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儒雅謙和,書生氣特別濃。
但早年間,黎明在電影里的形象大都是叛逆浪子,而《都市情緣》是他轉型的最後一部作品,也是他最不為人熟知的電影之一。
《都市情緣》像是專為宣傳李嘉誠的和記電訊拍的一部電影。
抓住BP機這一通訊工具來傳達「Call機一線牽,珍惜這段緣」的主題。
雖是廣告片,但劉鎮偉並沒有敷衍了事,反而將《都市情緣》拍成了香港影史最佳的愛情片之一。
與《天若有情》一樣,也成了女主吳倩蓮的代表作,香港電影的導演們對吳倩蓮太好了,幾部著名的愛情片都由她主演。
只是《都市情緣》在劉鎮偉和黎明的片單里,以及佳片眾多的港片大潮中,並不起眼。
它就像一部好書,也許書名很普通,封面不亮眼,可一旦翻看閱讀,便會愛不釋手,即使紙張泛黃、模糊,也不肯丟下。
《都市情緣》不同於劉鎮偉以往的作品,充滿了荒誕不經的無厘頭氣質。
在這部電影中,愛情這條線處處可見王家衛的風格,獨白、慢鏡、抽幀,劇本結構。
這都屬於王家衛擅長的寥寥數筆勾勒出情感世界的千溝萬壑,甚至連台詞「由這一分鐘開始」都與《阿飛正傳》呼應。
如果僅看黎明和吳倩蓮的愛情線,忽略導演劉鎮偉,單憑這些作者性的電影元素,就算掛上王家衛的名字也不違和。
但劉鎮偉不像王家衛,敘事都是意識流,沒什麼起承轉合,用視聽語言來表現情緒。
劉鎮偉深知自己玩視聽這一塊不可能比得過王家衛,便從劇本設計入手,以故事拉動電影的好看度。
劇本以吳孟達為中心,父子線為輔線,引出主線愛情線,兩條線相互交錯,友好度增強,觀影體驗提升。
其實,《都市情緣》的故事很簡單。
阿武(黎明飾)小時候,因父親膽小怕事,為了息事寧人,默認自己搶了別人的糕點,與父親產生隔閡,從此開始叛逆。
進監獄的頻次比回家都勤,一回家就帶著一身傷,在社會上胡亂混著,虛度人生,父親(吳孟達飾)恨鐵不成鋼,只能無奈接受兒子的不成器。
在一次江湖聚會上,阿武對Jojo(吳倩蓮飾)一見鍾情,她是老大威哥的女人,可阿武不管不顧,非要跟Jojo談朋友。
當晚便硬拉著Jojo出去,結果可想而知,被威哥的手下暴打一頓,但阿武不死心,繼續與Jojo約會,卻捲入了一場謀殺案。
這個案件讓阿武與Jojo的感情分分合合,也讓他與父親的親情因此由疏遠變得互相理解,成了阿武浪子回頭的轉折點,劇情到此也就結束了。
如果僅僅是這麼一個故事,《都市情緣》並不配稱之為港片遺珠。
《都市情緣》好就好在於俗套的故事上,加了合情合理的情緒渲染,與《甜蜜蜜》中的理性相比,多了一份衝動。
在《甜蜜蜜》中,李翹覺得不合適就離開了黎小軍,對待感情這件事,永遠都是理性大於感性,現實意味很濃。
而《都市情緣》並沒有這麼做,片中的所有感情都歸於「衝動」二字。
阿武與Jojo的相愛是衝動,為了與Jojo見面,襲警逃跑也是衝動,Jojo在婚禮已經定下來後,為了等阿武,選擇不跟威哥結婚也是衝動。
人是情感動物,不可能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理性分析,有時候一時衝動是年輕時為愛痴狂的表現,過後不一定會幸福,但當下肯定是不後悔的。
阿武和Jojo便是如此。
他們倆因衝動結緣,也因衝動沒有重複《天若有情》中有緣無份的悲情。
直到影片的最後,劉鎮偉依舊讓衝動主導,Jojo暫緩回美國,去碼頭等阿武出現,成全了兩年前因誤會分開的遺憾。
兩年前,阿武被誤會殺人遭到警方追捕,他奮力逃脫,告訴Jojo在碼頭見面。
但阿武並沒有等來Jojo出現,反而是差佬帶著捕狗器蜂擁而至,將阿武團團圍住,恍惚間,阿武看見了Jojo的身影。
他用盡全身力氣掙脫束縛,狂奔過去,然而一切都是他的幻想,他抱緊柱子不鬆手,放不下依賴與感情,依舊堅持等待Jojo現身。
當差佬告訴他是Jojo報警讓他們來抓他時,阿武心裡的執念徹底消失了,癱軟在地,讓差佬將他帶回牢房。
兩年間,無論Jojo來了多少份信,他都充耳不聞,變得萎靡不振,意志消沉,兩年後,換成了Jojo等阿武出現。
這一次,劉鎮偉不學王家衛、陳可辛那樣,讓旭仔抱憾而終,讓黎小軍對不起原配,李翹對不起豹哥,而是讓他們當初的衝動變成了現在終成眷屬的擁抱。
阿武跟父親的和解也是因為衝動。
雖然阿武經常惹是生非,但父親從沒有放棄過這個兒子。
阿武被誤會殺人,從差佬手中逃出來,在自家樓下等父親回家,父親看到兒子後並沒有責備,反而將存摺和身上所有的錢都留給了阿武。
此刻,阿武感受到了父親的無言的愛,並沒有像往常一樣把錢拿走,而是告訴父親,自己並沒有侮辱繼母的女兒,也沒有殺人。
父親聽到兒子發自肺腑的聲音,一瞬間明白了阿武的渴望。
他找到繼母的女兒詢問真相,得到了阿武確實沒有做禽獸之事的答案,對兒子的誤會解除。
在阿武因殺人罪被逮捕入獄後,父親開始東奔西跑,到處尋找證據證明兒子的清白,一晃兩年過去,當年的殺人犯終於落網,阿武得以沉冤得雪。
可當初不調查,不取證,僅憑阿武以前的案底就認為阿武一定是兇手的差佬,卻沒有絲毫的悔意,依舊出言威脅阿武的父親。
父親慫了一輩子,看到差佬這麼猖狂,終於動手,儘管自己的腿被打傷了,但是他並不後悔自己的行為,這是父親為兒子蒙受不白之冤的一次勇敢。
阿武被無罪釋放,父親前去接兒子。
阿武說自己聽說了父親一挑十幾個差佬的事跡,再次牽起了父親的手,與一直愛著自己的父親和解。
父親給了兒子一次機會,兒子還給父親一個回心轉意的兒子,親情讓阿武找回了自己,愛情讓他不負當年。
這種對衝動描述的這麼出色的電影,卻鮮為人知,實在是可惜。
當年,年輕的劉鎮偉至少還有些藝術追求,對待電影多多少少有個認真的態度,而現在,除了吃老本就剩粗製濫造了。
翻看港片,像《都市情緣》這樣沒有被發現的好片非常多,每每看到,驚訝之餘,也會感慨以前那個讓我們在光影世界裡肆意遨遊的香港電影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