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向且好聽的CD機——山靈CD80(附CA80簡評)

2023-09-04     李凌佳琦的HIFI小鎮

原標題:大眾向且好聽的CD機——山靈CD80(附CA80簡評)

山靈有款價位不高的、可以直推耳機的CD叫EC3,大家都知道我評價非常高、而且也吹了不少次,它除了可以直推以外,也有著非常高的顏值、不錯的擴展性,算是一個相對水桶型的台式CD機。什麼,EC3嫌貴?不喜歡頂開式?覺得那多的擴展性用不上?或者你只想推個耳機或者接有源箱子?這款CD80,我覺得是一個現階段非常罕見的、很難有替代品的選擇。

我對山靈家但凡是和CD相關的東西都頗有好感,尤其是作為一個近兩年才入坑CD的人,入門價位的S100和EC3、以及我至今還在自用的CD1.2A都是我的高頻率推薦對象,而CD80的出現我認為對於CD黨、尤其是剛入坑的CD黨來說殺傷力實在是太大了,復古的外形、靜電的吸入式倉位設計、能直推、略帶模擬味的調音,即便讓我一個手握十萬級分體式系統的人,也願意花一些時間來充分聆聽這台機器,雖然在素質上確實是做了一些刀法,但我並不認為它單純是一個「低配EC3」。

在體積方面,CD80比EC3的體積略寬,更接近一個傳統中小型台機的體積,物理按鍵主要集中在正面,做的是噴砂式的處理,相對會比較耐髒、不容易留痕跡一些。從正面的布局不難看出,CD80也是保留了U盤播放功能的,只不過我依然對於把U盤口放在正面的這個做法頗有微詞,不是很美觀。不過還有一點依然要吐槽的是,在台機的體積上,並沒有能配備到任何規格的平衡口或者6.35口,而是單獨的3.5口。如果說只給1個口的話,不管給什麼,都是註定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那這樣一來肯定是單端優先(畢竟單端無法轉接平衡,反之可以),3.5更好還是6.35更好則是見仁見智的,就像我手頭還依然保留了原生6.35口的頭戴,比如拜雅的DT880、森海650、AKG K701等,但近幾年的新產品里,配備6.35口的耳機型號則在逐漸減少。

順帶提一個山靈的基本操作,CD80也依然支持用Eddict Player來實現全局的操控。

美醜的東西我就不多評價了,在沒有什麼特殊的設計加成的前提下,我更喜歡用圖片的方式讓大家來自行評判。我選的這台是銀色機身,和我的器材架顏色比較搭調一些,總體算是比較簡約的風格、規整但不死板的線條,算是相對耐看的那一卦吧。

從背面不難看出,CD80沒有保留太多的擴展接口,數字輸出只有1組、模擬輸出只有一組RCA,除此之外也就只剩了AC電源口和一個隱藏式的藍牙天線了。當然了,CD80依然是保留了數字前級的功能,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去接駁有源音箱,調節音量是不用擔心的,藍牙輸入的規格也支持到LDAC。但這裡注意,是藍牙輸入、而不是輸出,意味著你可以用手機或者電腦發射信號給CD80來進行接收、播放,而不是把CD的信號源以藍牙的方式發射出去。

配置方面,山靈一向屬於是那種能下料的地方儘量都給你下足了的。

君正X1000的主控、飛利浦伺服系統、三洋HD860光頭、ES9219MQ的DAC方案和RT6863的獨立AMP晶片,同時還支持MQA,可能單獨拎出來看都不足為奇,但考慮到這是一台僅售2K不到的台式機器,其實山靈已經儘可能地把能給到的硬體物料都給的比較足了。對於唯芯論黨、或者說對於ESS家晶片的音色有成見的人,大可不必在山靈的機器上擔心這事兒,山靈的本事就是能丫讓不同廠家、不同規格的DAC做出一樣的聲音來,而且看過我展會報道的人應該知道,CD80是一台略帶模擬味、走聽感路線的機器。

作為一台動態範圍擁有119dB的、輸出功率不大(130mW@32歐負載)的機型來說,CD80就像他家大哥EC3一樣,對於絕大部分耳塞都具備近乎「推滿」、而且控制力優秀的表現力,包括但不限於寬廣的聲場、優秀的底噪控制能力與完整的三頻表達。我知道130mW的輸出能力從參數上來說可能還不如一些小尾巴,但130mW從物理層面來說也足夠把絕大部分的耳塞、包括大部分常規的頭戴式耳機的聲壓給推爆,CD機畢竟最大的優勢就是在音源處理的部分,在音色上天生就有更大的優勢。

Canpur的CP622B是近期超旗艦耳塞里的新寵,雖然不難推但吃前端的音色和控制力,除了圈靜鐵結構外、更是首次運用了動鐵骨傳導單元,具備非常頂尖的頻寬和細節刻畫能力,而在搭配CD80時,其聲音素質的表達除了縱深有一些不夠滿以外,幾乎是能夠比肩絕大部分旗艦級隨身播放器所表達出來的素質、安定感、包括音色層面的適配性。CD80把它人聲部分的雜食度表達得非常充分、顆粒感有著恰到好處的濃度與暈染,而且是貫穿了全頻段的那種,它一定程度上彌補了CD80在極限密度層面的不足、但是優秀的透明度和整體顆粒感的表達把這種「不密」變成了聽感上的一種優勢,聲音是輕盈、鮮活、有上揚感的,並且兼顧了低頻部分的彈性與動態。

ZMF的Caldera平板旗艦頭戴無疑是對CD80的一次巨大考驗,僅有95dB的靈敏度其實放在任何系統上都是非常大的驅動難題——但CD80的做法是,我不會給你一個某方面突出、某方面瘸腿的表達,而是把方方面面都給你做到及格分。Caldera在CD80下的聲場會偏窄小、密度也虛了一截,但傳達出的三頻和空間的形狀是較為完整的,聲音柔和細膩、音色清新乾淨,缺失的是動態爆發力和聲音的厚度,但如果以唯結果論的表現來看,此時的Caldera在聲音狀態層面其實不會輸給一些基於USB輸入的、幾千元價位的解碼耳放一體機。

基於Meze Liric加官升銅的表現,CD80的音色全貌和素質水平基本上能都展現出來。

Liric是一個非常真水無香的、接近傳統風格的頭戴,極端的易驅動、下限高,但因為本身非常弱的聲音個性,對前端的音色表達幾乎是能夠1:1地回放出來。Liric即便是換上官升銅了以後,也只是比原線增加了一些密度和肌肉感,不會帶來什麼韻味加成,加上它本身的素質下限夠高,哪怕是小尾巴直推也有著萬元級別的素質表現,所以我最期待的是CD80能否補足它在韻味上的短板。

在實際搭配中,CD80以一個我非常滿意的程度完成了任務,而且不是像我過去寫Liric的時候一樣通過「HUFI」的方式來劣化一些素質、達到柔化聲音結像的目的,而是大幅度保留了Liric的聲音純凈度、線條清晰度,依然是在中高頻的顆粒感和人聲聲線上下功夫。不嚴謹地說,此時Liric的中頻會讓我想到近期UM家的Mest3、Eletech家的Raphael,想到剛入燒時喜歡過的索尼E888、創新Air、鐵三角C770,女聲的氣息尾音非常的撩人、甜潤,而且沒有通過拉高中頻頻段的方式來刻意年輕化,導致男聲的醇厚度也有著足夠的保留。

總體而言,CD80其實應付大部分的常見動圈頭戴、低阻平板都沒什麼問題,不論是從驅動力還是音色適配性,這也一貫是山靈家台式產品的長板所在,如果是驅動耳塞的話那就更不在話下了。從音色搭配而言,它不太適合類似拜雅DT880、森海HD800這樣的聲線,聲音線條會帶點細、銳,遇到略厚型的頭戴會有著明顯的互補和加成效果。我手頭Caldera或者LCD5這樣的頭戴著實是有些難為它了,如果以一個「缺點共性」來總結CD80的話,它主要的短板是在於縱深的完成度和密度的表達方面不能夠達到一個更高、更平衡的水準,沒有跳脫出其價位的表現,但是在整體的飽滿度、三頻表達、瞬態、人聲的感染力方面是非常優秀的。

此外,山靈的CD80還有一個平行的功放版本,名為CA80,除了具備CD80的全部功能和接口以外,還提供了100W@4Ω和50mW@8Ω的輸出能力,你可以理解為是一台音源+解碼+前後級功放一體機,售價也僅有2998元。聲音方面,搭配我書房樂聆Ryhme3時的表現其實完全可以參考其耳機口的聲音,音色相似度很高,聲音較為乾淨細膩、聲音會有一種往上盤走一點的那種輕盈感,畢竟後級之前的所有元件是一樣的。數字功放的加持其實更多的是一個不出錯的、效率較高的選擇,畢竟體積擺在這裡。這個價位、這個形態內,其實能給到功放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但山靈家的台式機器、更可貴的地方在於可聽性,能夠在有限的功率內傳達出很好的框架,其動態和兩端延展自然是無法跟我的萬元檔D類或者膽功放去比,但換句話說,如果我沒有現在的系統,CA80一台機器也依然是可以讓我作為主力的選擇。

有了EC3的珠玉在前,其實CD80、CA80更是一個繼續往低價位親民路線去走的、幾乎是普及到了所有的耳塞、頭戴、包括音響入門級用戶的東西,而且除了同價位可靠、紮實的用料,更多的是沒有浪費他們在台機、尤其是CD領域的積累,即便拋開相對低廉的價位,依然是好聽的選擇,我幾乎可以給絕大部分用戶去推薦,我想這就是山靈開闢新的產品線打造CD/CA80的意義所在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1b0cd6151c130d6225fd3413537da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