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每次有新品發布預告,大家都在期待著他們能再次玩出什麼花活兒,不論是新的設計、新的首發DAC、又或者是開闢新的產品線,每次都能吊起用戶和一眾友商的好奇心,這次的SE200問世後,我心裡不覺冒出一句話——論想像力,我們還是輸給了AK。
用官方用語介紹一下SE00吧,概括一下就是「Astell&Kern 旗下 A&futura 系列最新款Multi-DAC架構便攜Hi-Fi無損音樂播放器 SE200」,開創性地把AKM、ESS兩家的兩套DAC塞入了一個並不那麼「磚」的機身中,帶來了機身頂部四個Po口的奇觀,同時陶瓷背板的加入和全新風格的側面曲線,使得它也帶來了即便是在AK這種以設計和工藝見長的品牌中都稱得上是極為新穎和富有靈動感的視覺效果。
AK家的包裝總是有一些大同小異的相似之處,但這一回你可以在SE200的包裝正面看到一條非常顯眼的曲線。
從頂部可以看到AKM與ESS的兩套輸出接口。
SE200的長寬與自家旗艦SP2000相當,但是厚度要小一些,側面滾輪並沒有集成電源鍵功能,而是放在了左側上方的位置。SE200的琴鍵式按鍵比SE100有著更好的手感,但對於手不大的人來說,SE200的電源鍵位置在單手操作方面並不算特別友好,難以在不移動手掌的前提下和下方的三個按鍵做到流暢地切換,也算是一個小遺憾。
SE200的側面滾輪這次沒有像SP1000/2000那樣在複雜程度上下文章,而是被一個極為流暢和富有辨識度的側裙給「托」住了,給腰身帶來了視覺上的流動感、流暢度,這裡我並不想濃墨重彩地描述它的美感,大家從圖片中自行感受即可。
回到實用性的角度,SE200的腰身曲線也帶來了一些操控感方面的妥協,比如相對光滑的滾輪表面以及比較淺的凸起,使得撥動它時需要一定的巧勁,並不如SR25、SA700那樣容易觸發,也不太方便用食指在背面撥動,它給你留下的操控途徑是在正、側面用大拇指來把控。
背部的陶瓷材料不論是從視覺還是觸覺都和玻璃有著較為明顯的差別,它擁有鏡面一般的光潔度、但是對光線的反射沒有普通玻璃那麼強,倒映出來的畫面會偏暗一些,觸感方面也更加厚重和柔順。另外,陶瓷的物理硬度也比玻璃要稍好,理論上只要你儘量避開堅硬物體的話,不會像玻璃那樣連幾粒灰塵都可以把它擦出劃痕來。
作為一個不喜歡分析硬體參數的用戶,其實我很少在播放器的評測中占用大量篇幅來描寫XXDAC、XX運放,但無奈AK這回又首發了一款大家之前完全沒見過的DAC,所以還是扒了一些資料來介紹一下。
AKM部分
第一套音頻子系統由AK4499EQ DAC為核心組成,它擁有自己的模擬放大部分,同時支持單端/平衡輸出。AK4499EQ曾經在SP2000上出現過,它是AKM的現任旗艦,作為一款電流輸出型DAC,只要線路設計和用料足夠優秀,它擁有更高的上限。4499EQ內置的4個DAC聲道讓其擁有其他DAC難以做到的140dB信噪比(理論值)。除了功耗和封裝面積,它幾乎沒有其他缺點。
相信很多人會猜測這套音頻子系統可能和SP2000的那套有關聯,而實際聽下來除了素質方面略有區別以外,音色確實和SP2000有著非常多的相似之處,下文會提到。
ESS部分
ES9068AS DAC的資料和新聞都非常少,它實際上是AK向ESS定製的ES9068Q;ESS的Datasheet維護做的非常屑,到現在也沒有ES9068Q的具體信息,更別提全新的ES9068AS了。9068是9018K2M 等移動設備DAC家族的最新版本,主要強化了低功耗特性和MQA解碼能力,它自帶MQA Render,不需要額外的濾波器設置,但本質上它還是移動DAC家族,內部只有2個DAC聲道。換言之SE200中的2組ES9068AS總計擁有4個DAC聲道,兩片才堪堪與單片4499EQ持平,它的單片信噪比表現也很難和4499EQ相比;兩片並聯後,搭配Switch可以輸出單端或者平衡,當然它的AMP也是自己獨享的,和AK4499EQ不共用。
從兩個系統的整體指標來看,4499EQ明顯擁有更好的輸出功率和信噪比,AK4499EQ 為 3.0 Vrms/ 6.0 Vrms (單端 /平衡),ES9068AS X2 只有 2.0 Vrms/ 4.0 Vrms(單端 /平衡);ES比較大的優勢是續航會更好,因為ES9068就是低功耗型號,對供電的需求更低。
從硬體的角度來講,這種雙音頻系統設計有非常多的不合理之處和需要越過的「坑」,內容大概有下:
- 如果不使用更多層數的PCB來減少線路串擾、提高信號純凈度,PCB占用面積勢必更大,這在移動設備上是一個很大的劣勢,會壓縮電池和供電空間,增大設備重量。
- 多層數PCB積熱更嚴重,成本高,維修成本也很高。
- 不同DAC對供電需求不一樣,電源設計會變得很複雜,還需要不同DAC的特性調整。
- 時鐘發生器的調試會更麻煩。
- 兩組音頻子系統的前級都需要連接SOC的音頻輸出,這裡需要額外的軟硬體適配。
- AK4499EQ的規格非常強大,配合不同濾波器和均衡器的設計,其實也已經能呈現「不同風格」的聲音,ESS的部分是否會成為「雞肋」?
但話說回來,這套雙音頻系統有多少「坑」需要AK去克服,就代表AK的團隊為止付出了多少心血,比如上述的1-3點,其實SE200的重量和發熱量都控制的相當好,AKM口和ESS口的續航也分別達到了10/14小時。而至於具體的音質表現如何,就需要我們用耳朵去收貨了。
除了外觀以外,SE200的系統也與其他AK家族的型號略有不同,開機介面和UI中加入了許多藍色的元素,比如進度條、高亮字符等,同時在兩款DAC的濾波器選項中都增加了類似Harmonic、Acoustic這樣的英文字符以便理解。
這次SE200即便是採用了兩套聲音硬體,但在素質層面居然讓我稍有驚喜,價格砍半去評價?不存在的。尤其是AKM口的表現,在能量感的拿捏方面與SP2000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作為單端黨,另一個讓我很欣慰的一點是,不論是AKM口還是ESS口,這次他們的單端表現,尤其是在動態、結像與飽滿度上,與平衡口不會較為誇張的差距,也不會變得更加「HUFI」,這一點和SA700、SR25截然相反。
試音環節,我使用了qdc魔圈、UM Mest Mini(參數|圖片)、包括AK自家T9iE等型號來綜合考量,可以很明確告知大家的是,但凡有一定經驗的發燒友都可以短時間內總結出它們的不同,但這種不同其實真的要去分析的話,值得說道的點比較多,不能籠統地概括。從音色的角度來看,我並不覺得AKM口和ESS口有著太明顯的差別,甚至可以說音色層面幾乎是高度一致的,不會存在一個口偏咸、一個口偏甜的情況,主要的差別在於素質上限、能量分布、聲場形狀、結像的形體感等細節層面。
AKM口總體更加均衡、結像的形體感比較接近SP2000,但是略微散一些,在密度、動態、聲音骨架的塑造能力方面的表現要明顯勝過ESS口,聲場也明顯要拉得更開,中頻部分人聲結像更飽滿,也使得它在一些抒情類歌曲方面的感染力上要更強。
相比之下,除了素質上的差距以外,ESS口的聲音結像更加清瘦,不論是人聲部分還是兩端的表現上都顯得更加收斂,從張力、爆發力的角度來講會有些束手束腳,如果搭配部分本身的聲音也比較秀氣的耳塞,聽感上從頻段來講並不容易顯得刺激、但卻顯得更加銳利一些,所以ESS口我不建議用來搭配本身也偏素、有著過於清晰的線條刻畫的耳塞,那聲音幾乎清瘦到沒有什麼生氣。
再仔細審視一下兩套DAC系統在細節方面的表達的話,雖然AKM口在素質上占優,但聲音的高級感方面卻不見得勝過ESS口。我們都知道AK家的傳統優勢在於對不同器材和音樂題材的包容性,大部分情況下還是忠於回放、對個性的表達不是非常明顯,而SE200的AKM口這次在某些層面顯得有些「刻意」了,除了能量感釋放得比較張揚以外,它的橫向聲場有刻意拉寬的痕跡,這一點導致你去聆聽擁有複雜和聲的Vocal曲目時,會覺得和聲與主聲的距離被拉的很遠,缺乏融合性,這一特性也會在古典曲目中導致原本的層次感和協調度被打亂,所以如果你對密度和人聲的要求不是那麼高,其實ESS口在器樂的表現上更加中正、忠實。
所以拋開二者的素質差距,我從音樂性的角度上很難給兩套DAC系統分個高下,二者事實上都沒有在某一個細分音樂類型中做到同價位的拔尖,也沒有帶來非常值得我吐槽的短板、甚至說AKM和ESS口均談不上有明顯的短板,如果要說「下一代還能怎麼改」的話,我反倒是覺得AK不如再把二者的音色差距做的明顯一些,比如一個口聽著像SA700那麼熱情、一個口聽著像老版的SE100那麼冷靜。
現狀就是,AKM與ESS的聲音就像雙胞胎,但是不同器官的發育程度不一致,看臉的話卻沒有非常本質的區別,因此SE200我傾向於它是把同一種風格的底子做出了非常全面的適配性,使得它能夠去應付不同能量分布、聲音胖瘦、熱情與冷淡的耳塞,而非給你真正完全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官體驗。至少就我個人而言,我在使用我熟悉的耳塞去搭配SE200時,基本只會在AKM和ESS之間AB一下,然後選定一個固定的搭配。
我的觀點很明確,SE200的樂趣在於讓你手中不同的耳塞都可以大機率在它身上找到一個合適的聲音搭配,而不是用同一副耳塞在兩套聲音中「反覆橫跳」。從AK的家族式特色來看,SE200把播放器在聲音層面的「包容性」進一步升華到了硬體層面,並且兩套DAC系統下的聲音都做到了相當不錯的素質與聽感表現,高度雜食的聲音風格也得以延續。考慮到它在硬體底子的表現上明顯勝過SE100、SA700兩款准萬元級型號的表現,擁有雙重DAC的SE200賣到13888的這個價位,不說AK是大善人,也至少算是和燒友們交個朋友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uXLv3MBeElxlkkaExQ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