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終極命題。
這兩天,#老兩口退休工資1萬2被女兒送養老院#的新聞,衝上熱搜。
重慶陳大爺今年88歲,和老伴的退休金加起來一個月能有12000元,此外,還存有一棟房子的拆遷費。
可當他將養老金和拆遷費統統給了女兒之後,卻被安排進了養老院。
住了一段時間後,陳大爺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於是提出想要搬出去。
沒想到被女兒直接拒絕了。
於是就出現了新聞開頭的那一幕,陳大爺找來記者,氣憤地控訴自己的女兒的「不孝」行為。
新聞曝光後,陳大爺的女兒瞬間成為了眾矢之的。
許多網友都認為其是白眼狼,甚至覺得老兩口應該起訴女兒。
但很快,就有知情人就站出來,替女兒鳴不平。
原來,陳大爺腿腳不便,需要常年坐輪椅,而老伴則患有阿爾茲海默症。
之前請過的幾個保姆都走了,女兒又是獨生女,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
送養老院實在是無奈之舉。
說實話,這個新聞看得我挺心酸的。
評論區很多網友猜測,女兒是不是拿了錢不要父母?
我們可以來算一筆帳:
房租2000元,請一個住家保姆6000元,物業水電、生活費4000元,再加上每月買藥錢,老人的退休金根本不夠。
更何況,兩個人都需要24小時看護,還要伺候吃喝拉撒、翻身、按摩、出去遛彎,6000元不可能請得到這樣的保姆。
這大機率也是為什麼,之前沒有一個保姆能幹下去的原因。
那把父母送進養老院就是「不孝」嗎?
不完全是。
普通養老院收費基本在5000元左右一個人,這還不算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要加收看護費。
如果是稍微好點的養老院,養老金很難完全支付。
這個女兒大機率還要自己貼錢。
只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父母和子女,各有各的難。
老人不喜歡養老院,女兒沒精力照顧。
殘酷生活之下,我們又怎麼能忍心責怪任何一方。
而這樣的生活場景,遠不止是老人一家。
也是2億獨生子女,看得見的未來。
說一個我的親身經歷。
前幾天去醫院複查,看到兩個老人同樣在做檢查。
一個出了病房,一群兒女趕緊上前圍著,有的推著床,有的拉著手,神情無不擔憂;
而另一個老人,只有一個兒子獨自照顧,在醫院跑上跑下,累到癱倒。
據中國社科院統計,我國的獨生子女總量約為1.8億。
年齡最大的一波獨生子女們,今年已經四十多歲了,正是面臨巨大壓力的時候。
上有養育之恩未還,下有撫育之責未盡。
身心、經濟、時間,任何一關對他們來說都是千斤重。
然而,對他們來說最大的壓力和掙扎還不是中年危機,而是無人分擔的孤獨和焦灼。
「在父親生病到最後離世這段時間,我多希望有個兄弟姐妹能抱著痛哭一場。」
這聲嘆息,來自一位男士。
畢業工作十餘年,娶了妻子,也有了可愛的孩子,他以為一切都在慢慢往好的方向發展。
直到父親被查出癌症。
住院期間,智能化的醫院對母親來說寸步難行,他請了一個多月的假照顧父親。
但假用完了,還是不得不去上班。
這還不算最難的,對他來講,最困難的是:
任何決定,都要自己做。
手術進行到一半時,醫生突然出來說情況比預期的還要糟。
他大腦「嗡」的一聲,一片空白。後面醫生還說了什麼,他已經聽不清,只能機械地簽下一張又一張單子。
遺憾的是,兩個月後他的父親還是走了。
「真的好累,卻無法休息,我真的不止一次渴望有一個兄弟姐妹,可以代替或者照應一下,哪怕一天也行。
現在我又要照顧母親,又要鍛鍊身體,以防自己出了問題。
我要是倒下了,我們的家就真的崩塌了。」
作為獨生子女,他們曾是何其幸運的一代。
舉全家之力,將資源和關注都傾注在一個孩子身上。
但他們也是不幸的一代。
長大後工作、買房、養娃都趕上時代巨變,放下工作養不起家,拿起工作照顧不了父母。
既沒有人分擔經濟上的壓力,也沒有人可以換把手。
自己就是屋檐,再也不能到處躲雨了。
有一個網友的評論很扎心:
「這不僅是獨生子女和父母的困境,也是如今數以億計中國老年人口的共同困局。」
一邊是越來越重的生存壓力,一邊是兩鬢斑白行動不便的父母。
即使有兄弟姐妹,每個人都在為生存奔波,要承擔養家餬口的責任。
在工作和現實的夾縫中,父母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被我們排在最後一位。
有位博主曾記錄了一位老人晚年的一天。
老人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老伴走得早,她一個人獨居了23年。
她心裡很清楚,子女們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很難陪在身邊照顧她。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身體越發孱弱,上下樓梯都成了問題,更別說給自己做飯。
為了不給兒女添麻煩,她只能每天在老人食堂訂飯,然後把一份盒飯分成3分,就是她的一日三餐。
吃飯的問題是解決了,但老人心中的孤單與日俱增。
拍攝那天,恰好是老人83歲的生日,但遺憾的是,老人的子女終究一個也沒來,甚至一個電話也沒有。
中國人心裡,大多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
多子多福。
子女越多,以後就不愁養老的問題。
但無數赤裸裸的案例面前,我們不得不承認,孝心終究抵不過現實。
甚至有時候,子女越多的家庭,父母就越沒人養老。
前段時間有個令人唏噓的新聞。
湖南一千萬富翁叫羅某忠,累積了數千萬資產。
按理說這樣的條件,他的晚年定然能安穩度過。
但其實,從幾年前,兒女們就想盡辦法找他要錢,尤其自他去年做了腦部手術後,關係更是變得劍拔弩張。
今年5月,羅某忠曾召開一次家庭會議,要求兒女們在繼承家業的同時,負責他的養老問題。
結果不歡而散。
幾天後,他還因房產問題,與兒子發生激烈爭吵。
最後被子女送進精神病院,在醫院用自己的衣服自縊身亡。
我們當然願意去相信血脈中的親情。
只是有時候,在人性和利益面前,親情脆弱得如同一張紙。
子女多了,老人有意或無意的偏心,會造成兄弟姐妹間矛盾重重。
而一旦遇到問題,也容易互相推諉。
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無時無刻不在上演。
《最好的告別》里有一句話:「老年不是一場戰鬥,而是一場屠殺。」
而這場屠殺,恐怕無人能夠倖免。
每個人都會老去,誰到老年都有說不清的事,解不開的題。
身為普通人的我們,已經沒有後路可退,只能提前給自己鋪好路。
首先,對父母來說。
不管現在多麼幸福,多麼輝煌,一旦你開始老去,你就會發現你的命運很難由你掌控。
除了把兒女教養成明理善良的人,也要早早為自己做好規劃。
1、儘量保養好身體,提前預防疾病
日常多儲蓄自己的健康,多親近大自然,多出去走動走動,保持豁達開朗的心態。
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自己體面無憂、有尊嚴地老去。
2、儘早掌握各種養老方案的相關信息
最後,無論是去養老院還是居家請保姆,都可以多結交一些知心好友,或者委託律師,或者選定「意定監護」,每月不定期探望。
讓護工、養老院知道:
自己即使是老頭老太太,也是有人權的。
3、儘可能養好自己的錢包
養老,歸根結底就是錢的問題。
包里有錢,才能抵禦大部分的風險。
提早做好金錢儲蓄,努力讓晚年更幸福、更體面一點。
另外,對於子女來說。
人生規劃不是只有工作和事業,也要回頭看看養育我們父母。
我們是父母的孩子,也終將會是孩子的父母。
你現在怎麼對待父母,你的孩子將來也是如何對待你。
1、做好應對疾病的經濟保障
給父母養老,吃穿用度並不是最大的開銷,而是生病的醫藥費。
除了努力賺錢,狠狠存錢外,也可以適當考慮給父母配置醫療保險,緩衝壓力。
2、與父母多溝通他們的養老意願
大部分子女其實都是孝順的,可是迫於時間與精力,又或者與老人分處兩地,使不上力。
這就需要子女與父母多多溝通,把彼此的需求和擔憂都說出來,反而是對父母晚年負責的表現。
3、重視父母身體健康,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
無論身在何處,與父母分隔多遠,都要帶他們定期檢查身體。
以及可以主動讓父母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價值,才是最大的孝道。
目前,我國也在不斷提升養老服務體系,大力推進社區社會化養老服務。
不少地區還正在試行「社區+興趣」互助養老模式。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探索出了更多新潮的養老觀念,有更多養老福利政策出台。
既不用去養老院,也不拖累子女。
每個人都有變老的一天,面對年老和養老,父母和子女都不用粉飾太平。
雙方朝著一致的目標努力,盡力而為,無愧於心,才是一個家最大的遠見和智慧。
點個「在看」,願所有老人都老有所依,圓滿一生。
你和父母聊過養老問題嗎?或者你對自己養老有什麼規劃嗎?一起來評論區探討吧。
作者 | 小嗲
編輯 | 張敬,兩眼帶刀混帳到老。
主播 | 亞楠,電台主播。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