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青(富書作者)
說起央視優秀主持人,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誰?是幽默搞笑的撒貝寧,還是溫柔大氣的董卿,當然他們都是。但要說誰是央視的第一女主持人,那一定是沈力老師。
她身上,帶著很多個「第一」。
是中國第一位電視播音員,又是第一位電視女主持人,被稱為電視播音主持的「第一滴水」。她嚴謹的工作態度,端莊、大方、誠摯的螢幕形象傳承至今。她發掘趙忠祥,獲溫家寶總理主動讓座。
一生獲獎無數,1995年獲得中國主持界的最高獎——金話筒特殊榮譽獎,2006年獲得中國電視主持人25年傑出貢獻大獎等。
她是當之無愧的中國螢屏第一人。
她為中國播音事業付出半生心血,擁有兩段美滿的婚姻,愛情事業雙豐收的沈力,卻始終對兒子有愧疚。
其中發生了什麼呢?
1933年,沈力生於山東濟南,原名叫沈立環。
她的祖上是清朝軍機大臣沈桂芬,官至大學士、兵部尚書、太子太保等,頗負盛名。儘管後來家境逐漸衰落,但沈家良好的家教家風卻一直沒變。
受家庭影響,童年時期的沈力就已經多才多藝,能歌善舞,在表演方面表現出極高的天賦。
其母也是大家閨秀,沈力五歲起,母親就教導她要知禮節,平時走路、坐立均要注意儀態。
多年後,沈力作為主持人出現在電視螢屏上,梳著利落的短髮,時刻保持著得體的微笑,行得端正、坐得端莊,這正是得益於家風的長期薰陶。
沈力雖然氣質溫柔優雅,骨子裡卻很有主見,這種性格對她未來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49年,剛滿16歲的沈力想報名入伍,但她知道父親不會同意,於是她先斬後奏,偷著辦理了入伍手續。等到父母知道她入伍的事,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後來,父母看著她實在喜歡錶演,也就不再反對。就這樣,沈力開始了長達8年的軍旅文藝生涯。8年的部隊生活,把年輕的沈力從一個嬌小的姑娘鍛鍊成結實耐摔打的鐵娘子。
命運之輪在悄悄轉動,沈力也沒想到,前方,會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在等著她。
1949年入伍後,沈力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文工團任演員。靚麗的外形,優秀的表演天賦,再加上勤奮努力,沈力很快憑藉出色的表現迅速嶄露頭角,成為了團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
優秀的她自然也吸引了無數仰慕者,這其中,就包括了初戀張銳林。
張銳林是團里的男演員,高大帥氣、能歌善舞,但生性靦腆,只敢偶爾借著討論表演內容的由頭跟沈力搭搭話。
大多數時間,他都只是站在角落默默地關注著沈力,她是那樣地耀眼,讓張銳林不敢輕易靠近。
沈力也逐漸關注到這個優秀內斂的男生,每次不經意的眼神對視,都會讓他心跳莫名加快。
那時候的文工團管理非常嚴格,不能談戀愛。
他們以各自的方式關心著對方。沈力看到張銳林的鞋底磨穿了,便偷偷地把自己省下來的一雙棉襪送給了他。
天氣轉冷時,張銳林會花光他攢下的所有錢,為沈力買一條溫暖的圍巾。這些微小的行為充滿了愛意,卻不聲張不顯露。
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之間的情感越來越深。
不過,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1952年初,沈力被調往武漢文工團,而張銳林則被派往哈爾濱由於相隔千里,通訊不便,這段美好的少年愛情就這樣走到盡頭。
與張銳林分開後,沈力一心撲在工作上,不久從文工團輾轉到了總政歌舞團,她拒絕了無數追求者,直到遇到她未來的丈夫吳殿勛。
吳殿勛一直默默地關注著她的成長,給她安慰與鼓勵,有了吳殿勛的陪伴,沈力逐漸走出失戀的陰影。
當吳殿勛向沈力表白時,她心情十分複雜,經過幾天深思熟慮後,沈力終於下定決心,決定給這段感情一個機會。
兩人的感情逐漸加深。沈力的父母也期望看到女兒能早日成家立業,不久之後,他們正式訂婚。
當沈力覺得她和張銳林緣分已盡時,卻不曾想,再次見面的機會來得這麼快。
1954年,沈力到哈爾濱進行表演。張銳林坐在觀眾席上,一眼就認出了她。
演出結束後,張銳林找到了沈力,面對著希望再續前緣的張銳林,她最終鼓起勇氣說道:「銳林,我已經有了訂婚對象。」說完,她伸出了戴著訂婚戒指的手。
張銳林無奈地選擇放手,而沈力和吳殿勛也很快結婚,並迎來了兩個可愛的兒子。
沈力與張銳林兩人的人生軌跡就像是兩條直線,短暫相交後就分道而行,多年後再見,境遇已是大不相同。
對於沈力而言,她的事業才剛剛開始。
1954年,總政歌舞團去東歐訪問演出,在列車上,恰巧需要一名火車播音員,由於沈力嗓音清純圓潤,她成為最好的人選,在長達七天的旅程中,她負責完成播報的任務,也正是這個巧合,成為她人生道路上的轉折點。
1957年,沈力從部隊轉業,由於有了之前的播報經驗,在朋友的鼓勵下,她報考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被順利錄取。並幸運地成為現場解說開國大典齊越的學生。
報告那天,齊越跟沈力說,你這個名字不好記,我給你改個名字吧,於是,從沈立環變成沈力。
第二年,組建中的原北京電視台(今中央電視台的前身)招播音,沈力憑藉紮實的功底脫穎而出,25歲的她成為新中國第一位電視播音員,開始長達半個世紀的播音生涯。
回憶當年的電視播音現場,沈力說,可用狼狽二字來形容。
播音的基本要求是:不許隨便改稿子,編輯寫什麼就得念什麼。但是,廣播播音跟電視播音還不一樣,不光是聲音,還有圖像,觀眾是可以看到播音員的。所以就得背稿子。
當時條件簡陋,沒有提詞器,而且全部是直播,出現差錯無法補救。
在最初兩年里,整個北京電視台只有沈力一名播音員,所以,她要播報內容很多,無論是新聞、社教、文藝、體育節目,還是什麼節日慶祝實況、大型文藝晚會的轉播,她都要做。
為了做到零差錯,沈力成為拚命三娘,每天早上四點就起來背各種稿子,忙到晚上十點半。
在播新聞時,她必須在現場看到導播間內顯視器的新聞畫面進行播報,播完跑到導播間,對國內外新聞進行畫外解說,最後再跑回現場進行下期預告。
每次播完,她都緊張得手腳冰涼,腿發軟,甚至有好幾次差點忘記和觀眾說再見。
最終,沈力硬是靠著自己的努力和勤奮,把工作做到萬無一失。
這樣連軸轉的生活,她經歷了整整一年多。
好在,隨著電視廣播的發展,電視台大面積擴招「播音人才」,沈力又親自選拔出了中國最早的一批電視工作者,如趙忠祥、呂大渝等人,這些人後來也成為了央視的中堅力量。
一轉眼,到了上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中國老百姓的思想和生活產生了重大的變革。
看電視,成為老百姓解決日常生活難題的一種方式,比如冰箱、風扇怎麼使用,《為您服務》欄目因此孕育而生。之後,央視將它設置為固定欄目。
這是中國電視史上第一個固定欄目名稱,固定播出時間,固定主持人的專題節目。已年屆50歲的沈力,再挑重任,成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第一位節目主持人。
沈力有多年播音主持經驗,她認為,主持人應該主動參與節目,全面深入掌握節目內容,通過鮮明個性的語言風格,「面對面」地和觀眾交談。
有時,為了講好一道菜怎麼做,她會自己學習一次,親自體會觀眾遇到的困難和感受。
很快,她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主持風格,得到了觀眾認可和喜愛。
《為您服務》欄目收視率僅次於新聞聯播。從1983年1月節目改版開播到當年5月,就收到來自全國的1.3萬封信;6月,央視共收到觀眾信件7248封,而其中有3300多封寄給沈力。
事業上,沈力收穫了巨大的成功。而這一切,離不開在她背後一直默默付出的吳殿勛。
吳殿勛為了讓她安心工作,婚後毅然放棄了個人發展,當起「賢內助」,打理家務、照顧小孩,他把家裡照顧得井井有條,從未讓沈力操過心。
而沈力生完孩子不到一個月就上班了,她為孩子做的最多的,就是在騎車上班的時候,把他們放到幼兒園。
遺憾的是,沈力越成功,與孩子的關係卻越疏遠。
在大兒子吳林眼中,媽媽是世界上最忙最忙的人。
小時候,他最羨慕其他小朋友有媽媽陪著玩,可以在媽媽懷裡撒嬌,有媽媽參加學校家長會。
而他的媽媽每天總是很忙,早出晚歸,只有在電視上才能經常看到她。
但即便如此,每次只要在電視上看見沈力的身影,他總是一臉驕傲地指給身邊人:「看!那是我媽媽。」
受沈力影響,吳林也很喜歡播音。小的時候,他會纏著媽媽教他播音技巧。可是,沈力工作壓力大,每天連軸轉,星期天也經常加班,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教兒子。
看著兒子的表情由期盼逐漸變成失落,沈力心裡有痛,很內疚,但無可奈何。
後來,長大的吳林報考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他希望能像媽媽一樣成為優秀的主持人。
為了更有機會考上,他希望媽媽輔導一下自己。這回,沈力一口就答應了。
然而,沈力工作還是那麼忙,不是出差,就是很晚才回家,留給兒子的時間極其有限。
好幾次,她晚上10點多到家,累到差點癱軟,但還是強打精神給兒子講解播音技巧。
懂事的兒子見沈力很疲憊,他心疼媽媽,便不讓媽媽晚上下班後再教自己了。
結果吳林高考落榜了,沈力很難過,覺得是自己耽誤了兒子。
為了讓兒子能夠靠近自己的夢想,從不求人的沈力,向台里領導提出申請,就這樣,吳林成為台里的臨時工。
吳林曾夢想在央視當播音員,可現在只能在這裡做一名勤雜工。
沈力內心十分愧疚,覺得都是自己的原因才導致兒子落榜。而這份愧疚感,一直伴隨著她,直到生命的終點。
1988年,沈力迎來了她的退休時光,她希望退休後能好好陪伴家人,彌補這些年因忙於工作,而疏忽家人的遺憾。
然而,命運總是善於捉弄人,她的丈夫吳殿勛被診斷出患有晚期癌症。這個消息對沈力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還沒來得及好好相處,丈夫的日子就開始進入倒計時。
1993年10月,離休後的沈力再次被請回中央電視台,主持《夕陽紅》欄目。
她本想拒絕,但丈夫卻站出來贊成。她告訴沈力,不要因為自己的疾病,沉浸在悲傷當中,要發揮餘熱,要繼續工作。
為了減輕沈力的負擔,吳殿勛仍然上街買菜做飯,還安慰沈力說「我這不是還好好的嗎?」
在丈夫的鼓勵下,沈力再次回到觀眾的視野中,又服務起老百姓,教老人滑雪、健身、養生等。
每每這時候,沈力都會想起患病的丈夫,記不得偷偷抹過多少次眼淚,但在節目中,她始終保持溫暖的笑容。
1994年春節前夕,吳殿勛的病情急轉直下,危在旦夕。
61歲的沈力每天在電視台、醫院兩點一線奔波,春節節目播出在即,億萬觀眾在等著她,她在台里整整呆了兩天兩夜完成了錄製。
剛忙完工作的沈力不知道,噩耗已經在醫院等著她,丈夫去世了。
護士說,吳殿勛在清醒的時候,讓醫生給沈力打過三次電話,還一直念著「立環呢,立環呢」。
之後的工作中,沒人知道,在那熟悉的笑容背後,沈力正承受著愛人離去的巨大痛苦,在一段時間裡,只有拚命工作才能緩解她的悲痛。
巨大的悲痛和繁忙的工作,不規律的作息 ,也蠶食著她的健康。在處理完丈夫的後事,沈力就進行膽囊摘除手術,醫生建議她全休兩個月,而她只休了不到半個月,就把假條偷偷藏起來,出院了,繼續回到台里工作。
《夕陽紅》深受觀眾喜愛,一個忠實觀眾特地從蘭州趕來南京和她見面,送了一件自己親手做的棉衣和紅色圍巾給她,棉衣是她連夜趕出來的,紅圍巾是本命年的沈力必須要戴的,辟邪。
看到這樣熱心的觀眾,沈力不禁淚流滿面,直言欠了觀眾很大一份情。
在短短的半年時間之內,《夕陽紅》就和名牌節目《東方時空》一起,成為中央電視台白天收視率最高的欄目,被評為中央電視台十大優秀欄目之一。
此時,沈力已經年過60。
吳殿勛臨走前,唯一的牽掛就是沈力,他希望沈力能夠在他走後再找個老伴,不要孤零零的一個人。
但沈力心中已經無法容納他人,她希望就這麼平靜地度過晚年。
三年後的一天,沈力上街買菜,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那就是初戀張銳林。
儘管40多年未見,可看到沈力,張銳林還是第一時間就認出了她。從青絲到白髮,但沈力依舊是張銳林魂牽夢縈的存在。
「立環……是立環嗎?」再見夢中人,張銳林激動得說不出話。
原來,自從得知沈力訂婚後,張銳林也開始接受父母安排的相親,後來隨便找了個姑娘草草結婚,由於缺乏感情基礎,日常生活矛盾不斷。
後來,妻子帶著孩子提了離婚。他孤身一人來到北京,住在哥哥給他的一套房子,沒有想到竟然和沈力住在一條街上。
從那之後,張銳林天天在那等沈力,可就是等不到她,沈力此時沒有再續前緣的想法。但張銳林並沒有放棄,以朋友的身份關心她、照顧她,始終默默陪伴在她的身邊。
他的深情與執著不僅感動了沈力,還感動了她的兩個兒子,最後在孩子和昔日老友的撮合下,兩個有情人在五十年後又戲劇性地走到了一起。
張銳林形象地將此描述為重新補上了愛情這一課。
從那時起,他們又共同度過了23年美好的時光,愛情事業圓滿的沈力,剩下的唯一挂念,就是兩個兒子。
2020年7月28日,沈力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臨走前,她含淚道出了這些年來對兒子深深的愧疚與自責:「我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的廣電事業,但我對我的孩子心裡有愧啊。」
但此時的兩個兒子,早已能夠體諒母親的不易,並在心中默默原諒了母親。
沈力親切的發音和笑容,伴隨著一代人的成長,她是時代的符號,更是一代人的記憶,她的一生,奉獻給了中國電視事業。她永遠會被銘記。
作者簡介:青青,富書作者,第4本書即將出版,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