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2 日,在韓國舉行的世錦賽女子 100 米蝶泳決賽中,一位亞洲面孔的小女孩打破世界紀錄,拿下了游泳世錦賽金牌。
這位加拿大籍華裔選手名叫瑪姬 ? 麥克尼爾 ( Maggie MacNeil ) ,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游泳隊。
19 年前,Maggie 出生在中國,後來被一個加拿大家庭收養。
22 日,在韓國光州舉行的世界游泳錦標賽女子 100 米蝶泳決賽中,19 歲的密西根大學華裔大二學生瑪姬 ? 麥克尼爾 ( Maggie MacNeil ) 奪得 100 米蝶泳金牌。
Maggie 以 55.83 秒的驚人成績打破瑞典選手 Sarah Sjostrom 保持多年的世界紀錄並領先領先 0.39 秒,為加拿大贏得了該項目的第一枚金牌。
這是她在本次世錦賽上獲得的第二枚獎牌,在 21 日舉行的 4x100 米自由式接力比賽中,她獲得了一枚銅牌。
她還是歷史上第三位在 100 米蝶泳比賽中打破 56 秒大關的女性,另外兩位分別是斯特羅姆和美國選手達納 · 沃爾默。
比賽剛開始的時候,斯約斯特羅姆比排名第五的 Maggie 領先了近一秒,但 Maggie 最終以 29.06 圈的最快圈速追上了衛冕奧運冠軍斯約斯特羅姆,並率先觸地。
直到觸地後,Maggie 仍然不知道自己贏了。
在接受採訪時,她說" 我沒有最好的手感,但當時我唯一的希望就是為加拿大獲得一枚獎牌,那種感覺真的難以形容。"
CBC 體育游泳分析師拜倫 · 麥克唐納對她讚賞有加,稱她為 " 未來的天才 "。
Maggie 也是第二位獲得世界冠軍的加拿大女游泳運動員,兩年前,她在世錦賽上獲得了 100 米仰泳冠軍。
在獲得獎牌後,賽場上也出現了感人的一幕:
Maggie 和前三名選手聚集在最高領獎台上,舉起寫著寫著"Ikee Rikako Never Give Up"的手掌,為正在與癌症做抗爭的 19 歲日本游泳選手 Ikee Rikako 加油打氣。
Ikee 在二月份宣布自己得了白血病,她曾是 100 米蝶泳的世界青年冠軍,並在去年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記錄。
在得知 Ikee 正在和疾病頑強鬥爭,並且目標是及時回國參加明年夏天的東京奧運會時,Maggie 和前三的選手一起站上領獎台為她加油。
同樣,100 米蝶泳的勝利也讓 Maggie 更認真地考慮明年的東京奧運會。
雖然金牌並不能保證她獲得奧運會參賽資格,但這通常被視為選拔的第一步,她打破的記錄可以與那些參加奧運會選拔賽的選手抗衡。
" 這確實增強了我參加奧運會的信心 "Maggie 說。
19 年前,Maggie 和妹妹出生於中國,後來,年幼的她們被加拿大的一個白人家庭領養,成長至今。
長大後的 Maggie 也曾在自己 Facebook 分享過一張三年前一家四口的全家福合影。
近年來,幼年被中國家庭遺棄並被國外家庭收養,並最終成長為出色的青少年的例子並不少見。
他們中以女孩居多,有的是因為生下來帶有先天殘疾被遺棄,有的僅僅是因為有一塊胎記就被遺棄,
而更多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她們是女孩。
今年 27 歲的李霞,1992 年在浙江出生時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被遺棄。
後來,李霞被美國明尼蘇達一個家庭領養。
到了美國後,養父母給他起了一個和李霞一樣美麗的名字:羅斯 · 埃維拉(Rose Alleva)
她的養父是一名體育老師,養母是一名房產經紀人,在這個家庭中,她還有兩個哥哥。
明尼蘇達是美國著名的冰球勝地,再加上哥哥也是冰球迷,所以養父在自家後院為兄妹二人建了個冰球場。
(李霞和養母)
久而久之,李霞的冰球技藝也越來越嫻熟。
高中曾是冰球校隊的李霞,後來在考入普林斯頓後,也被學校女子冰球隊徵召,成為了一名高校球星。
2017 年,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李霞得知中國正在組建一支冰球俱樂部。
當時的李霞毅然放棄繼續在普林斯頓深造的機會,決定回中國 " 代表中國打球 "。
不僅如此,她還要代表中國參加 2022 年的北京冬奧會。
同樣是 1992 年出生的潘甜甜,也同樣在出生後就遭到了遺棄。
去年感恩節那一天,被美國家庭收養的棄嬰女孩潘甜甜回到中國,給了曾經照顧過她的福利院阿姨一個擁抱,對她說了聲:謝謝你。
當時的她,已經從哈佛大學畢業。儘管沒有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但她還是想找到他們,看看他們長什麼樣,對他們說聲謝謝。
1992 年,剛出生的潘甜甜在揚州茱萸灣公園內被撿到,由於無法找到其親生父母,被作為棄嬰送到揚州福利院收養。
兩年後,潘甜甜被一位美國女士收養。2012 年,她順利考上了哈佛大學的政治系。
從哈佛畢業兩年後,潘甜甜在養母的支持下回到中國,來到揚州尋親。
她曾說:" 我一定要出色,讓在中國的父母知道我過得很好,讓他們放心。"
2017 年 10 月,在多哈體操世界錦標賽上,17 歲美國女子體操隊小將 Morgan Hurd 因為出色的表現迅速引起了國際媒體的注意。
Morgan 也曾是一名棄嬰,出生在廣西的她兩歲時被來自美國德拉瓦州的一個家庭領養。
2014 年,13 歲的 Morgan 就在以 08 年北京奧運女子全能冠軍娜斯蒂 . 柳金名字命名的 " 柳金杯 " 體操比賽中,達到了專業 10 級。
兩年後,她順利進入了 " 成年國際精英級 "。
2017 年,年僅 16 歲的 Morgan 職業生涯首次踏上世錦賽舞台,就以 55.232 分奪得女子全能金牌。
多年來,有很多中國的棄嬰被美國家庭收養。
每當出現類似尋親的報道,大家更多的還是先譴責當初拋棄孩子的父母,然後感嘆既然她們在國外已經過得很好了,又何必回來找當初拋棄自己的人。
其實除了中西文化差異之外,很多人都會思考自己從哪裡來,會好奇自己出生的地方,還有帶給自己生命的人是什麼模樣。
總之,我們仍然沒有站在道德高地去審判任何人的權利。那年那時,誰也不知道這些父母是為了什麼拋棄自己的孩子。
今年一月,一位曾被中國父母拋棄的 24 歲美籍女孩喬伊 · 瓊斯通過電視欄目尋找親生父母。
當雙方接通視頻電話後,中國父母滿心愧疚泣不成聲,一遍遍地說著對不起。
" 女兒對不起,這麼小就把你扔掉,真的對不起。"
但視頻那頭的喬伊反而說:" 不,謝謝!我真的非常感激,這是件好事。"
當父親找出她當年的出生證明並告訴她真正的出生日期時,她表示很不可思議:" 太神奇了!謝謝,這是我生日最好的禮物。"
從小到大,喬伊都對自己的身世充滿好奇。因為與父母完全不同的長相讓她明確的知道,自己並不是父母的親生女兒。
尋親和尋根,只是想知道自己究竟從哪裡來,並對給予自己生命的人說一聲感謝。
有人說,如果這些女孩沒有被親生父母拋棄,她們可能未必擁有今天這樣精彩的人生。
如果她們在當初那個無論是養不起還是不想養的家庭撫養長大,可能也就是國內千千萬萬平凡女孩中不起眼的一個。
" 她可能連二本都上不了 "、" 她可能連大學都沒法上 "、" 她可能會早婚早育,早早被生活壓彎了腰 "....
但是人生沒有如果,更沒有那麼多的可能。
即便是有任何的如果和可能,那也是建立在她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順利降生到這個世界的前提上。
更沒有人能替這些女孩們斷言,她們應該擁有怎樣的人生。
因為即便是同一件事,有人看到的是拋棄,有人看到的,則是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