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是心律失常的一種,正常情況下是心房先跳一次,然後電流往下傳到心室,心室跳一次。如果心房提前跳了,就叫「房早」,如果心室提前跳了,就叫「室早」。在健康人群中早搏很常見,隨著年齡增長,出現早搏的頻率也增多,60~65歲健康人中,80%可出現早搏,但早搏更易發生於心臟神經官能症與器質性心臟病患者。
早搏是心臟病嗎?
小劉最近為自己的心臟發了愁。原來,最近公司加班很多,他時不時感覺到心臟跳得不太對勁,時常感覺胸口「咯噔」一下,有時有想要咳嗽的感覺。到醫院查了查,醫生說有早搏,但沒有發現心臟有什麼器質性毛病。這是怎麼回事?其實,很多朋友都有過類似的經歷,而我們需要了解並找出出現早搏的原因。
早搏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早搏多發生在情緒激動、神經緊張、疲勞、更年期、消化不良、過度吸煙、飲酒或飲濃茶、咖啡等刺激性炊料時。某些藥物也可誘發早搏,包括抗心律失常藥,即治療早搏的藥物本身也會引起早搏。成年人的早搏大多與憂慮有關。病理性早搏多發生於冠心病、高血壓、心肌炎、心肌病、二尖瓣膜病、甲亢性心臟病等心臟疾病患者。
一般來說,一段時間內偶爾出現心臟早搏而沒有器質性病變,可認為是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是否過於勞累、精神壓力太大了?此時不必緊張,調整生活狀態後大多會自行消失。
但是,如果發生過於頻繁,時常感覺到發慌、胸悶時,就要引起特別注意了。過多的早搏還能影響到心臟的泵血功能,產生頭暈、黑蒙等腦供血不足的症狀。
對於存在心臟基礎疾病的朋友,早搏還可能誘發或加重心絞痛或心力衰竭。
發現早搏怎麼辦?
(1)查找原因。
出現早搏時一般很難自行判斷性質,但不必過於緊張,應去醫院請醫生進一步檢查早搏原因,醫生會根據病史和體格檢查,進行x線、心電圖及超聲心動圖等檢測評價早搏的嚴重程度。如果能找到早搏原因,只要將誘發早搏的原因去除,治好誘發早搏的疾病,早搏便可逐步消除。如果無法找到早搏原因,請醫生決定是否需要對早搏進行治療。絕大部分早搏的病人預後都是良好的。頻發早搏,尤其是在心臟病基礎上可能演變為嚴重心律紊亂,或可能導致心絞痛與心力衰竭的甚至可能會對生命造成危險的,應注意治療。
(2)一般不需特殊治療。
對於找不到病因的頻發早搏,可能很早以前就已發生,許多病人已經習慣,經醫生評價為良性者,可以不必治療。偶發性早搏,對血液循環的影響不大,尤其是並非由其它疾病引起的,早搏本身亦非嚴重疾病,一般不必治療,所以早搏患者應消除思想顧慮,保持樂觀情緒。
對可治可不治的早搏,既要讓患者放下不必要的思想包袱,又不能忽視潛在的風險,醫生應正確判斷早搏風險,幫助患者做出恰當選擇。如果患者較年輕,心臟狀態好,即使早搏次數較多,也可以先不治療,密切觀察。患者如果有遺傳性心律失常導致死亡家族史,或早搏伴暈厥和嚴重的器質性心臟病等情況,可能24小時早搏僅幾千次,也需要進行治療。
(3)症狀嚴重影響生活或可能引起嚴重心律紊亂者需要治療。
頻發性早搏,尤其在心臟病基礎上可能演變為嚴重心律紊亂,或可能導致心絞痛與心力衰竭的,應注意治療。可以緩解早搏的藥物很多,如倍他樂克、異搏定、乙胺碘呋酮等,這些藥的藥性多較劇烈,應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治療應有耐心,不要頻繁地換藥。藥物治療無效的頻發早搏,病人無法耐受,可做射頻消融治療。
提醒:不頻發、症狀不明顯的早搏患者不建議進行射頻消融
早搏症狀明顯,24小時心電圖記錄早搏次數超過心跳次數的10%,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消融治療成功率較高者,醫生可推薦消融台療。介於二者之間可做可不做者,在治療的效益和風險上,醫生應作出正確判斷,並向患者及其家屬講清治療利弊。
(4)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著重對生活方式和作息規律的調整,如少喝濃茶、咖啡,不要吸煙、飲酒,不要過度熬夜,早睡早起,進行適當的體育鍛鍊等。應該強調的是,保持情緒穩定對預防功能性早搏非常重要,因為臨床發現,精神高度緊張、心理壓力過大是引起功能性早搏的主要誘因。
自己「摸」出來的心臟早搏
脈搏是心臟收縮和射血衝擊動脈血管導致的波動感,有一次心臟收縮,就會產生一次脈搏,正常情況下節奏勻齊,節律規整。當您出現以上症狀時,可以馬上摸摸自己的脈搏,如果摸脈搏的時候感覺不整齊、漏跳或者提前跳了,那就是有早搏的現象。
有些早搏(房性早搏)還可能發展為房顫,大部分病人房顫之前可能會有房性早搏,您在摸脈搏時會發現,脈搏的次數少於心跳的次數。
以上是關於早搏疾病的介紹,多了解一些就不會在發病的時候緊張過度,保持鎮定,正確判斷。由緊張過度情緒激動或運動誘發的過早搏動可試用鎮靜劑和β-受體阻滯劑。頻繁發作、症狀明顯或伴有器質性心臟病者,應儘快找出早搏發作的病因和誘因,給予相應的病因和誘因治療,同時正確識別其潛在致命可能,積極治療病因和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