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琦:勇毅前行「追錳人」

2022-10-14     貴州都市報

原標題:周琦:勇毅前行「追錳人」

周琦(左二)與團隊成員在礦區討論。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馬紅梅

「心情十分激動,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周琦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今年58歲的周琦是貴州省地礦局首席科學家、貴州省地質調查院自然資源部基岩區礦產資源勘查工程技術創新中心主任。40年來,他不斷開拓創新,在尋錳路上攻堅克難、勇毅前行。

17歲那年,周琦從原地質部昆明地質學校畢業,分配到貴州省地礦局103地質大隊工作。當時,鑽研錳礦的年輕人不多,工作踏實認真的周琦經常跟隨錳礦科研組到野外考察。在艱苦的野外工作中,他看到了老一輩科技工作者吃苦耐勞的品質,進一步堅定了克服困難、勇攀科技高峰的決心。

1999年,103地質隊承接了原國土資源部下達的關於銅仁—松桃地區錳礦資源調查評價的重大項目。當時,周琦已是103地質隊的總工程師。為確保項目進行順利,他邀請了很多資深專家開展預探。

經過綜合研判,大家一致認為松桃自治縣筆架山—茶葉山一帶可能有錳礦。

然而,103地質隊連續在筆架山打了兩個鑽孔後,並未見礦。有人開始產生疑慮,難道貴州無錳可尋?

憑藉著多年找礦經驗和對貴州地質環境的了解,周琦堅信黔東武陵山區還有錳礦。傳統的錳礦成礦理論認為,錳礦一般是在盆地邊緣或是在海邊成礦。但周琦發現,黔東武陵山的錳礦特徵與傳統錳礦成礦理論出入很大。

於是,周琦再次帶領團隊到松桃西溪堡地區找礦。剛開始並不順利,周琦便以更加嚴格的標準測量地層剖面,用發現的錳、鉻等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學比值規律來預測錳礦可能存在的位置。2000年10月10日,西溪堡終於見礦。

為進一步深造提升,2000年周琦考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先後攻讀了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博士畢業後,他建立了全新的錳礦內生外成氣液噴溢沉積成礦理論,突破了國外傳統的錳礦外生外成沉積成礦理論範疇。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他帶領103地質隊錳礦團隊走遍貴州的山山水水,終於找到4個世界級超大型錳礦床和1個特大型富錳礦床,貴州錳礦資源儲量躍居亞洲第一位,改變了世界超大型錳礦床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格局。

近幾年,周琦與團隊共同努力,又取得新突破——提交了我國第一個特大型富錳礦床大精查報告;通過大數據與錳礦勘查的融合,實現了錳礦勘查數字化,並成功推廣應用到貴州實施的磷礦、鋁土礦、金礦、重晶石礦和鋰礦等礦產大精查項目中。

這些年,周琦獲得了「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周光召科技獎」「全國創新爭先獎」等殊榮。他率領的貴州省錳礦資源預測評價科技創新人才團隊,被授予「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稱號。「今後,我將倍加珍惜這些榮譽,不負信任與重託,帶好頭、作示範,多找礦、找大礦、找富礦,做一個實實在在的『追錳人』,努力為貴州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礦產資源保障。」周琦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5096bee263a8eb5e2a2e5c37390f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