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指導,人民網和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3遊戲責任論壇」在北京舉行。三七互娛集團副總裁、總編輯王彥恭受邀出席當天的活動,與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專家及遊戲行業從業者齊聚一堂,共話遊戲行業賦能文化傳播。
向全球Z世代青年講述中國文化及發展
今年是遊戲責任論壇舉辦的第五年。五年間,遊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不斷向多元化、體系化發展,並通過「遊戲+」模式延展產業生態邊界,以遊戲賦能實體經濟發展。
作為中國頭部遊戲企業之一,在「講好中國故事,踐行社會責任」的主題論壇演講環節,三七互娛也分享了企業履責的模式以及遊戲企業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的具體做法。
在王彥恭看來,要講好中國故事,要理清對誰說、說什麼、怎麼說這三個邏輯。「Z世代青年是我們中國故事傳播的主要對象,我們需要對準這些關鍵的人,通過有重點、持續性的輸出,擴大中國故事的影響力;在內容方面,中華大地上正在發生的故事,還有中國傳統文化故事,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內容。它們和遊戲的融合,不僅能為遊戲帶去新的升華,還能助力遊戲在其賽道上走出差異化道路。我們應該利用好這些素材,通過有吸引力的內容,抓住用戶的『胃』,從而增強中國故事的吸引力;在傳播方式上,企業要用好融合思維,做中國遊戲的世界表達,通過文化表現創新,做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踐行者。」
注重年輕化表達 用融合思維展現中國之美
近年來,遊戲以一種新型社會生產力的形式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政策、技術和市場的共同推動下,遊戲產品向精品化、細分化轉向,遊戲產業也在加速與實體經濟創新連結,以跨界合作的方式賦能其他產業。
現場,王彥恭也就企業如何用好融合思維,做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分享了三七互娛的經驗做法。「在中國故事創新表達的過程中,我們的做法是將文化和各種形態的網際網路產品進行融合,通過遊戲產品、虛擬場景打造等,讓傳統文化『鮮活』地走進年輕人的興趣圈,讓優秀傳統文化可視、可感、可玩。」
據介紹,不管是在精品內容生產,還是文化向功能遊戲研發,亦或新技術的結合應用,三七互娛都已產出多個項目,藉助數字化技術力量,讓中國故事以更為鮮活立體的方式呈現出來。「近一年來,三七互娛發行的《叫我大掌柜》就做過京劇臉譜、廣府文化、醒獅等文化內容的聯動;功能遊戲方面,三七互娛推出了中醫藥文化科普的《小神農尋百草》、南方日報聯名版《守護龍舟》、廣州非遺文化介紹《我是畫卷修復師》等。」王彥恭介紹道,「在做全球化傳播的同時,我們也會採用『因地制宜』的策略,以貼近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受眾的傳播方式,去推動中國故事的全球化表達。」
在王彥恭看來,作為媒介進化與時代嬗變的產物,中國網絡遊戲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三七互娛作為數字文娛產業的一員,希望通過「遊戲+」的方式,去做中國故事、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踐行者。同時,企業也將堅持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因為有責任才有品牌,有責任才有競爭力,有責任才有和諧共贏,有責任才有基業常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d3afd0fe0cd7e3fced885d41cdf42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