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狂怒沙暴》就已經開機。
期間,有傳史泰龍將與成龍難得合作,但最後不了了之,實為一件憾事。
如今五年過去,《狂怒沙暴》才得以面世。
但也只是在沙烏地阿拉伯、阿聯、土耳其、俄羅斯小範圍上映,最終票房僅168.2萬美元,約等於人民幣一千兩百萬。
其中有不少不可明說的暗箱操作,導致這部電影無法在中國與觀眾見面,現在能夠賣給網飛,上線流媒體已屬大幸。
然而,看了《狂怒沙暴》,浪費了人生中寶貴的102分鐘。
電影不能說沒有文戲,只能說文戲略等於無,屬於低配版《戰狼2》+《瘋狂的麥克斯4》。
要節奏沒節奏,要故事沒故事,要畫面沒畫面,宛如涼白開,喝倒是能喝,但是沒半點味道。
在敘事邏輯上,處處是bug,看得人異常難受,只要想找,每一場戲都能找出槽點,且有理有據。
如成龍的女兒熟悉地形,所以成龍帶她去解救被抓的安保人員。
可她全程都在直升飛機上,甚至都沒有開口說話,水時長的痕跡太明顯。
還有片尾部分,約翰·塞納明明已經掉下懸崖了,兩輛車也接連爆炸,成龍和女兒向下看的時候,也沒有看到任何人。
可突然鏡頭一轉,約翰·塞納不合時宜地扒在崖壁上,強行大團圓,不僅如此,這部充滿臆想的片子竟然極有可能有續集。
至於成龍賴以成名的動作喜劇,在片中也好似過家家。
成龍的年紀確實大了,好多打鬥看起來又慢又無力,插入的笑點也儘是老段子,難以叫人發笑。
與約翰·塞納的搭檔倒是蠻新奇,可惜文化壁壘的相互碰撞遠沒有《尖峰時刻》精彩,即使換成史泰龍也無力回天。
特效方面更是一言難盡,看起來像是實景拍攝,其實大都是棚拍。
沙暴、爆炸等大場面的特效如同頁游一般,顯而易見的摳圖太出戲,再加所有人的表演都在水準之下,差與差的結合很難讓人忽略糟糕的特效。
故事的推進全靠強行製造戲劇衝突,人物弧度的塑造太淺薄,整個劇本結構都像是網大的手筆,觀影味同嚼蠟,給人的感覺就是兩個字——敷衍。
《戰狼2》故事簡單,但動作凌厲,節奏明快,單憑這些就足以讓人暫時忘卻合理問題。
《瘋狂的麥克斯4》透過美術布景、服裝造型、特效水平,打造的廢土科幻讓人信服,最起碼看著不尬。
可《狂怒沙暴》沒有汲取到這兩部電影的任何優點,別人是貴妃醉酒、千嬌百媚,它是東施效顰、啼笑皆非。
其實,在《狂怒沙暴》中可以看得出來,成龍在努力搞笑與打鬥。
可惜時代變了,觀眾的審美早已不是當年的樣子,還靠以前那一套應付已經糊弄不了觀眾了。
這不是成龍的錯,是時間讓成龍打不動了,與其看《狂怒沙暴》折磨自己,不如多回味成龍過去的電影。
成龍確實很愛電影,這一點毋庸置疑,可是也得接受現實服老。
現在的成龍式電影,全靠情懷撐著,但餿飯吃太多了,觀眾肯定會反胃,成龍也應該挑個時機激流勇退。
不過,成龍的作品厚度太強了,可以讓他的下坡路走的很遠。
如《A計劃》中的四場戲,一場是成龍從鐘樓的縱身一躍,一場是成龍在胡同里的左突右進。
一場是成龍和洪金寶兩人合作在茶館的雙劍合璧,一場是三兄弟大戰海盜羅三炮,動作設計極其精彩,兼具滑稽度和觀賞性。
隨後的《快餐車》,當成龍、洪金寶、元彪這三個名字報出來後即是票房保證。
為了讓影片有新意,洪金寶特意到西班牙取經,而且從故事編排到動作設計都叫人眼前一亮。
三個人三種打鬥風格,成龍對打世界冠軍賓尼·尤奎德茲那場戲,被《黑帶》雜誌評為「歷史上最精彩的影視劇打鬥場面」第2名。
片尾三劍客的打鬥不輸任何一部香港動作電影,簡直把港味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要演員有演員、動作有動作、笑點有笑點。
成龍無疑於活著的傳奇,是華語電影最大牌的一張王牌。
在中國,他是唯一一個不靠本土市場,單憑海外市場就能讓電影回本並且大賣的演員。
而且華人世界裡只有成龍一人的電影結束後觀眾還不肯離場,不是因為彩蛋,是因為要看NG片段。
成龍在世界各地拍攝電影的便利之處更是聽得耳朵都出繭了。
國外電影打分平台爛番茄因他而建,日本的好多遊戲和漫畫中的人物根據他所出,在荷蘭、烏克蘭、德國拍電影,當地大力支持。
這樣的成龍終於2016年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成為華語電影第一人,這是奧斯卡的榮譽,因為成家班就是當今世界動作片的最高殿堂。
可惜的是,彈丸之地,盡皆過火,儘是癲狂,如白駒過隙,煙花消逝,揮手告別,淚眼婆娑。
三五成群,錄像廳里,嘴叼火柴身披風。當年情,讓風繼續吹,香江兩岸,往事並不如煙,只是風景舊成諳。
嘆東成西就,只存笑顏;花樣年華,漸明漸暗,獅子山下,香港餘味,星河燦爛盡吹散。引嗟嘆,數車水馬龍,唯光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