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季節交替,總會有一大批人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這些人大多數是感冒了。雖然大家都認為感冒是件小事,但是很多人對於感冒的認知,還是很有限,甚至經常陷入感冒誤區。感冒不可怕,陷入感冒誤區才可怕!今天我們講講四個常見的感冒誤區。
誤區一:身體差才感冒
其實,不管身體素質如何,人都會感冒,只是部分人感冒症狀表現得比較明顯,部分人感冒症狀表現得較為輕微。
一個體質正常的成年人,一般來說一年會生2到5次感冒,春秋季節感冒次數較多,季節更替也是如此。不過,每年感冒超過10次的話,那就需要多加註意。最好前往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判斷為何感冒次數偏多。
誤區二:感冒一定要吃藥
很多人認為感冒必須吃藥,但其實感冒需不需要吃藥得看具體是什麼感冒。感冒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普通感冒,另一類是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具有自限性,一般不需要專門治療,多喝開水,注意休息。7到12天基本就可以痊癒。普通感冒吃藥多由於感冒症狀過大影響日常工作生活,吃相應的藥物可有效緩解鼻塞、流鼻涕、頭痛、發燒等症狀。
而流感不一樣,症狀比普通感冒嚴重,還可能引起併發症。如果發現自己患上的是流感,最好還是前往醫院進行治療。
誤區三:抗生素治療感冒好得快
雖然現代醫學表明引起感冒的病原體有很多,包括病毒、細菌、支原體等,但絕大多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對於細菌感染效果較好,對病毒無效。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濫用抗生素可能促進細菌產生耐藥性。當身體真正發生細菌感染時,抗生素可能會失去療效。
誤區四:打流感疫苗可預防感冒
部分人認為打流感疫苗之後可以預防感冒,一針下去一勞永逸。流感疫苗確實可以預防流行性感冒,但對於普通感冒沒有作用。還有打流感疫苗所帶來的免疫力可持續一年左右,藥效過期後不補種疫苗仍可能患上流感。更何況,流感疫苗並非100%有效。
不過,接種流感疫苗還是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和作用,特別是對於自身免疫力較弱的兒童和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