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電腦壞了,線下維修的時候約了一個網店,有意思的是,這個網點就在崗頂附近,說到崗頂,不能不提的就是百腦匯電腦城了,相信這個地方是許多廣州人們共同的回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小時候和爸爸一起去百腦匯買電腦或者修電腦的經歷呢?
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發現不管是廣州百腦匯還是深圳的華強北亦或是北京的中關村,都已經沒有了往日的輝煌。到底為什麼這些電腦城最終都逃不過失落的命運?
和中關村的IT數碼商圈一樣,崗頂/石牌IT數碼商圈的形成得益於網際網路的興起和個人電腦的普及。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太平洋數碼廣場、百腦匯、頤高數碼廣場、天河電腦城相繼在崗頂一帶開業,崗頂成為了不少廣州人購買電腦、相機等產品的首選之地。
2000年初期,數碼生意是十分賺錢的,據說早年百腦匯從負一層到五樓都是做電腦/組裝,出租率近乎100%。據說當時一個檔口的頂手費幾十萬,都還是「一鋪難求」。
一個崗頂商圈,聚集了來自各地賣電腦的,修電腦的、賣電腦配件的,讓無數小老闆發財致富,也養活了大量進城務工的年輕人。
然而,在繁榮背後,充斥著的卻是欺詐和強買強賣。了解電子數碼行業的人應該都知道,電子產品門檻高,溢價也很高,其背後的利潤超出你的想像,也正是因此,隨著電子產品當鋪越來越多,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不少人也開始動起了歪腦筋。
上面也說到了,早年電子產品的門檻很高,所以對於了解電子產品的老闆們來說,自己擁有著很大的主動權。將電腦的正版零件換成盜版、價格不透明、偷換價格更低的配件等,這些都是當時消費者會遇到的套路。
到了後期,這些套路更是五花八門,比如。強制消費者裝幾百上千的軟體,不裝不給電腦、想回去考慮下就被好幾個商家圍堵,直到付了錢才讓離開、不同的商家之間,還會串通好坑消費者等,種種亂象充斥著整個電腦城,而這個現象不僅在百腦匯出現,在中關村,華強北,都會存在。
因為類似的現象影響太大,因此開始有媒體對這樣的現象進行了報道。2013年,羊城晚報曾報道過受到電商衝擊下百腦匯的場景:「銷售人員的人數遠遠高於消費者」、「只有兩至三成的商鋪有人光顧,其餘都冷冷清清」、「生意額下降了八成」。
羊城晚報報道
2016年,相關部門兩次對百腦匯進行「整改」,第一次對商場的18檔被消費者投訴最多的店鋪實行「整改」,第二次則是整個崗頂數碼商圈的整頓,百腦匯是重點整治對象,這場「行動」共有128個檔口被停業整頓;
之後,百腦匯有再次進行了升級和轉型,但是如今其昔日的輝煌早已不復存在。
至於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很大的原因在於線上渠道的便利,使得電腦的價格變得透明,對於消費者來說,線上平台,價格公開,像是京東這樣的自營店鋪,售後也並不差,有問題都可以上門解決,相比較電腦城優勢巨大。
此外,電腦數碼行業門檻的降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了解電腦,了解電腦配置,再加上網絡論壇十分發達,就算自己不懂,網上查一查也很容易,因此商家的推銷已經沒辦法再起到作用了。
最後,你有關於崗頂百腦匯的經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