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上曾出現的八首國歌:中華雄立宇宙間,華胄來從崑崙巔

2020-06-05   楓葉說世界

原標題:中國近代史上曾出現的八首國歌:中華雄立宇宙間,華胄來從崑崙巔

中國在古代的時候並沒有「國歌」之類的概念,因為它是非常「西方」的東西,而且中國曾經相信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國家,其他所有國家都是中華帝國的朝貢國或野蠻人,因此不需要國歌就可以將帝國與這些國家區分開,不過自清末(19世紀)開始與西方國家頻繁接觸以來,中國就開始擁有國歌。

一,《普天樂》

聖天子,奄有神州。

聲威震五洲,德澤敷於九有。

延國祚,天長地久。

和祥臻富庶,百穀盡有秋。

比五帝,邁夏商周。

梯山航海,萬國獻厥共球。

歌詞大意(以下歌詞翻譯皆為大意翻譯,某些歌中還有古漢語詞彙,因此翻譯的不是很準確,請諒解,如果各位讀者朋友有更好的翻譯請評論區中留言):聖明的中國皇帝,他的威信震撼了五大洲,他的恩德遍布世界各地,帝國將永遠持續下去,也將永遠和諧繁榮,皇帝的賢德勝過三皇五帝,也勝過夏商周三代,跨越山海,使所有國家處於和諧的世界。

曾吉澤(1839–1890)

1880年清政府駐英國和法國大使曾吉澤(曾國藩長子)在訪問一些國家時,他發現每個國家都會在正式場合演奏「國歌」,非常羨慕和感動,因此他認為中國也應該有國歌,後來他撰寫了這首《普天樂》,並將其上奏朝廷,不過沒有得到批准,但是在19世紀後期,這首歌開始在國外被廣泛用作「中國國歌」。但老實說,這不是傑作,由於節奏慢和重複的旋律,被當時的海外華人廣泛批評。

二,《李中堂樂》

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雲車駕六龍。

歌詞大意:金鑾殿莊嚴巍峨,朝元閣重重疊疊,仙人手捧芙蓉玉盤,今天是太平天子祭拜朝元閣的日子,御車雕飾精細,色彩斑斕,六匹駿馬,高大雄壯,氣宇軒昂。

李鴻章中堂大人(1823-1901)

1896年李鴻章在沙俄參加國際典禮時,為與國際接軌,臨時找了一首七絕詩改編為國歌,用李鴻章家鄉的一部地方戲曲合奏,這首歌稍微正式一點,至少後來被大部分清朝外交官使用。

三,《頌龍旗》

於斯世界立萬年,亞東大帝國。

山嶽縱橫獨立幟,江河漫延文明波。

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產博。

揚我黃龍帝國威,唱我帝國歌。

歌詞大意: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大帝國,山嶽縱橫獨立旗幟,長江黃河繁育文明,四億公民是神靈的後裔,我們的帝國擁有廣闊的地區和豐富的資源,我們將弘揚帝國的國威,並吟誦帝國的國歌。

1906年,清政府成立陸軍部,並責令陸軍部譜制一首陸軍軍歌,《頌龍旗》,不過清朝官員後來就用這首軍歌權代國歌。

四,《鞏金甌》

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

喜同袍,清時幸遭,真熙皞,帝國蒼穹保。

天高高,海滔滔。

歌詞大意:國土如金甌鞏固,受天復庇。民眾萬物如野鴨嬉於水藻般欣悅。喜見同袍,有幸遇著太平時世,真是和樂自得。帝國蒙上蒼保佑。青天高高在上,大海翻騰不息。

《鞏金甌》曲譜

這首歌於1911年誕生,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正式的合法國歌,由清朝貴族溥侗譜曲,嚴復填詞而成。不過在這首國歌成曲後僅六天,清朝就被推翻了。

五,《五旗共和歌》

寰球開化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

飄揚五色旗,民國榮光,錦繡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葆。

歌詞大意:中國在全球範圍內享有較早的文明。追趕歐美的古老民族將進入新時代。飄揚的五色旗是榮耀,將照耀著我們的壯麗景觀。我們同胞應該努力振興我們的文明,永遠維護世界和平。

中山先生和袁世凱

1912年,此時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剛剛在南京成立不久,在蔡元培的主持之下對公眾徵求國歌意見,後來該歌由沈恩孚作詞、沈彭年譜曲的國歌擬稿完成,但該歌未完成定稿便作廢。

六,《卿雲歌》

卿雲燦兮,糺縵縵兮。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歌詞大意:卿雲燦爛如霞,瑞氣繚繞呈祥,日月光華照耀,輝煌而又輝煌,以後的中國,不再是一個人的天下了。

《卿雲歌》新版簡譜

該首國歌誕生於袁世凱時期,其歌詞改編自《尚書》中的上古詩歌《卿雲歌》,由當時的眾議員汪榮寶譜詞,比利時音樂家約翰·歐士東配樂而成。後來該歌進行過改版,不過只是把「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刪除,增加「日月光華,旦復旦兮」重複段而已。

七,《中華雄立宇宙間》

中華雄立宇宙間,大綱八埏。

華胄來從崑崙巔,江湖浩蕩山綿連。

共和五族開堯天,億萬年。

《中華雄立宇宙間》華胄來從崑崙巔

袁世凱獲得更多權力後,他開始考慮恢復中國的君主制,因此有必要制定新的國歌,該歌於1915年誕生,由中國傳統音樂家王露作曲而成,只是在後來他將歌詞中的「共和五族開堯天」 改為「勛華揖讓開堯天」 ,這展示了他夢想成為皇帝的野心。

八,《三民主義歌》

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

咨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

該國歌由於1928年發行,使用1926年孫中山的演講詞《三民主義歌》作為國歌,下令全國傳唱,直到1949年被新中國《義勇軍進行曲》取代。

本文資料和圖片素材均來自於網絡,由作者整理髮出,如有不嚴謹之處或侵權行為,請聯繫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