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做完心電圖後發報告給我留言的人群,問的比較多的問題也是:竇性心律不齊是怎麼回事?查出竇性心律不齊該怎麼辦?
當然了,我們知道,很多健康人也存在竇性心律不齊,多數是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不需要特殊處理。但並不是所有的竇性心律不齊都不需要治療,對於器質性心臟疾病引起的竇性心律過緩等問題,仍要引起高度重視。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竇房結——心臟正常起搏的指揮官
心臟是我們身體里的水泵,心臟收縮時負責將血液泵到全身各處,心臟舒張則負責將全身的血液抽吸回來。如此有規律、協調的循環往復維持機體血液供應。
而竇房結就是發號施令的司令部,負責掌控心臟心房心室收縮舒張工作,負責心臟電衝動的正常發放,使我們的心跳頻率通常維持在60~100次/分。
如果與我們平時做的心電圖聯繫起來,可以這麼理解:
「司令部」竇房結髮出信號後,由傳令兵經過結間束和房間束將信號從竇房結傳心房,而且邊傳邊喊,告訴心房的泵說:「竇房結喊你們收縮啦」——此時心房收縮在心電圖上產生P波;
為了把上級的命令集中傳達到心室,傳令兵到達中間驛站—房室交界區之後,會在驛站休整一小會兒——在心電圖上產生P-R段;
等所有傳令兵都到達房室結之後,所有的傳令兵再一起出發,通過經過室間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纖維網將信號傳至心室引起心室收縮(也稱為心室激動)——心電圖產生QRS波群;
然後心室進入復極階段產生心電圖的T波。
心臟的一次收縮舒張周期在心電圖上就產生一個P-QRS-T;正常情況下,心臟的這種節律是由竇房結髮出指令產生的,因此稱為竇性心律。
「司令部」竇房結衝動發放頻率異常或者竇性衝動向心房傳導過程中發生異常,如傳導受阻都會導致心律失常,臨床上稱為竇性心律失常。
「竇性心律不齊」不是病,大多也不需要治療!
很多人一聽說「心律不齊」,便認為這是不正常的現象。雖然沒有任何症狀,也要四處求醫,找專家,想趕快治。但醫生往往又說:「不用治。」有些人仍然不放心。
其實,「竇性心律不齊」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病。竇性心律不齊常見於兒童、青少年中,當然成年人也有不少。尤其是心率較慢時,與生氣、情緒不穩定、或使用某些藥物(如洋地黃藥物,嗎啡等)以及神經張力有關。
如發生「竇性心動過速」(超過100次/分)可能的原因就與健康人吸煙、飲茶或咖啡、飲酒、體力勞動及情緒激動等有關。也可以見於某些病理狀態,如發熱、甲亢、貧血、休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應用腎上腺素、阿托品等藥物時。
正常情況下,心跳節律是規律而整齊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竇性心律不齊是一種心律失常,是因為竇房結髮出的信號不完全規律。但是這種情況大多時候是因為呼吸變化導致的,比如吸氣時心率會增加跳動,呼氣時又可減慢跳動,它的快慢周期基本等於呼吸周期,屏氣時心律又是規律的,這種我們叫做「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
所以,被診斷為「竇性心律不齊」的人要注意辨別是否是「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自己心率的增快或是減慢是否與呼吸頻率有關,只要沒有其他的症狀,就不需要治療。當然,精神緊張等造成的「竇性心律不齊」也不需要治療。
器質性心臟疾病引起的竇性心律過緩等問題要引起重視!
成人竇性心律的頻率低於60次/分稱為竇性心動過緩。
有些健康人,尤其是運動員、老年人或是睡眠時心跳也可能低於每分鐘60次。但是如果心跳低於50次,出現頭暈、乏力以及氣短的症狀,就要重視起來,看看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心律過緩。
例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房室傳導阻滯、心肌病和病竇綜合徵等器質性心臟疾病,都可能引起竇性心律過緩,這種要引起高度重視。
一般情況下心律低於每分鐘40次,患者往往會出現心功能不全或暈厥等症狀。可積極使用提高心律的藥物治療,顯著竇性心律過緩伴竇性停搏且出現暈厥者可考慮安裝人工心臟起搏器。
總之,最後提醒大家:竇性心律不齊一般無臨床意義,一般無須治療;如果合併竇性心動過緩且有明顯不適,則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針對性處理,嚴重者甚至需要安裝人工心臟起搏器治療。
希望今天的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您有心臟疾病相關疑問,可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程雲閣醫生】留言或發送檢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