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經典,1966年大眾電影封面封底展示,傳說中的第7期稀有罕見

2019-09-23     書法人瞿宇輝

過去的歲月里,電影雜誌中的老大《大眾電影》,曾經在人們的業餘生活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回味經典,看到這些熟悉的封面封底照片,勾起了我很多的回憶。

許多資料顯示,1966年《大眾電影》停刊前,共出版306期;其實不然,應該是出版了307期。只不過第307期,問世的數量極少,很少有人見到,所以成為了稀缺之物。

1966年的《大眾電影》充滿了紅色氣息,共出版了7期。今天向朋友們展示其14張封面封底照片,其中包括傳說中的第7期(總第307期),讓我們一起來保存曾經的記憶。

一、《大眾電影》1966年第1期封面:《勝利在望》劇照;封底:《紅色背簍》劇照。

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經典老電影《勝利在望》,由蘇輝、何超群、湯敏、張雄、吳南山主演。全殲敵人,勝利即將到來。

經典故事片《紅色背簍》,由黃鐘、李雨農、韓焱、程漢焜、杜德夫主演。影片講述了華北某山區,縣供銷社的先進工作者王福山,響應號召支援山區建設,回到自己的家鄉紅山店當營業員的故事。

二、《大眾電影》1966年第2期封面:《三進三城》劇照;封底:《「特快」列車》劇照。

老電影《三進三城》,由梁音、張繼強、方化主演。趁敵掃蕩之際,神兵天降,端敵老窩。經典老電影,畫風樸實,演員感情真摯,引人入戲,同樣的主旋律革命題材電影,卻甩了現在那些影視劇幾條街。

故事片《「特快」列車》,由盧桂蘭、史可夫、盛林中、賀小書主演。影片劇本紮實,結構嚴謹,時代感強烈,是此類型影片的典範,堪稱影史遺珠。這是我國電影史上少有的火車題材影片,調度略為驚人,有幾個鏡頭構思很巧妙,高潮部分具有一定的拍攝難度。

三、《大眾電影》1966年第3期封面:《青松嶺》劇照;封底:《大浪淘沙》劇照。

老電影《青松嶺》,由劉曉媚、敖文彬、李仁堂、張寶茹主演。這部電影雖然是農村題材,但具典型性,所影射的是一種範式,而不是簡單的意識形態宣傳。老中青三代車把式,鞭子象徵鬥爭的手段,馬車象徵集體,車把式象徵著掌握特殊技能的專家。

經典故事片《大浪淘沙》是一部高水平的電影,由於洋、簡瑞超、劉冠雄、王蓓、林嵐主演。電影主要講述四個結拜兄弟在歷史洪流中分別走入不同的道路的故事,片頭曲和片尾曲都是大江東去浪淘沙,中間還有一首插曲是琴聲悠悠唱濟南。

四、《大眾電影》1966年第4期封面:主席和工人們在一起;封底:《姑嫂練武》劇照。

紅色的心,紅色的路。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老電影《姑嫂練武》,由袁嘉蘭、馮嘉芬、孫潔主演。影片講述了在開展群眾性練兵熱潮中,女民兵張秀英在苦練硬功夫上不如嫂子李蘭珍勤奮,故在打靶時出現失誤,經教育後,虛心向嫂嫂學習,雙雙獲得十發十中「滿堂紅」。瞿宇輝。

五、《大眾電影》1966年第5期封面:《草原英雄小姊妹》劇照;封底:《戰洪圖》劇照。

經典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姊妹》,體現了當時熱愛集體、勇於戰勝困難的價值觀。來自外部意識形態的傳喚與自我的嚴格要求,促成了草原英雄龍梅和玉榮小姐妹的一夜之間長大成人,並最終在少先隊員慰問團的鮮花和掌聲中位列仙班。

老電影《戰洪圖》,由魯速、村裡、劉世龍主演。影片講述了海河沿岸某大隊人民群眾與特大洪水搏鬥,最後犧牲了村莊和豐收的莊稼,保住了天津市。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感謝那個艱苦困難時期還能做到舍小家為大家的英雄們。

六、《大眾電影》1966年第6期封面:主席和穆罕默德謝胡同志親切握手;封底:工農兵學習討論。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

七、《大眾電影》1966年第7期封面:工作中的主席;封底:學習討論中的紅九連。

這一期稀有罕見,比創刊號數量少一百倍的第7期,是收藏此刊藏友心中聖潔的百花女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PYVXG0BJleJMoPMTGQ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