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一刀,砍得真狠啊!
狠得讓人在這個冬日,更添幾分寒意!
剛剛,突然傳來大消息:奧迪汽車大裁員,計劃在在六年之內,裁減9500名員工,約占員工總數的10.6%,以節約66億美元的成本。
天,一裁員,就是近萬人,這規模,網易與之相比,是不是小巫見大巫?請珍惜你的工作吧。
其實,奧迪跌落神壇,已早有端倪。2018年奧迪全球銷量為181萬輛,同比下降3.5%。今年以來,奧迪的銷量增長更是全線下降,前10個月,該品牌全球銷量下降1.2%,至151萬輛。
在宣布大裁員前,奧迪已悄悄進行了一輪大規模的高層換血,涉及財務、採購和人事主管等多個核心職位。
前幾天,大眾汽車更是下調了對營業利潤和銷售增長的預測,其財務長弗蘭克·維特坦率地說:"公平地說,大眾汽車最好的時代已經結束。」
是的,又一個國際巨頭,來到了「壯士斷腕」的關口,從繁花似錦到頹勢漸顯,僅僅不到幾年時間!
馬化騰說過:「巨人稍微沒跟上形勢,就可能倒下。巨人倒下時,體溫還是暖的。」
這話,對今天所有企業,無疑都是正確的!
02
說起奧迪,中國人不會陌生。
這曾經是一個多牛掰的公司啊。它的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商品標誌為四個連接的圓環,是國際高品質汽車開發商和製造商的象徵。上世紀末,奧迪A6開始在中國開始生產,打開了官車的進程大門。
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今天,奧迪的燃油車,開始走過了盛極而衰的巔峰,它面臨的問題,不僅有外憂,而且有內患;不僅有疥瘡之弊,也有心腹之痛,簡直可謂四面楚歌。
1、第一面楚歌,全球汽車消費下滑:今年全球汽車銷量預計將下降310萬輛左右,比全球金融危機困擾的2008年,下滑幅度更大。
2018年全球新車銷量比上一年減少0.5%,為9581萬輛,而今年一季度,全球汽車產銷量則下跌了約7%。
對我國來說,2018年也是汽車行業的一大分水嶺,汽車行業整體銷量出現28年來首次下滑,降幅為22.8%。
為什麼新車銷量會下滑?道理很簡單,一個國家城市化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後,汽車保有量多半已經較高,增長率必然下降。
面這種對汽車消費形勢,全球車企巨頭,日子都不好過。日產汽車,2019財年第二季度全球汽車銷量下降7.5%,營業利潤暴跌70%;通用汽車2019財年第三季度凈利潤下滑8.7%,同時下調了全年收益預期。
在這種情況下,奧迪當然也不可能與之絕緣,受到衝擊,那是太正常不過了,這直接導致了壯士裁員,改選更張。
2、第二面楚歌,品牌形象老化:長期以來,奧迪更多被視為商務用車乃至「官車」,成熟穩健有餘,而時尚性、年輕化不足,這導致了年輕一代消費者的疏離。
印象中的奧迪A6L,似乎總是一副黑色、沉穩、低調的經典形象,走的是公務、商務用車之路,甚至被稱為「官車」。
在以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國家給各級官員採購車輛,清單里很大一部分是奧迪品牌,坊間因此一直流傳:當官的開奧迪、暴發戶開寶馬、大老闆坐奔馳。。。。
但是,現在,隨著新一代的出現,年輕消費者開始更加青睞於年輕、激情、科技和動感風格,奧迪頂著「官車」的形象,難免為之疏離。
正因如此,奧迪現在正努力向品牌年輕化、時尚化轉型,但要改變用戶長期形成的心智,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經歷一個陣痛期,忍受業績的下滑。
3、第三面楚歌,負面輿論不斷:無論是4年前那場轟動輿論的大眾「柴油門」事件,還是多位奧迪用戶關於「奧迪汽車車內存在空氣異味」的投訴門事件,都嚴重影響了奧迪質量的美譽度。
4年前的那場轟動輿論的「柴油門」事件,大眾汽車承認公司在尾氣排放測試過程中,在近1100萬輛柴油動力車上存在作弊行為,其中包括奧迪公司生產的車型。
奧迪在美國遇阻,在歐盟老家也不順利。由於車型不滿足歐盟排放新規全球輕型車測試規程,奧迪2018年的利潤驟降。
而在中國,一汽-大眾奧迪則被多名用戶投訴,車內存在空氣異味,導致用戶得了白血病。
雖然多家媒體和業內普遍認為,並沒有相關證據直接證實車內存有異味與車主患病有關,但這難免也影響到奧迪的口碑。
3、第四面楚歌:智能電動汽車衝擊:特斯拉、比亞迪等的崛起,說明一個智能電動汽車的時代,正在加速到來,對奧迪這種燃油車巨頭,造成的競爭不言而喻!
這幾年,智能電動汽車開始發力,除了特斯拉,其他傳統汽車業巨頭也開始布局。
現在,歐洲已經開始制定了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很多國家也在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你研究了幾百年的燃油發動機,最後發現,人家根本不用這個,還比你跑的更快。
各國政府陸續將禁止生產銷售燃油汽車的議案提上日程。德國、英國、法國更是公開宣布:將禁止生產銷售汽柴油車!
2017年9月,中國有關部門也宣布:已經啟動了相關研究,制訂停止生產銷售傳統能源汽車的時間表。
如果這些決議最後真能實施,無疑對英法德乃至整個汽車產業會造成猶如地震般的效應。
而在這方面,奧迪則來得有些晚了。去年,前CEO被捕前後,奧迪正準備推出其首款電動車。
為了迎頭趕上,奧迪正在發力。所以,這次裁員,奧迪也說了,省下來的錢將投入到電氣化及數字化技術研發當中。
但是,業務的轉型,也往往是業績的下滑期。在新能源領域奮起直追的奧迪,整體業務也面臨巨大挑戰。去年,奧迪因在E-Tron等電動車型上的支出增加,導致其銷售回報率從7.8%降至6%。
不轉型,坐吃等死;轉型,則九死一生。的確,在這個快速變幻的時代,任何行業里都只剩兩種人:快速行動的人和死人。
看著奧迪這個昔日燃油汽車的霸主,在短短几年間,走過的這條由盛而衰的拋物線, 正應了那句話: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讓我們祝福奧迪轉型成功,重歸輝煌吧!
03
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年代,無數的機會令人心動,一個偉大品牌往往在一瞬間便打造而成;這也是一個冒險的年代,未知的的風險又令每一個人不寒而畏。
這一場場風暴的到來,就像彼得伯恩斯坦在《風險》中說那樣:企業興盛或衰敗,股市繁榮或崩潰、戰爭與經濟蕭條,一切都周而復始,但它們似乎總是在人們措手不及的時候來臨。
比爾·蓋茨說過:「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其實,任何公司裁員你都不必意外,「斷臂求生」不過是企業回歸常態。
畢竟,在這個充滿變數的年代,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對手是誰,你也永遠不知道你的明天會怎麼樣?
在這樣一個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江湖裡,惶者生存都可能不夠,或者只有被迫害妄想狂才能生存。每個企業家,必須時刻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腎上腺素噴涌;必須只有憂患、只有擔心、只有死亡感。
尤其重要的,是企業家要明確自身定位,更加突出一個最重要的職能:戰略思考和把控!
是的,在這種時代,越是大的企業,其企業領袖就更應當集中時間和精力,去辨析各種敏感信號,去洞察戰略大勢,去繞開陷阱,去把握機遇和促成創新。
凡所過往,皆為序章。在中國製造業告別粗放式發展,向附加值更高的產業鏈高端攀升時,中國企業進入了步步驚心步步為營的發展階段。對中國企業來說,戰略思考和把握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
一個企業發展的關鍵處,往往就是那麼幾步。向前一步是幸福,退後一步是黃昏,關鍵處行差還是走對,靠的,就是企業家的戰略思考和把握。
中國企業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