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界M7銷量緊追理想L7,該緊張的不是理想,而是BBA!

2023-11-25     汽車扒一扒

在一次次不造車的肯定回答中,余承東成為了車圈男神。

只花了5億就升級而來的問界M7已經爆單了,和一年前賽力斯頭疼的賣不出去車相比,今年賽力斯頭疼的點則在於,如何快速把這接近10萬台問界M7訂單交付出去。

最近數據顯示,細分市場中問界M7銷量直追理想L7,成為中大型電動化產品的TOP2級產品。

市場中存在一個嚴重的誤區,就是電動化市場似乎是一個存量市場,是一個此消彼長的生存土壤,理想系產品一定會因為新的對手出現,而被搶走很大一批訂單,繼而出現銷量下滑的局面。

但事實卻不是如此,理想的增速在短期內很難被遏制住,即便30萬級電動化競爭者越來越多,依然不影響其不斷拉升的銷量。

電動化的優勢如今越來越明顯,除了更好的動力駕駛感受之外,更大的尺寸、更好的科技感、更出色的生活方式,都是此前燃油車給不了的。

未來的技術進化方式一定會分流,20萬以內越來越注重基本面,續航、充電、可靠性,20萬以上產品越來越注重電動化的高品質出行格局,自動駕駛、核心技術推動。

聊了半天,該提到核心詞了,BBA。

20萬以上過去是BBA的市場,理想的增量就是從BBA而來,AITO的增量同樣是來自於BBA,從終端上就能找到直接的答案,BBA降價幅度來得非常快,而且降幅超出預期。

此前不可一世的寶馬3系,如今的320版本終端價格已經降到24萬左右,即便是所謂的奔馳一哥,C系的價格也已經狂跌。

二線豪華品牌更是直接淪陷,凱迪拉克CT5的終端價格已經跌到20萬左右,從運營角度來看,如果不是這些豪華品牌遇到了增量的壓力,是絕對不會如此出讓利潤的。

20萬以上的消費格局,過去只有BBA的燃油車可以選擇,「另闢格局」的似乎只有豐田THS混合動力架構的雷克薩斯ES300h。

想買30萬以上的電動車,在5年前就是個玩笑。

但在今天則完全不是如此,大量的PHEV、EV、REEV產品越來越多,燃油車消費者被大量、快速分流,BBA的損失最為明顯。

雖然它們保住了基本的銷量面,但平均銷售價格卻已經明顯下滑。

企業在遇到震盪的時候都會先開啟降價策略,如果降價策略失效的話才會體現在銷量上,BBA目前扛住了第一波電動化的衝擊。

所以我說,問界M7搶的其實不是理想的銷量,而是BBA的市場,先讓BBA沒有增量,再讓BBA沒有存量。

當我們退一步來看BBA的40萬以內產品時,包括5系在內的所有豪華車,其實更多的是在兜售品牌價值,在產品端的價值感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強。

舉個大機率會被噴的例子,其實在很多人眼裡,15萬的君威和40萬的寶馬5系,其實在使用感受上沒有明顯的差距,它們的差距只存在於配置、加速和品牌上。

雖然容易被噴,但卻是一個無法反駁的事實。

嚴重的溢價,在當下的乘用車市場中其實也在瘋狂的擠壓BBA的水分,因為越來越多的優秀電動化產品開始出現,動力表現、科技表現、生活方式都在有著新的驚喜出現,這逐步釋放了BBA的價值。

尤其是在85後、90後已經全面進入高端消費市場的今天,20萬以上的高端車市場BBA存量戰已經打響,想要在未來3年-8年的市場中競爭中國電動化品牌,BBA要做的不僅僅是降低價格,還要重新定義自己的品牌和產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af89a80490cef1fb9b232ef1f8bd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