在南贍部洲經歷的那些年,並不是毫無用處。

其實早在他被勾死人勾去之前,就已經利用在南贍部洲學的那套,在管理花果山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後面即將到來的戰鬥而準備,更是為自己上天當神仙而謀劃。

學藝歸來第一件事便是砍死混世魔王,等於是向妖界宣布,誰要敢欺負我花果山的猴子,必死無疑。隨後便去傲來國偷來武器,武裝了這群猴子,成為了花果山最強武裝團隊:

「次日,依舊排營。悟空會聚群猴,計有四萬七千餘口。」

就這一招下去,花果山七十二洞妖王立馬歸順,還有牛魔王他們都遠道而來拜盟兄弟。

八、

孫悟空一直有著明確的目的,甚至為了這個目的,不惜犧牲掉不相干的踩腳石:

「捉了去的頭目乃是虎豹狼蟲、獾獐狐狢之類,我同類者未傷一個,何須煩惱?」

在南贍部洲那些年,孫悟空還學到了一項技能,那就是盤帳。南贍部洲的人確實愛盤帳,盤帳就是盤錢,我們也會發現,歷史的推動,實際上都是算盤子出了問題。

孫悟空不僅在花果山盤帳,上天當官以後,第一件事仍然是盤帳:

「他在監里,會聚了監丞、監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員人等,查明本監事務……這猴王查看了文簿,點明了馬數。」

再到後來他當上齊天大聖之後,剛接管蟠桃園,第一件事還是把土地喊出來盤帳。末了,他還不放心,自己又盤了一遍:

「大聖聞言,歡喜無任,當日查明了株樹,點看了亭閣回府。」

事實上,孫悟空當齊天大聖的那些年,可不僅盤自己的帳,沒事還老愛串門。當然,他的這種串門,除了交流感情以外,還有便是順帶查查他們的底細:

「閒時節會友游宮,交朋結義。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

他的這個習慣,直到跟二郎神大戰時,都還在保持。跑到二郎神的灌江口,他都不忘翻翻帳本,給二郎神盤盤帳:

「他坐中間,點查香火,見李虎拜還的三牲,張龍許下的保福,趙甲求子的文書,錢丙告病的良願。」

九、

孫悟空這樣做有沒有什麼好處呢?

那好處海了去了,別看孫悟空在天庭待了沒多久,但那些神仙的底細基本摸了個門兒清。什麼太上老君特別寵愛燒金爐子和銀爐子的童子,倆童子還挺親;什麼李天王的老婆又懷孕了,哪吒估計就要有個小妹妹了;什麼奎木狼跟披香殿侍女好像走的挺近,不知道在搞啥……

你以為孫悟空當弼馬溫時,就沒人公車私用?你以為孫悟空管蟠桃園時,就沒人過來順倆果子走?

這太有可能了,先不說王母娘娘在安天大會上拿出來的大株蟠桃,就連居住在方丈仙山上的東方朔都偷過。在孫悟空尋找救治人參果樹的良藥時,就曾經求助過東華帝君,他有個童子就是東方朔:

「這個小賊在這裡哩!帝君處沒有桃子你偷吃!」

孫悟空不僅跟天庭眾位神仙關係處得好,還跟《雍正王朝》中的任伯安一樣,手中握著一本《百仙行述》。

這也導致,十萬天兵天將都拿他沒辦法,連太上老君都得配合他玩一出倒栽蔥表演。但南海觀音菩薩看透了這一點,畢竟她在南贍部洲待過,所以才舉薦了平時不在天庭的二郎神。

雖然孫悟空也試圖查查二郎神的帳,想讓他知難而退,可惜失敗了,人家二郎神是清白的。這也導致後來的取經路上,再見二郎神時,一口一個「哥」喊的那叫一個親。

玉帝同樣看出了問題,這才喊來了如來佛祖,壓住了孫悟空。

十、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乃是人情世故,在南贍部洲待過十來年的孫悟空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

因為自己心中有本帳,之前自己大鬧天宮的人情還是得還的,所以取經路上,他沒少去搬救兵。很多時候,不是他打不過那個妖怪,而是因為他知道妖怪的背後還有人,而那個人,自己不能去惹。

在遇到拿不定主意,也搞不清楚其背景的妖怪時,更是不能隨意打殺。比如七隻蜘蛛精,孫悟空是一直懷疑她們可能是仙女下凡,也一再追問土地。這也導致,很多時候明明可以出手幹掉她們,他卻停手:

「我若打他啊,只消把這棍子往池中一攪,就叫做滾湯潑老鼠,一窩兒都是死。可憐!可憐……常言道:『男不與女斗』不要打他……」

哪來的好男不跟女斗,取經路上,他又不是沒打死過女妖精。

對待豹子精也是一樣啊,聽說人家叫南山大王,在終南山修行。就不敢下手了,在院子裡走來走去,一會兒要打,一會兒又不打,反反覆復多次。

實際上掰著手指頭好好數一數,別看孫悟空咋咋呼呼的,但在取經路上,他壓根就沒打死過幾個妖怪。有靠山的自不必說,他肯定不敢打,早早找主人收走。

算來算去,真正被他打死的,白骨精、蜘蛛精、蟒蛇精、六耳獼猴,就這些。其中的蜘蛛精,就算已經確定了其沒有靠山,孫悟空還是想給機會的:

「且不要打他,只教還我師父師弟來。」

可惜蜈蚣精執意要吃唐僧肉,不願意用唐僧的命換蜘蛛精的命,最終被打死了。

就連車遲國的三位大仙,也不能算是孫悟空打死的,是自己技藝不精把自己搞死的,不能算孫悟空頭上。

還有三隻犀牛精,也不是孫悟空殺的,是默許了豬八戒的行為。最後他還特意指出,這犀牛角啊是寶貝,拿出四隻給了來幫自己忙的四木禽星,托他們「進貢玉帝」。然後留了一隻在金平府府堂鎮庫,讓凡人知道自己的英勇事跡,最後一隻則「帶去靈山,敬獻佛祖」。

你看看人家孫悟空這一番安排,滴水不漏,幫自己忙的人都有好處,還能領賞。自己呢,還能留名,滿足名利的要求。

而這一切,除了被壓五百年的低谷期,他有所思考以外,更重要的便是在南贍部洲的那十年,他真的學到了很多,很多!

正所謂,菩提祖師那裡學本事,南贍部洲學權術,中西結合,效果顯著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6126a9d04fb10f12c9affbf212bbe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