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公臨古》
胡小石 著;魏美強 整理
ISBN 978-7-100-16772-7
定價:498.00元
商務印書館2023年9月版
作者簡介
胡小石(1888—1962),名光煒,號夏廬,晚年別號沙公和子夏等,浙江嘉興人。1949年後任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圖書館館長,書壇泰斗。學問淵博,長期從事古文字聲韻、訓詁、經史子籍、佛典道藏、金石書畫和詩詞曲賦的研究與教學;書法造詣精深,與林散之、蕭嫻和高二適並稱「金陵四老」。書法秉承李瑞清衣缽,對書史書論亦頗有研究對現代中國書法教育有篳路藍縷之功。著有《中國文學史講稿》《中國書學史》《書藝略論》等作品。
內容簡介
本書裒集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胡小石先生於20世紀20—40年代臨寫甲骨、金文、秦篆、漢隸、漢晉簡紙、南北朝及隋代碑誌法帖等古代書跡作品一百三十餘件,絕大多數作品系首次披露。內容涉及殷商甲骨文八種,兩周金文兩種,秦代篆籀三種,又有漢代鐘鼎、鏡銘、墓券、刻石、摩崖、畫像題榜等十四種,悉用榮寶齋精製仿古箋紙,古道顏色,交相輝映,可見先生欲以遍臨古代書跡自現之意。
本書由南京大學考古學青年學者魏美強整理並釋文,輔以對臨古對象的簡要說明和歷史評價,以助讀者理解。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徐興無為本書撰寫序文,介紹了胡小石通過臨古研究中國書學的獨特路徑與造詣,使讀者在鑑賞大師書法作品的同時得以窺見中國古代書法發展的脈絡。
裝幀設計
知名設計師潘焰榮擔綱本書整體設計:小8開闊大開本,原大原色原樣影印,完美再現胡小石臨古作品的風采和神韻;精選八幅長卷臨古作品,以M折的形式與正文呼應,呈現先生對臨古對象的豐富理解和詮釋;臨古作品對照以釋文與說明,既具可讀性與鑑賞性,亦便於臨寫追摹;封面凸印,內文採用四種藝術紙,柔軟溫潤,古意翩然,觸感與視覺體驗俱佳。
西泠印社社員、青年書學家盧康華博士題語
南雍書學肇始於臨川李先生。先生堂廡甚大,教澤甚廣,門下諸子各專其能,中尤以嘉興胡先生為著。先生學問淵雅,著述宏富,於書學別具識斷,啟人智慧。此冊為日常臨書之作,上溯殷周,下及晉隋,取資之豐,研習之勤,令人嘆服。數十年功力所聚,以學養藝,以藝增學,非尋常斤斤於一點一畫,以一碑一帖自囿者可比。胡先生真能與古為徒,而入古出新者也。興無老師寄贈,開卷有得,略識數言於耑。癸卯立冬後一日康華敬於滬寓。
節臨西周魯侯尊銘文(胡小石)
節臨樓蘭出土晉紙《五月二日濟白帖》(胡小石)
目錄(滑動閱讀)
凡例
節臨商代甲骨文四種
節臨商代甲骨文四種
節臨西周魯侯尊、西周作冊令方彝銘文
節臨秦始皇二十六年銅詔版
節臨秦二世元年銅詔版、秦新郪虎符銘文
節臨漢鼎銘文兩種
節臨西漢梁鍾、龍淵宮銅鼎銘文
節臨敦煌漢簡兩種
節臨敦煌漢簡兩種
節臨敦煌漢簡兩種
節臨敦煌漢簡兩種
節臨敦煌漢簡兩種
節臨敦煌漢簡兩種
節臨敦煌漢簡三種
節臨樓蘭漢晉簡紙三種
節臨西漢雲陽鼎銘文
節臨敦煌漢簡三種
節臨敦煌漢簡兩種
節臨漢代銅鏡銘文三種
節臨漢鼎、漢鍾銘文兩種
節臨漢武梁祠畫像題榜
節臨東漢《劉平國刻石》
節臨東漢鎮墓券兩種
節臨樓蘭漢晉殘簡三種
節臨敦煌、樓蘭漢簡三種
節臨樓蘭漢晉簡紙四種
節臨三國魏鍾繇《賀捷表》
節臨三國魏鍾繇《薦季直表》
節臨樓蘭魏晉殘紙
節臨樓蘭魏晉殘紙
節臨樓蘭魏晉殘紙
節臨樓蘭魏晉殘紙兩種
節臨樓蘭晉紙《五月二日濟白帖》
節臨樓蘭魏晉殘紙兩種
節臨樓蘭魏晉殘紙四種
節臨樓蘭魏晉殘紙四種
節臨樓蘭魏晉殘紙三種
節臨東晉王羲之《八日帖》
節臨東晉王羲之《多日帖》《雪候帖》
節臨東晉王羲之《冬中帖》《賢內妹帖》《乾嘔帖》《適欲遣書帖》
節臨東晉王羲之《秋中帖》
節臨東晉王羲之《徂暑帖》《君晚帖》
節臨東晉王羲之《曹娥碑》
節臨東晉王羲之臨本《宣示表》
節臨東晉王羲之《樂毅論》摹本
節臨東晉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
節臨北魏《大代修華岳廟碑》
節臨北魏《鮑纂造石浮圖記》
節臨北魏《安定王造像記》
節臨北魏《司馬紹墓誌》
節臨北魏《孟敬訓墓誌》
節臨北魏《趙充華墓誌》
節臨北魏《刁遵墓誌》
節臨北魏《崔敬邕墓誌》
節臨北魏《杜遷等廿三人造像記》
節臨南朝《梁安成康王蕭秀碑》碑陰
節臨北魏《賈思伯碑》
節臨南朝梁《始興忠武王蕭憺碑》
節臨北魏《張猛龍碑》
節臨北魏《張猛龍碑》碑陰
節臨北魏《賈智淵妻張寶珠造像記》
節臨北魏《元子永墓誌》
節臨北魏《張黑女墓誌》
節臨北魏《元馗墓誌》
節臨北魏《韓顯祖等造塔像記》
節臨東魏《程哲碑》
節臨東魏《敬使君碑》
節臨東魏《敬使君碑》碑陰
節臨西魏《杜照賢造像記》
節臨北齊《張龍伯兄弟等造像記》
節臨北齊《崔頠墓誌》
節臨北齊《劉碑寺造像記》
節臨北齊《比丘道寧造像記》
節臨隋《龍山公墓誌》
節臨隋《張貴男墓誌》
節臨隋《常丑奴墓誌》
節臨隋《佛說寶梁經刻石》
整理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