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一個地方的名菜,都是就近取材,歷經長年演變,樣式最終定型,但是紙包雞作為梧州乃至廣西名菜,首先雞就是來自廣東的清遠雞,以毛黃,腳黃,肉黃而聞名的三黃雞。包雞肉的紙是來自福建的玉扣紙。為什麼紙包雞不在這兩個省出現,而偏偏在梧州發揚光大,這個無從考證,一致通過的是好味。
自從引進三黃雞種養殖後,梧州本地也有走地三黃雞了,免去了長途運輸的勞頓。把雞收拾乾淨後,斬去頭頸,雞腳,再剁成八塊,然後腌制,這個配方雖然使用的是五種香料,但是各家都不盡相同,鹽糖等亦是如此,有一點相同的是,腌制時間一小時以上。
製法也獨特,玉扣紙要先炸過,真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炸好後,再每張紙包一個雞塊,八塊全部包好後再放入油鍋里炸透即可。怎麼包也講究手法,要求炸制時裡面的汁液不能滲透出來,否則影響口味,賣相,同樣,何時為熟,也是各家的秘密。
相同的是,打開後均香氣撲鼻,汁液充沛,這個時候顧不得斯文,手持雞肉,大塊朵頤。無論吃相如何難看,都是沒有人指三道四的。因為塊頭大,又帶骨,用筷子是無論如何也應付不了。至於後來有酒樓推出的折骨紙包雞,食客反應味道一般,沒有帶骨的香,後來不了了之。
梧州地處兩廣咽喉地帶,地理位置極重要,又是百年通商口岸,故此雲集了粵,川,湘等菜系精華,加上結合本地美食,推陳出新,還有很多美味等待大家去發現,品嘗。
小廚第一次到梧州,首先吃到的並不是紙包雞,而是糯米雞,光聽名字就極具吸引力,其實就是糯米飯糰,上面有一塊雞肉,特點是飽腹,吃兩個就可以干一上午的活。
免責聲明: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