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幾乎不存在休息日!
講師一般是高校教師的起點(助教很少或時間很短),他們通常科研壓力山大,面臨著非升即走的命運。
副教授不僅是教學主力,也是科研和服務社會的主力。科研團隊通常只有自己的碩士生,科研壓力山大,必須抓緊晉升教授。
教授是高校的大腕,但教授的學術等級(學術影響力、崗級等)也是壓力山大(學校要求高;碩士生、博士生也難帶;課題壓力大)。通常,教授更是1/3教學;1/3科研;1/3服務社會。
老師不上課的時候在做什麼?
第一,老師在不上課的時候可以幫同學設置一些其他有趣或者說專業的一些課程知識意義。咦,下次上課的時候為大家更深刻的去講解課程
第二,老師為同學們的下一次考試進行設置課程考題
第三,老師也有吃人的生活吧?你說要約會呀,要陪孩子啊。
第四,老師在不上課的時候也可以做一些兼職賺點零花錢,這也是一個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老師實際上是良心活
改一次作業,三個班,50x3=150人,改一次作業,每個學生分配3分鐘吧,150x3=450分鐘,要7.5小時不吃不停,不能上廁,剩下的時間還要上課。
考一次試,每個學生改10分鐘不多吧?150x10=1500分鐘,1500÷60=25小時,考一次試老師不眠不休25個小時,高三學生每星期都考試,高考完許多老師都住院了。學生的成績單上面是老師的鮮紅的心血。
老師實際上是良心活,要想學生成績好,多批改作業多考試,多付出心血時間,學生的成績就上來了。
小編總結
作為教師,教書育人也很重要,每學期都有考評,學生評教,教師很注重聲譽和學生評價,因此會努力備課講課。
在論文科研以及授課的壓力下,大學教師課外也會不斷學習,提升自我。畢竟現在不缺高文憑,想從事高校教育的人很多,隨時都有可能被取代,所以教師還是有壓力,不可鬆懈學習。
當然,大學教師時間比較自由,這點相對較好,不過很多大學教師都是博士,至少也是碩士,有學習的習慣,也都比較理性,業餘生活反而相對單調些。
最後
大學生如果想加入有外國人、留學生的社群(英語角)練口語,搜索公眾號「豎起耳朵聽」即可加入,英語角里會美音、倫敦腔、印度腔的小夥伴都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71iIG8BMH2_cNUgjB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