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正是收穫的季節,
有一种放假叫回家收秋!
那時候,
上學的農村孩子們都會放農忙假,
回家幫父母掰玉米、挖紅薯,
收穫一年的辛苦,
播種來年的希望。
謹以這組照片紀念那些逝去的時光,
也獻給現在的孩子和大人們,
愛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
那時候,村裡在外奔波的人,
工作再忙,到了秋收時節,
也都會從四面八方回到老家,
學校也會給孩子們放上幾天假。
穀子熟了,沉甸甸的垂下了頭
等鄉親們來收割
家裡的老母親早給找出了舊衣服,
拿上鐮刀,裝備齊全,下地。
一年的花銷、孩子的學費,
全靠這幾天。
玉米熟了,枯脆的秸稈也最扎人。
包得嚴嚴實實下地,
豆大的汗珠子叭嗒叭嗒往下摔,
沒掰過玉米的人不知道那個滋味兒。
過去沒有機器,
一刀刀割完玉米,
再一穗穗扒乾淨。
滿地都是忙碌著的一家家農人,
和地里的一堆堆玉米。
太陽落山了,
辛苦的一天卻還沒結束。
很多直接帶皮掰下來的玉米不能不管,
不趕緊剝皮晾上就要發霉。
曬乾的玉米葉須
是灶下引火的好材料。
當時的我們,
最開心的時刻,
就是每天勞作結束後,
趁著夜色回家吃飯。
有時候,吃完晚飯,
大人們還在院子裡一邊說話
一邊剝玉米葉子,
小孩子們跑了一天,
睡得像小豬一樣。
黃豆比玉米還等不得,
大豆熟了不收割,
會噼里啪啦地掉落在地里。
鐮刀割過的大豆秸稈很鋒利,
有時候可以扎破鞋子。
手套、硬底鞋都是不可少的裝備。
你被大豆茬扎到過嗎?
收割回家的黃豆,晾曬到院子裡。
只要一有功夫,
就得用木杈棍棒之類的農具,
一遍遍地捶打連帶著秸稈曬乾的大豆,
直到豆莢全部開裂,
一粒粒的豆子都蹦出來。
秋收的幾天,
都比平時吃得好。
出了力氣還能不吃飽?
做飯都比平時捨得放油,
這也是我們小時候每天最期待的時刻。
新摘的豆角、
又甜又面的紅薯、
燙嘴的玉米棒子……
豐收,真好!
院子裡堆著糧食,
老爹愜意地看著我們說:
「慢點吃,多著呢!」
鄉里趕季節一般都很迅速,
一眨眼的功夫,
田野里的金黃就被鋪進了
各家院子裡、房頂上。
看著這畫一樣的美景,
人們會開懷一笑。
可誰知道這笑里包含的滋味呢?
腰知道,腿知道,
渾身的骨節知道,
地里的蚊子知道,
天邊的月亮知道……
這一刻,
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一年的希望盡在眼前!
秋天,收穫的季節!
對很多人來說,
這是一年中最好的時節!
現在不妨一邊忙著秋收,
一邊跟著小編再來回憶一下
我們曾經的農村生活!
讓人念念不忘的農村生活
這裡沒有霓虹閃爍,
沒有高樓大廈,
也沒有什麼名勝古蹟,
幾間平房,幾畝田,
有的是山清水秀,
悠然自得......
那些年,
吃飯時的笑容是純樸無瑕的,
飯碗里盛著的是滿滿的幸福。
那時候屋後的棗樹上的棗,
院裡的梨樹結的梨,
田間的野果子都是我們的零食。
從小就開始學習「本領」,
高粱做的笤帚,
家裡的木梯子,
洗碗用的絲瓜藤,
人總是可以變廢為寶。
小時候成績不錯,
大人們會把孩子的獎狀
貼滿了整個牆壁,
一推門就能看得見。
那時候的板凳
都是自家用木頭做的,
沒有什麼造型可言。
吃飯、寫作業都用它,
十幾年過去了,
顏色變了,
但是依然結實。
那時候,
人們常把桌子拿到外面吃飯,
邊嘮嗑邊吃飯,
可舒服了。
西紅柿、豆角、辣椒、絲瓜、黃瓜.....
每個家裡都會種,
熟了隨手就摘,
吃的是最新鮮的,
幾乎不怎麼用買。
螞蚱、知了、七星瓢蟲、蛐蛐……
等各種各樣的昆蟲都很常見,
現在城市裡就很少見了。
晚上安靜下來
還能聽到蛐蛐的叫聲,
你記憶中的農村生活,
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
簡單純樸、安詳寧靜,
承載著我們永恆的鄉愁。
小夥伴們,莫負好時光!
希望大家都能
好好享受秋收的喜悅!
同時致敬我們那些
一去不復返的舊時光!