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協和醫院血液科專家詳解「血漿療法」療效原理

2020-02-27   名醫開講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血液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梅恆,就「血漿療法」的作用及最新進展等公眾關心的情況,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記者:血漿療法的原理是什麼?此前多用於哪些治療?

梅恆:原理主要是利用康復者血漿中針對新冠病毒的特異性抗體,可以迅速識別並捕捉病毒,激活體內的補體系統清除病毒。

康復者血漿療法是人類防治傳染病的重要方法,特別是在既沒有疫苗又沒有特效藥的病毒性疾病時候得到使用,包括猩紅熱、黃熱病、禽流感等,最有名的是2015年非洲伊波拉病毒爆發的時候,世界衛生組織曾推薦使用;另外在2003年「非典」的時候,國內外也有許多成功運用的報道。

記者:康復者恢復期血漿對於挽救重症、危重症患者生命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梅恆:主要是通過輸血的方式,把康復者血液中的抗體給到重症患者,幫助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對抗新冠病毒。有效性體現在如病毒載量降低至完全轉陰、淋巴細胞比例上升、血氧飽和度上升以及體溫、呼吸等生命體徵和症狀好轉等。

記者:為什麼要強調康復者恢復期血漿?

梅恆:這個時期的康復者可經數字PCR檢測確定病毒完全被清除,其體內產生針對新冠病毒高滴度的IgG抗體數量最多、效果最好。

記者:目前臨床試驗大約有多少例,表現出怎樣的效果?

梅恆:目前武漢市已開展21例,集中在金銀潭醫院、協和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目前還未完全評價,對於重症,特別是7-10天內轉重症的患者療效更好。

記者:這一療法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什麼樣的人群適合捐贈?什麼樣的人群適合接受?

梅恆:兩方面都需要注意,一個是捐贈的康復者,一個是使用的受者。存在免疫系統疾病、兒童、老年人不適合捐獻血漿,尤其是感染比較嚴重的人,沒有完全恢復時,不適合捐獻;康復者血漿中抗體量也因人而異,只有通過臨床檢測符合要求的才行。另外,血漿在使用前也要經過嚴格病毒滅活和過濾後才能使用。

對於受者而言,重症患者更為推薦,而對於太晚期伴有多臟器功能衰竭的患者風險較大,還可能引發炎症因子風暴、出凝血功能障礙,因此需評估後謹慎使用;有血清病的患者也不能使用;輕症患者一般不需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