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大院
素有「文化之城」美譽的古城上黨,至今仍保留有堪稱「國之精粹」的文化遺產。在上黨區蔭城、西嶺、經坊、南宋一帶就有眾多可觀的古民居,它們見證了上黨古城歷史的滄桑變化。
沉寂在歷史中的陳家大院
上黨區山川雄勝,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有「煤海鐵府麻鄉」之美譽;早在明代就以生產銷售鐵貨而享譽全國,有「天然鐵府」之說。隨著冶鐵業、鐵器製造業和鐵貨貿易的興盛,潞商逐漸成為了晉商中一支強有力的隊伍,同時也建造了無數頗具規模的民居作為他們對「光宗耀祖」最直接的表達。其中,經坊村陳家大院就是潞商財力雄厚的一個縮影。
陳家大院位於上黨區城東,坐落在緊依長陵公路東邊的經坊村,整個大院依地勢而建,由一條南北走向的青石道路分開,形成南北兩部分。共13個大院、29個小院以及其他建築物組成,占地面積約30000平方米。它是一代潞商陳慎德的家族大院,雖然大院如今已是殘垣斷壁,卻不失當年潞州鐵商之首的氣派。大量精美的石雕、磚雕、木雕訴說著整個大院曾經的輝煌和絢麗......
生活在經坊村的老百姓對陳家大院有一個特殊的稱謂——陳家圪廊。走進陳家大院,一大片緊緊相連、風格相近的古代建築立刻填滿視野。那些錯落有致、高矮相間的房屋讓人有一種置身迷宮的錯覺。主院大門造型講究,十分高大,門上的鐵器裝飾和旁邊精緻的平安壁,充分顯示出主人的品位,雖然規模龐大的陳家大院不再完好如初,但是各個院落里殘留的石雕、木雕和磚雕依舊透露著潞商大院的非凡氣派,一點也不失當年潞州鐵商的恢弘氣勢。這些保留下來的藝術珍品也凝固了當年的繁華風貌。
看著精美絕倫的大院,那個鐵貨暢銷,繁榮奢華時代仿佛就在眼前。潞商的崛起與明代開中法和食鹽貿易有關,但讓潞商真正發達的卻是蔭城的鐵貨。明清時期,蔭城鐵貨生意可謂是日進斗金。除了鐵貨,潞綢和藥材也是明清潞商經營的重要物產。潞商憑著艱苦創業精神和誠信經營的品質,創出了屬於自己的繁華盛世。
相關資料記載,陳家大院的主人世代經商,到陳慎德這一代時,陳家的發展進入鼎盛時期。賴於良好的家風傳承,岀生於書香門第,陳慎德從小就飽讀詩書,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成為同齡中出類拔萃者。陳慎德早年留學日本,歸國後,繼承家產,成為陳家新一代掌門人。這時,陳家家大業大,不僅經營鐵貨,而且兼營客棧、陶瓷、絲綢、糧鹽、布匹等,擁有店鋪百餘間,光在京城就有四大鐵貨鋪,穩居京城鐵界老大地位。並且在潞安城內設立了「上義客貨棧」,由此向京津拓展業務,相繼在黎城、涉縣、邯鄲、邢台、石家莊、保定、北京、天津等地開設客棧,其中大約每隔二十多里就開設一個店鋪、客棧,構築了自家的運輸團隊和網絡。隨著陳慎德事業的蒸蒸日上,陳家的財富也越積累越深厚,陳家人便開始在經坊村修建大宅院。經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陳家大院達到了現在的規模,充分展示出潞商的深厚財力和當時鐵貨生意的繁榮。
作為晉商中一支強有力的隊伍,潞商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以大富稱雄一時,創造了神話一般的財富帝國。時過境遷,古代潞商的腳步越走越遠,但是他們散落在上黨大地上的足跡卻依然氣勢恢弘,啟示著後來的人們。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為保護好這些古村落和遺產竭盡全力!
來源:山西黎都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