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副總裁張舒冰對話港股投資專家:2024年港股仍然有機會

2023-12-22     雪球

原標題:雪球副總裁張舒冰對話港股投資專家:2024年港股仍然有機會

12月16-17日,主題為「厚雪長坡」的2023雪球嘉年華在廣州舉行。

作為業內具有較高影響力的投資盛宴,本屆雪球嘉年華邀請業內知名經濟學家、機構專業人士、熱門上市公司高管、雪球人氣用戶,持續為投資者解讀市場熱點,分享、展望未來投資機遇。

近年來,港股持續低迷,市場活躍度有所下降,但從長期來看,港股的投資機會依然不少。

在17日的主會場上,雪球副總裁張舒冰對話丹書鐵券基金經理陳俊濤、華安合鑫董事長兼投資總監袁巍、畢盛投資董事總經理王康寧,針對港股市場投資做出解讀,就如何在市場一致預期尚未達成時找到其中的結構性機會,給出了全面解析。

雪球副總裁張舒冰對話丹書鐵券基金經理陳俊濤、

華安合鑫董事長兼投資總監袁巍、畢盛投資董事總經理王康寧

為什麼選擇港股?

雪球副總裁張舒冰表示,港股市場一直是全球投資者的重要選擇,但是在過去的幾年中,恒生指數連續下跌四年,恒生科技連續下跌了三年,港股的賺錢效應有所減弱,不過,仍然有機構在港股市場取得了非常好的投資業績。

丹書鐵券基金經理陳俊濤認為,港股現在仍然是非常好的市場,是便宜和正向回報市場。「以A、H股溢價指數來看,港股便宜了大概50%多。港股現在也是一個正向回報市場,所謂正向回報市場,我們從2016年到今天來看,回購以及股息超過了13000億,而它募集資金的情況是2500億,所以它是正向回報的市場。」

華安合鑫董事長兼投資總監袁巍表示,過去幾年在香港市場取得投資收益,主要原因是香港市場在比較差的大環境之下,仍然可以從容找到穿越牛熊的投資標的。「香港市場主要分三類資產,第一類資產是金融地產類,無疑,它是驅動整個香港市場下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第二類資產是網際網路類;第三類資產是央企類分紅回報很高的資產。」

「但是你仔細看這三類資產就會發現,如果以2021年為界限,這三類資產呈現出完全不同的走勢,金融地產和網際網路是持續下行的,但真正央企類的資產在2021年反而作為一個上漲的起點。從2021年來看,像中移動、中海油這些公司其實都獲得了不錯的收益,我們就是通過投資這些公司穿越了周期。」袁巍補充道。

畢盛投資董事總經理王康寧表示,畢盛有一個「4Alpha」視角的投資體系,投資是按照成長型、價值型、周期型和機會型這四種不同的Alpha類型來做的。在過去幾年,畢盛整個投資是以成長型和價值型為主,相對來說比較平均、比較均衡。對於周期型的資產,因為考慮到周期在下行,也只是近期在布局,之前一直是成長和價值為主,今年全年是這樣的狀態。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各種不同的Alpha類型上,找到最多能夠創造超額收益的機會。」王康寧表示。

不要掉進便宜的陷阱

眾所周知,港股一直是以低估值為特色吸引投資者,但是在雪球嘉年華的這場對話中,各位嘉賓也提醒,不要掉進便宜的陷阱,因為便宜是相對的。

袁巍解釋到,一些房地產股的股價也很便宜,甚至達到了0.2倍的PE,但是商業模式是會坍塌的,如果資產端出了問題,負債是剛性的,那麼便宜就是假的。很多央企好的地方在於不僅便宜,且當時的基本面也並不差。

「基本面非常重要,如果你純粹找價格便宜,你就很容易掉進價值陷阱,價值陷阱對人的殺傷力是更大的,很難從裡面抽身而退,很有可能把你深深套在裡面。」袁巍表示。

陳俊濤對袁巍的觀點表示認同,他認為,所謂的便宜,就是不要掉進便宜陷阱裡面,優秀的公司便宜才是真的便宜,比如在幾年前買地產股,如果地產股它的商業模式已經出現了問題,所謂的便宜反而掉入了價值的陷阱,這種便宜並不是真的便宜。

市場下跌的時候不一定是逆向投資

每一個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都會面對股票下跌,也會面對逆向投資的選擇。

例如,面對利空消息,袁巍認為,「倒過來想一想,就算這些利空都是對的,難道這個公司就一文不值嗎?這句話可以送給現在很多股票。」

畢盛投資董事總經理王康寧認為,真正的逆向投資,就是在大家恐懼的時候你貪婪,大家貪婪的時候你恐懼。

「這個道理大家恐怕都是知道的,那麼什麼時候應該去貪婪,什麼時候去恐懼,要自己做功課。一個公司的基本面是什麼樣的,未來前景怎麼樣,未來利潤率怎麼樣,心裡一定要清楚」,王康寧認為,不要去追隨市場的主流思維,主流思維往往是造成市場錯誤定價的主要原因。

王康寧還以醫藥行業作為逆向投資案例進行了分享:有一個經常被大家忽略的細分領域——OTC(非處方藥)。OTC藥是非常有特色的品種,大家對它的價格敏感度非常低。OTC的藥企每兩年都會加價4—5%,所以基本上這麼多年都是跑贏通脹的,消費屬性又非常強,估值還比創新藥便宜很多。

當白酒或者調味品達到40或50倍市盈率的時候,OTC這種抗通脹和消費屬性相結合的品種卻很便宜,因為在那個階段,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創新藥,去追求爆髮式成長,忽略了OTC藥這種穩健成長的品種,如果這個時候你關注到了OTC品種,就是逆向投資。

「OTC是藥也是消費品,作為一個消費品不會有爆髮式成長,很難像新藥剛上市就有30、40%的成長,是比較平穩的成長,但是平穩成長是非常可持續性的成長。」王康寧表示,逆向投資的方法可能會給大家帶來超越市場的回報。

他認為,此前一直提到港股是無效市場,但是在某些領域其實是有效的,比如港股在消費品領域就是比較有效的。

2024年港股投資機會

儘管2023年港股呈現了下跌趨勢,但是幾位嘉賓都對2024年的港股市場充滿期待。

陳俊濤直言,從投資收益以及確定性的角度來說,看好公共事業板塊特別是電力行業,原因有三:

首先,在CPI比較低增長甚至負增長的時候,公用事業有它的表現空間,所謂表現空間就是過去40年公用事業特別是電力是沒漲價的,當CPI比較低的時候,反而有上漲的空間;

第二,過往電力是快速增長的時間,比如過往幾年都是4-5%,以後可能增速就更低,可能只有2-3%,這會使得用煤減少,那麼電力的定價體系會得到改善;

第三,因為新能源發展,有一些電力運營商同時也是新能源電力的運營商,這會改善成本結構。

王康寧認為,港股消費股目前還是存在不少機會,「港股這個市場其實是更能夠獲得超額收益的。」他表示,像啤酒、乳製品、食品、餐飲這些領域,過去兩年港股下跌過程中,這些消費品公司其實股價並沒有下跌,還是比較穩的,是因為外資對消費是比較理解的。但他也提醒,現在在港股中,外資的占比仍比較大,因此,港股不能忽視外資的影響。

袁巍認為,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如果說行情是個鐘擺,現在就是鐘擺比較極致的位置,只要熬得過去最終會有一個大機會擺在面前。「我們有一個最大的利好是無風險利率的大幅下行,我甚至認為整個周期相關的品種都會有比較大的投資機會。」

「現在的市場是黎明前的黑暗,在我的理念當中,明年是一個資本市場的大年。」陳俊濤表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beca53403336af4c42caf28b9741c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