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情懷的《暗殺風暴》,古天樂的忽悠,窮途末路的港片

2023-08-19     閒人電影

原標題:消費情懷的《暗殺風暴》,古天樂的忽悠,窮途末路的港片

現在的邱禮濤儼然成了港片的的萬金油。

這幾年上映的香港電影基本都是由他執導,所以風格也就成了一路不停炸、男色挑大樑、文本都雷同,古天樂、劉德華使勁薅。

《暗殺風暴》也不例外,從內到外與其他港片一模一樣。

營銷方式又是消費港片情懷,宣發主打古天樂,海報古天樂站C位,可古天樂的戲份總共也沒有幾分鐘。

對於港片來說,現在的古天樂就是他們的沈騰,含古量成了驗證一部港片是不是香港電影的標準,至於是不是爛片,港片目前幾乎與這個詞劃等號。

那麼,《暗殺風暴》的成色究竟如何?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缺點很明顯,優點是比《掃毒3》強。

在角色塑造上,有些不夠深入,片中胡杏兒成了張智霖內心鬼的外顯,這種破案模式在模仿《神探》。

但在形式上有些雞肋,之所以有這樣的觀感,是因為張智霖飾演的羅飛過於扁平化,不像劉青雲具有很強的解讀性。

首先,羅飛一點也不瘋,邱禮濤也沒有放大和描述他的兩面性。

其次,罪惡或正義執法以及人性掙扎缺失,只有直白的警匪片套路,一眼望到頭。

最後,貪嗔痴、七宗罪的呈現聊勝於無,因為張智霖從頭到尾都沒有墮入過黑暗,也就沒什麼存在主義的探討。

角色單調還則罷了,至少衝著情懷,這些老面孔還能看,然而劇本也很俗套就不能忍了。

古天樂露面的那一刻,再加劇情閃回後,所有真相都已大白,這是《暗殺風暴》最大的bug,怎麼可能讓主要扛票房的演員就客串一個乞丐。

正螺旋設謎時引人入勝,前半段雖然有點無聊,但那些草蛇灰線看著還不會沉沉睡去,可當古天樂一出現,後面的反螺旋解謎就成了畫蛇添足。

這種環環相扣,以敘述性詭計為主導的懸疑推理故事,最忌諱請知名演員來演反轉角色,很容易喪失解謎的樂趣,讓觀眾的意興盎然而來,索然無味而歸。

不僅劇本的問題很大,邱禮濤還強行製造雙雄對決。

為了讓古天樂跟張智霖對上位,本可以讓陳國坤繼續演,但邱禮濤卻將其換成了古天樂,一為票房,二為噱頭,這種替代的方式在電影中顯得很刻意。

年輕時兄弟情深,工作後兩極分立,一個無牽無掛,只有工作,一個有未婚妻,即將成婚,劇情發展沒有絲毫新意,都是往公式里填充片段。

片尾所謂的反轉也僅是為了湊時長,不然前面昏昏欲睡的節奏會勸退不少觀眾,變臉的設定更沒有什麼驚喜之處,只是讓古天樂出演變得容易一點。

吳鎮宇這條線也在借鑑《神探》的換槍疑雲,就是為第二部做準備。

如果僅有古天樂這個點反轉,整體故事還是比較平,但是加上吳鎮宇,多次反轉,很容易唬住人。

兩位看似是Darker的角色都不是Darker,頻繁的猜謎解謎,會營造出一種很好看的錯覺,跟《消失的她》一樣,實則經不起琢磨。

這類投機取巧的行徑,觀影的當下會憑藉故弄玄虛的眼花繚亂叫人為之一驚,但稍微一品就知導演的用意。

前期對吳鎮宇的黑化只有一段Darker對他說話的鋪墊,將將結束時,很突兀的來幾段閃回,擴充一下劇情。

這種全靠最後補齊所有細節,來一次驚天大逆轉讓觀眾詫異,但前期鋪墊很少的劇本結構就是編劇能力不足的體現。

同時也是一種懶惰行為,故意把最大的反轉藏在片尾,忽略邏輯自洽的問題,學希區柯克,以求達到玩弄觀眾的效果。

奈何邱禮濤並不擅長懸疑推理片的拍攝,導致《暗殺風暴》主次不明,處於嚴重失衡的狀態,哪些該作為重點,哪些該精簡做的不夠好。

就算沒看過原著,也能輕易猜到Darker可能不是一個人,也許是一個組織。

這個組織利用正義審判引出不同角色,且專門找在警隊內有劣跡,人性有弱點的警察,擴充警匪宇宙。

大家沒有聽錯,《暗殺風暴》十有八九有續集。

雖然票房走勢一般,但《反貪風暴》這種爛片都能拍到第五部,質量遠勝於它的《暗殺風暴》也未嘗不可。

就像陳思誠的唐探系列,每個角色都能獨立成篇,利用Q將他們串聯起來,就看邱禮濤有沒有這個念頭和時間,畢竟他手上的片子還有十幾部。

從《暗殺風暴》中也可以看出港片真的無力回天了。

金像獎不捧《正義迴廊》《濁水漂流》《手捲菸》《流水落花》中的新人演員、導演、編劇,排斥黃子華這個相聲圈的異己。

只知道一味地圈地自萌,給那些老人歌功頌德,導致本該趁勢接班的年輕人沒有平台可展示自己的才華,時間一久自然就泯然眾人,香港電影的斷層就會越來越明顯。

在《暗殺風暴》里,一眼望過去都是老熟人。

張智霖、古天樂、吳鎮宇、呂良偉、任達華、胡杏兒、佘詩曼、姜皓文、羅蘭、李子雄,確實是一出青春回憶,可這種熟悉恰恰阻礙了香港電影圈的更新換代。

也許呂良偉、任達華、羅蘭、李子雄這些角色需要年紀大的演員來演,但胡杏兒、姜皓文、佘詩曼飾演的角色完全可以啟用新人,反正只有幾分鐘的戲份。

一不用他們扛票房,二還能混個臉熟,就像周秀娜一樣,硬是從嫩模變成了女二,甚至女主,即便如此,港圈中的話事人都不願意給年輕人這個機會。

當年無線五虎和古天樂他們那一批年輕人能夠出來,就是靠金像獎和老一輩人帶才能被大家熟知,成為中流砥柱。

可現在,港圈明明有一批不錯的年輕人,香港電影卻裝做視而不見,這種短視的做法,讓看著港片長大的幾代人很失望。

放著人才不用暴殄天物,縱然《暗殺風暴》和《掃毒》拍到數十部也無濟於事,因為總有坐吃山空的那一天,港片真的到了說再見的時候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4c60c3a3c8677cac6a2339864085c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